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中国企业竞相“上天”觅商机

发布时间:2024-08-16 19:28:29 来源: sp20240816

   中新社 广州5月16日电 题:中国企业竞相“上天”觅商机

  作者 王恩博 王梦瑶

  在低空自驾、打“飞的”通勤、乘火箭旅行……在众多中国企业眼里,这绝非科幻电影里的视觉奇观,而是触手可及的诱人商机。

  自低空经济被中国官方明确为新增长引擎以来,其热度持续高涨。记者近日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媒体采访团来到广东,这里汇聚了一批低空经济领域领军企业。

  总部设在广州的小鹏汇天是亚洲最大飞行汽车公司。截至今年4月,其已申报拥有近700项核心技术专利,分布在飞行汽车的动力系统、航电系统、自动驾驶等关键领域。

小鹏汇天“陆地航母”分体式飞行汽车示意图。该车型将于2024年四季度开启预定,计划2025年四季度量产交付。   (小鹏汇天 供图)

  据测算,2030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小鹏汇天对其中个人消费者市场颇为看好。该公司副总裁仇明全算了笔账:2023年,中国市场上价格超100万元的高端豪华品牌乘用车总销量约为24万辆,且份额非常稳定,“飞行汽车有足够空间切入”。

  小鹏汇天已开始布局这一高端市场。仇明全透露,该公司研发的一款分体式飞行汽车将于今年四季度开启预订,计划于2025年四季度量产交付。这款“陆地航母”分为陆行体与飞行体两部分:飞行体能够垂直起降,满足低空飞行需求;陆行体可将飞行体完全收纳至车内并进行地面行驶,并可为其进行多次补能。

  同在广州的智能自动驾驶飞行器科技企业亿航智能,则将“空中的士”视作主要赛道。这家公司希望今后将航空器起降点建到小区门口、居民楼楼顶等人们可以便利乘坐的地方,让飞行融入生活。

  前不久,中国民航局为亿航智能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颁发了生产许可证,这是全球eVTOL(电动垂直起降)行业内首张生产许可证,意味着该产品已具备了载人运营的安全能力。

5月14日,广东省广州市,媒体记者在亿航智能展厅参观体验亿航EH216-S。这是全球首个获得适航“三大通行证”的载人无人驾驶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  中新社 记者 陈楚红 摄

  亿航智能创始人、董事长胡华智表示,低空飞行有助于解决交通拥堵,降低交通成本。该公司将逐步扩大生产交付,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未来还会在广州、深圳、珠海、合肥等地打造“低空样板城市”。

  中国企业正紧盯低空机遇,但这远不是他们“上天”雄心的极限。

  广州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混合所有制商业航天企业,也是该领域的一只“独角兽”。其建成了广东省首个火箭制造基地,这里生产的力箭一号固体火箭已顺利完成3次发射,成功运载30多颗商业卫星入轨。

  研发中的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计划于2025年实现首飞,这是面向未来中国大规模星座组网建设、响应低成本货物运输需求而打造的一款大运力、高可靠、低成本液体运载火箭,后续将承接中国空间站货物运输任务。

  中科宇航(广州)装备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秦峰介绍,力箭二号将自带运载火箭可回收、重复使用等关键性创新技术。同时,太空旅行飞行器研发也在进行中。

中科宇航展示的1:1还原亚轨道飞行器旅游舱。旅游舱有4扇全景舷窗,单次飞行可搭载7名乘客。  (中科宇航 供图)

  从低空到太空,越来越多企业“上天”觅商机,成为中国向天空谋发展的缩影。

  据中国银行研究院统计,目前中国已有27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通用航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等重点区域均大力布局,竞逐“空中之城”。与此同时,商业航天等空天产业快速成长。

  在小鹏汇天创始人、总裁赵德力看来,这如火如荼的场面还只是开始。当汽车“进化”出翅膀,交通从二维变成三维,飞行这个人类永恒的梦想,将变得人人可接受、可负担。(完)

【编辑:刘阳禾】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业界:深化数据要素市场改革 探索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路径 - 贵州安顺:启动检察人才三年培养计划

业界:深化数据要素市场改革 探索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4-08-16 19:28:31 来源: sp20240816

人民网北京7月4日电 (记者乔雪峰)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近年来,数据在各行各业中的价值日益显现,逐渐发展成为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当前,我国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不断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加快推动构建全国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要素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塑造中的作用愈发凸显。”近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文举在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据要素与新质生产力专题论坛上指出,深入研讨数据要素如何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塑造,既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课题。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建军指出,金融不仅能拓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空间,激发消费升级,还能通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风险管理,为产业创新提供支持。但与此同时,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仍在结构、质量、要素供给、金融监管等方面仍存在难题。

李建军建议,未来的发展应聚焦于稳步优化金融结构,引导资金更多地流向科技创新领域;构建科创融资平台,解决研发动力和“卡脖子”问题;强化新型要素供给,夯实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完善科技金融监管框架,防范化解创新风险,完善科技金融监管框架。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产业变革,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的替代效应,但人类的智慧、道德和判断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而这些关键因素会使得人类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提出,在传统生产要素效率边际递减的背景下,数据要素的提出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思路。

毛振华认为,数据要素的深入研究,包括其确权、交易、收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呼吁加强数据经济产业链、供应链的研究,以确保数据要素能够在经济运行中充分发挥作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周开国提出,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而数字化转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途径。“金融强国的建设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相辅相成,其中科技金融和数字金融是连接这两者的重要纽带。”

他认为,通过政府产业基金和市场化产业基金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的深度融合,进而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卓则指出,数字金融以其金融与科技的双重属性,通过移动支付、在线投资理财等创新服务,极大提升了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普惠性,尤其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上取得显著成效。

黄卓指出,数据不仅降低了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还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成为数字金融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人工智能的融入标志着金融行业从数字化向智能化的转变,这一过程中,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和数据治理体系的完善对于金融科技的应用至关重要。”

(责编:方经纶、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