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区到市场 浙江打造八大支付便利化优质服务区

发布时间:2024-08-25 10:06:37 来源: sp20240825

   中新网 杭州4月11日电(奚金燕 王诗奕)近年来,移动支付成为消费增长的助推器。杭州中山南路上的吴阿姨专卖杭州传统小吃“葱包烩”。杭州亚运会之后她开心地发现,来店里的国内外游客都多了起来。外国游客跟本地人一样,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付钱,自己在家门口就做起了“全球生意”。

  吴阿姨表示,她虽然不会外语,但是只要指一指二维码,外国友人都能会意。

  这是一个缩影。为进一步推动支付便利化,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召开支付便利化优质服务区启用仪式。

  此次启用的浙江省支付便利化优质服务区覆盖杭州、宁波、温州、义乌的四个机场,以及杭州湖滨商圈、绍兴中国轻纺城、义乌国际商贸城、舟山普陀山景区等四个入境人员集聚区,依托银行网点、服务中心、电子宣传导览屏提供外币兑换、咨询引导、宣传推广等“一站式”的支付服务,功能完整、服务齐全、覆盖广泛。

  其中,杭州湖滨商圈是首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圈,年均接待客流量超4000万人次,2023年营业额165.9亿元。在湖滨商圈打造的全国首个消费级元宇宙数实融合场景中将“1+2+3+N”的支付便利化服务区融入其中,在滨次元中心站内构建一站式支付服务中心,设立外币代兑点,打造两个特色银行网点,升级自助兑换机等设备,并布设ATM机提供外卡取现服务。

湖滨商圈支付便利化驿站。 王诗奕 摄

  除了畅游畅玩,移动支付也让外商“买买买”更加便捷。在义乌,近8万市场经营商位每年接待来自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万名外商,其中1.5万名为常驻外商。在义乌国际商贸城设立的2个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和发放外籍人士商友卡等一系列特色支付服务,赢得了境外友人的好感。

  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高度重视优化支付服务工作,在圆满完成杭州亚运会金融服务保障工作的基础上,启动实施支付便利化工程,聚焦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的多样化支付服务需求,提升银行卡受理、现金使用、移动支付等不同支付方式的便利性,推动主要机场、重点商圈、特色市场、核心景区等重点区域提升支付服务水平,更好满足不同群体的支付服务需求。

  目前,浙江省已建立起外卡受理、外币兑换、现金支付、移动支付、数字人民币五大支付服务体系。外卡受理改造方面,截至目前,浙江省重点商户、重点区域ATM机外卡受理改造率分别达到99.4%、98.4%;拓宽外币兑换渠道方面,浙江省5400余家银行网点开通外币兑换业务,312家重点酒店设立外币代兑点。

  为优化现金流通环境,浙江在出租车服务区、专业市场等现金流通使用重点场所建设300个现金服务点,2023年以来浙江累计兑换“零钱包”超33万个;扩大移动支付受理覆盖方面,浙江可受理境外个人移动支付的商户达280余万户,数字人民币受理商户数超360万家。

  据悉,浙江后续将结合服务区运行情况,在该省复制推广,进一步满足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多样化的支付服务需求,打造更加便利化、国际化的支付环境。(完)

【编辑:李岩】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人民来论:以作风转变为基层减负 - 全国2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山西研讨炎黄文化

人民来论:以作风转变为基层减负

发布时间:2024-08-25 10:06:37 来源: sp20240825

会议时时催、表格满天飞、档案到处堆……各种形式主义的“软钉子”一度占用基层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统筹部署、持续推进,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但也应看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只有以钉钉子精神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以自我革命精神找准病灶、对症下药,才能让基层干部真正卸下包袱、轻装前行,以作风转变促工作落实。

形式主义顽疾,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有的领导只顾自己所谓“政绩”不顾基层实际,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热衷于搞“材料政绩”“数字政绩”“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上面动动嘴、基层跑断腿;有的领导责任心缺失,打着“属地管理”的旗号,把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甩给基层,把问责作为推卸责任的“挡箭牌”,以“层层传导压力”之名行“层层卸责甩锅”之实……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考虑问题、部署工作多想想是否给基层增加了无谓的负担,变“给我上”为“跟我上”,层层发力做好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事。

为基层减负,不能简单地“一减了之”,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是要坚持立破并举、激浊扬清,着力转变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摆脱“不开会就是不重视,不发文就是不作为”的路径依赖,破除“工作干得好不好,全靠材料汇总表”的僵化思维,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治理效能。推动文风会风向短实新转变,发“小快灵”“接地气”的文,不发不切实际、内容空洞的文;开务实管用、解决问题的会,不开大呼隆、走过场的会;推动督检考从名目繁多、多头重复向少而精、深而实转变。从简单考“材料”、查“痕迹”向重点考成效、看“潜绩”转变,从一味挑毛病、随意发号施令向既发现问题又帮助解决问题转变;用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打破数据壁垒,加强信息资源共享,把“表哥”“表姐”从填表报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民呼我为”“接诉即办”等创新做法,形成层层提效能、人人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干部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执行者、落实者。为基层减负要把松绑减负与关爱赋能结合起来,对基层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求全责备,让基层干部少一些为难、多一些资源,更好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为此,既要厘清基层权责边界,基层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应担什么责一目了然,防止出现“‘属地管理’是个筐,啥活都往里面装”的现象;又要通过深化改革向基层放权赋能,推动社会资源、管理权限、人财物等向基层一线倾斜,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关心关爱力度,促进责权利统一,切实解决“小马拉大车”“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等问题。

(责编:庄红韬、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