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23年海洋经济情况:复苏强劲 量质齐升

发布时间:2024-08-21 21:53:50 来源: sp20240821

人民网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杨曦)据自然资源部消息,2023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99097亿元,比上年增长6.0%。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崔晓健表示,2023年海洋领域宏观政策持续显效,资源供给能力稳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海洋经济复苏强劲,量质齐升。

崔晓健介绍,2023年海洋经济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海洋经济强劲复苏助力国民经济回升向好

海洋经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据初步核算,2023年海洋生产总值达99097亿元,较上年增长6.0%,比国民经济增速高0.8个百分点,呈现强劲复苏态势。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9%,较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40711亿元,海洋科研教育增加值6345亿元,海洋公共管理服务增加值16606亿元,带动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35435亿元。

海洋制造业增速高于全国。2023年,海洋制造业增加值29861亿元,比上年增长7.0%,比全国制造业增速高2个百分点。其中,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1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7.6%,船舶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扎实推进,已进入产品全谱系发展新时期。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良好,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全年实现增加值872亿元,比上年增长5.9%。国内外市场对我国化工产品需求旺盛,产销增加,海洋化工业增加值4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海洋服务业助推国民经济增长。2023年,海洋服务业增加值5896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7%,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为国民经济增长助力。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恢复较快,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7623亿元,比上年增长8.5%,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近110亿吨。海洋旅游业增加值147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居民旅游需求得到释放,多家邮轮港实现邮轮复航。

资源供给保障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海洋空间资源要素保障持续加强。全国新增审批用海用岛项目2162个、313.3万亩,同比分别增加30.2%、7.3%,涉及投资超1万亿元,油气、核电、液化天然气等重大基础设施用海用岛需求保障有力。出台《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和《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推动海域和海岛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开展第一届“和美海岛”创建示范,全国33个海岛入选。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持续加大,“十四五”以来中央财政已投入156亿元,支持沿海城市实施了63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其中,2023年新实施了16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海洋能源、食物和水资源供给能力稳步提升。一是海洋油气增储上产成效显著,渤中26-6亿吨级油田等勘探取得新发现,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8%和9.1%,海洋原油增产量连续4年占全国原油总增量的60%以上,成为能源上产的关键增量。海上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超17%,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深远海养殖加快推进,优质海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高,海洋水产品产量超3500万吨,同比增长近3%,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达到169个,比2022年增加16个,沿海各地深远海养殖装备制造和投产运营不断取得新进展。三是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积极推进,天津、山东、浙江等地海水淡化项目稳步推进,在建和新开工项目规模超30万吨/日。

三大需求拉动海洋经济量质齐升

海洋领域消费持续恢复向好。随着扩内需、促消费各项政策措施落地显效,居民消费需求加快释放,海洋旅游消费市场明显回暖,带动沿海地区住宿、餐饮、交通等服务性消费快速恢复。2023年海洋客运量、海洋旅客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122.3%、125.4%。2023年江苏、海南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5.7%、71.9%,已超过2019年水平。海洋旅游消费趋向多元化,融合业态不断涌现。“演艺+海洋旅游”“博物馆+海洋旅游”等模式成为新热点。居民饮食逐步向品质化升级,海洋水产品消费市场供需两旺。2023年全国水产品进口额同比增长4.7%,海洋水产品价格同比上涨3.9%。

海洋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良好。在港口建设方面,1-11月,沿海港口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5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10.5个百分点,港口绿色化和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跨海高铁、海底隧道建设持续推进,总投资额530亿的跨海福厦高铁、225亿的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延伸线工程竣工投用,一批重大海洋工程项目建设进入新阶段。

海洋对外贸易量稳质提。2023年,面对国际需求低迷和国际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等多重风险挑战,我国海洋船舶工业的海船完工量、新接海船订单量、手持海船订单量三大指标全球领先,船舶出口到19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5.4%,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大幅增长,汽车运输船新接订单量占到全球总量的82.7%。2023年,我国沿海港口国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超4%,沿海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近10%。

科技创新引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

平台建设提升产业创新支撑与服务能力。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稳定运行,海底数据中心加快布局,海洋计量检测技术创新中心成立。国家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探索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合作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天津临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一期试验区完成建设,将解决海水淡化关键装备规模化应用的验证问题。

技术突破加速催生产业发展新动能。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连续运行超20个月,累计送电超270万千瓦时。20千瓦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完成海试,标志着我国海洋温差能开发利用向海上规模化应用迈出关键一步。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兆瓦级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成功海试。全球最大功率20兆瓦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成功下线,自主研发设计的2500吨自航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海峰1001”正式交付。单机容量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吊装完成,18兆瓦机组下线,25兆瓦机组实验基地获批。

绿色与数智技术应用带动产业融合和转型升级。“海上风电+”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首次实现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直供海上油气田群,广东青洲、福建兴化湾、山东昌邑等“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示范项目稳步开展。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二期工程正式开工,我国船企新接批量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订单,新型数字智能化深海养殖平台“珠海琴”开工建设。

