服务乡村振兴 高校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24-07-30 17:10:38 来源: sp20240730

原标题:【光明时评】服务乡村振兴 高校大有可为

前不久,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首期站长培训班举办,来自全国各省份的132名乡村工作站站长参加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于去年启动建设,目前已在全国建成89个工作站,这是南开大学秉承“知中国,服务中国”传统,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展现南开作为与担当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全国众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多种助农方式,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中国农业大学于2009年在河北省曲周县设立第一个科技小院,截至2023年,已在全国24个省区市的91个县市区旗设立了139个科技小院;清华大学从2017年开始建设乡村振兴工作站,截至2021年年末已在全国16个省区市设立25个工作站。

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大显身手,与其独特优势密不可分。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大规模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优势所在,高校在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而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因此,高校既有责任也有能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培养所需的各类人才,一方面可以直接为乡村培养和输送大量的应届大学生和研究生,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乡村各类人员继续深造提供业务培训平台。

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了学科和专业优势。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广大乡村为高校师生施展才能提供了广阔舞台,各个学科和专业都有用武之地。比如,化学、生物学、医学、环境学等学科和专业可以在农药研制、水土改良、良种研制、疾病诊疗、环境治理等方面提供科技支撑;建筑学、艺术设计、计算机与网络、人工智能等学科和专业可以在乡村建设、智慧农业、直播电商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经济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等学科可以在乡村产业发展、社会治理、赓续农耕文明和乡村文化等方面提供学理支撑。

高校通过全方位参与和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在帮助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高校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既是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更好聚焦研究选题,激发研究灵感,检验理论成果的过程,也是高校和乡村实现人才共育与合作共进的过程,从而更好全方位培养人才,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当然,高校在服务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也有着自身的短板与弱项。比如,存在高校服务供给和乡村现实需求不匹配、高校科技转化渠道不畅、单一高校的资源和实力有限、支持资金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短板和弱项,有些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化解,比如,通过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让高校更加清楚乡村发展需要什么,乡村也可以明白高校能为乡村发展做什么,还可以通过开展交流实现各地经验模式互享互鉴、难点痛点互帮互助及时化解。再比如,通过搭建校际共商平台,实现高校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合作,共同商讨解决乡村发展中难题。对于那些需要较长时间解决的难题,既需要高校持续探索,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合力解决。

推进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也要不断总结经验,扎实推进、久久为功,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海鹏,系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责编:李昉、孙竞)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坚定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行动派(和音) - 东京警视厅:与日航客机相撞飞机上5人已死亡,机长重伤

坚定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行动派(和音)

发布时间:2024-07-30 17:10:39 来源: sp20240730

  共建“一带一路”既要凝聚合作理念,更要采取实际行动。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为深化“一带一路”合作明确了新方向、开辟了新愿景、注入了新动力,再次证明中国既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者,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行动派。

  “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开展务实合作”“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支持民间交往”“建设廉洁之路”“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习近平主席宣布的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既有具体目标,也有重要合作倡议和制度性安排,为共同开创繁荣发展前景注入了信心和力量。“振奋人心,鼓舞着每一名共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充分感受到中国对务实合作的坚持、对共享机遇的承诺”“为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提供了思想和路径指引”……八项行动符合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符合共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引起各方的强烈共鸣。

  八项行动凝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合力。共建国家通过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形成政策协调、规划对接的合力,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为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加快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同更多国家商签自由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将每年举办“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中方将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中方将举办“良渚论坛”,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践行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汇聚发展的正能量。国际人士表示,这些举措将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投资,为全球经济增长开辟新空间,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作出新贡献。

  八项行动聚焦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发展。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方将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加大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的支持;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未来5年把同各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扩大到100家;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愿同各国加强交流和对话,共同促进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发展;会同合作伙伴发布《“一带一路”廉洁建设成效与展望》,推出《“一带一路”廉洁建设高级原则》。国际舆论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在数字、绿色等领域的发展为各国经济增长、合作共赢和共同繁荣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图景”。

  八项行动完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中方将同共建“一带一路”各国加强能源、税收、金融、绿色发展、减灾、反腐败、智库、媒体、文化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继续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成立高峰论坛秘书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席声明》显示,中国已与合作伙伴在20多个领域建立了多边对话合作平台。这些举措将为推动机制建设和项目落地发挥重要作用。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所长基里尔·巴巴耶夫表示,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将令“共建‘一带一路’未来成绩单更加亮眼”。

  “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正值风华正茂,务当昂扬奋进,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只要各方坚持做行动派,共建“一带一路”必将迎来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24日 03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