政策协同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策助推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海洋渔业方面,农业农村部和自然资源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广东、海南等沿海省市出台“促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助力传统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海洋制造业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山东、江苏、上海等沿海省市相继印发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促进海洋船舶工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海洋服务业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拓展海洋旅游产品,深入挖掘海洋海岛旅游资源”。交通运输部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助推海洋服务业提质增效。

政策支持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海水淡化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提出“沿海缺水地区、海岛要将海水淡化水作为生活补充水源、市政新增供水及重要应急备用水源,统筹规划建设海水淡化工程,探索推动海水淡化水进入市政供水管网”,从供需双向推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壮大。海洋电力方面,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发展试点示范的通知》,从深远海风电技术示范、深远海海上风电平价示范、海上能源岛示范、海上风电与海洋油气田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四方面,加快培育海洋可再生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山东省出台《海上风电财政补贴实施细则》,广东省印发《2023年海上风电项目竞争配置工作方案》。

政策引导蓝色金融赋能海洋产业发展。产业金融方面,政府部门推动金融强海迈出新步伐,天津、台州、厦门等地出台航运金融支持专项政策,我国首个航运期货品种—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欧洲航线)期货上市,湛江、汕尾等地出台金融支持海洋牧场发展政策。开发性金融方面,国家开发银行发布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指导意见。直接融资方面,2023年我国境内市场发行5只蓝色债券,发行规模超过22亿元。31家涉海企业完成IPO上市,融资规模达342 亿元。保险方面,政策性海洋保险保障能力稳步提升,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成立并签发政策性海水养殖保险保单,政企合作推出“海洋生态植被救治保险”“海洋预制菜保险”等产品。

“2024年,面对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和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等困难和挑战,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在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推动海洋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稳健前行。”崔晓健说。

(责编:杨曦、吕骞)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向“新”发力 我国外贸“反弹曲线”彰显韧性活力 - 陈吉书法艺术作品展在福州举行 新春写“福”送“福”

向“新”发力 我国外贸“反弹曲线”彰显韧性活力

发布时间:2024-08-21 21:53:52 来源: sp20240821

人民网北京6月16日电 (记者栗翘楚)近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5万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5月当月进出口3.71万亿元,增速比4月提高0.6个百分点至8.6%。

从一季度出口的起伏波动,到4、5月份以来的逐月向好,我国外贸进出口走出一条稳健的“反弹曲线”。

业内人士表示,外贸向好势头不断巩固与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息息相关。受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品出口势头良好和进口规模稳步扩大等共同带动,月度进出口增速进一步加快。

纵观“反弹曲线”,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技术含量及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近六成。其中,船舶、电动汽车、家用电器出口分别增长100.1%、26.3%、17.8%。

6月13日,厦门海关关员前往厦船重工码头,为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2900TEU集装箱船开展试水监管工作,该船将于近期出口海外。

据厦门海关统计,1-5月,福建省出口船舶55.4亿元,同比增长219.8%。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52.5亿元,同比增长487.2%,占同期福建省船舶出口总值的94.8%。其中,散货船和集装箱船舶是福建船舶出口的“拳头产品”,1-5月分别出口30.1亿元、1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倍、10倍,两者合计占同期福建省船舶出口总值的85.2%。

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农产品占大头到“新三样”领跑,湖北外贸结构不断优化。据武汉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湖北进出口总值2625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出口1794.6亿元,增长6.1%;进口830.4亿元,增长10.8%。其中,“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84.1亿元,增长超八成。

端午过后,热浪来袭。如今,家电消费正在迈入健康、绿色、智能化新阶段,要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必须向“新”出发。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江苏省出口家用电器214.9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出口电扇、空调、冰箱分别为12.8亿元、7.6亿元、3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3%、1.2%、25.4%。

一组组数据背后,反映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新技术、新产品在中国进行充分竞争,并快速实现商业化,从而被更广泛的国际市场所认可。

6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满一年。一年来,RCEP在降低区域国际贸易成本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今年前5个月,我们公司有200万货值的电动车零部件出口到印度尼西亚,凭借海关签发的RCEP原产地证书,这些商品在进口通关时可比中国—东盟自贸协定项下优惠税率多享受5个百分点的关税减让。”山东临沂某机械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企业获得更广阔市场得益于近年来中国持续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除RCEP外,还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推动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

业内专家表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既是坚定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

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赵萍表示,今年以来,我国货物贸易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国际市场份额稳中有进,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企业信心活力有所增强。根据中国贸促会近期调研显示,81.6%的外贸企业预测上半年出口向好或持平,65.1%的受访企业新增订单较上季度增长或持平。

“具体分析来看,一是外需改善带动出口提速。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有所改善。二是优势产品支撑外贸增长。集成电路、汽车、船舶等机电产品出口保持强劲增长。三是新质生产力助推外贸企业发展。船舶、智能制造等企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加速、产品设计和制造品质提升取得新进展,近30%的受访企业感受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出口增添新动能。”赵萍说。

针对下半年外贸发展形势,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商务部将进一步发挥稳外贸政策的综合效能,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持续培育外贸新动能,全力推动外贸质升量稳。

(责编:王仁宏、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