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海外华文媒体关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发布时间:2024-08-09 17:36:26 来源: sp20240809

   中新社 北京10月18日电 (记者 吴侃 金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0月18日在北京开幕,海外华文媒体高度关注。多位海外华文媒体人接受 中新社 记者采访时表示,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向世界讲述生动鲜活的“一带一路”故事,搭建民心相通之桥。

  《非洲华侨周报》社长南庚戌说,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提出为未来擘画新蓝图。“一带一路”就像一座桥梁,承载了共同发展的梦想。“回到博茨瓦纳后,我们计划组织一场座谈会,邀请非洲的智库专家和学者参与,探讨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如何助力中非合作深化”。

  《俄罗斯龙报》今天的报纸推出“共赴中国之邀”专题报道,关注破解全球化发展难题、“小而美”民生合作项目等议题。该报社社长李双杰介绍,《俄罗斯龙报》对本届高峰论坛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此前还就相关议题推出了系列人物专访稿。

  “匈牙利是首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政府间合作协议的欧洲国家,近年来两国务实合作不断深化,为当地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匈牙利《新导报》总编辑滕维杰说,本届高峰论坛期间,该报及时跟进最新消息,此前也就共建“一带一路”成果做过很多报道。

  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新媒体社长章维佳表示,连日来,”一带一路“相关报道展示在其新媒体端口的重要位置。作为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我们持续关注雅万高铁从开工到建成、开通运营的全过程”。

  “我们推出《华媒眼中的丝路》系列视频节目,展现西班牙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观感。在他们看来,文化、经贸等领域的交流联通了两个文明古国,也为西班牙民众打开了解中国的窗口。”西班牙《欧洲侨声报》马德里办公室主任单璟说。

  海外华文媒体如何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单璟表示,华文媒体可以通过传播真实全面的信息,帮助当地民众和企业了解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也可以借助媒体合作、文化交流活动等,将中华文化以当地人听得懂、乐于听的方式传播出去,建立跨越不同地域和文明的对话。

  在章维佳看来,华文媒体一头连着中国,一头连着世界,能以海外受众易于理解的方式讲述“一带一路”的故事,也可以多做一些牵线搭桥的工作。“我们通过和印尼华裔总会合作,将中国企业带到印尼考察,希望把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成熟模式推广到印尼,助力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

  “文化艺术交流对深化两国民间友谊、增进相互理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会继续致力于两国文化、艺术、体育等领域的交流。今年7月我们在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办了一场中国画家的画展,吸引很多当地民众观展。我们还将于11月邀请圣彼得堡泽尼特足球俱乐部青年队到贵州开展友谊赛。”李双杰说。

  “我们的媒体涵盖英语、茨瓦纳语、斯瓦希里语等多语种,可以用当地的语言传播‘一带一路’的理念,扩展与当地媒体的合作,进一步扩大声量。”南庚戌介绍说,此前与当地文化机构共同发起的中非国际电影节,在当地反响不错。未来会继续通过开展文化交流助力增进民间交往。(完) 【编辑:李岩】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开展全民健身 实现全民健康 - 吉俄元首举行会谈:加强合作的方向不会改变

开展全民健身 实现全民健康

发布时间:2024-08-09 17:36:27 来源: sp20240809

  开展全民健身 实现全民健康(强国建设 砥砺前行)

  随着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成功举办,各地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持续高涨。

  “近年来,身边的冰雪场地设施越来越多,更多人走上冰场、雪场。当年申办北京冬奥会时的畅想,如今都变成了现实。”全国政协委员、我国首枚冬奥金牌获得者杨扬说,“要做好‘冰雪+’大文章,推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强国建设,强调“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把体育融入14亿多人民的美好生活中,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

  从浙江杭州亚运公共体育场馆假期不打烊,到天津积极培养基层和乡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从新疆阿勒泰风光旖旎的滑雪场,到福建福州充满科技感的空中森林步道,体育强国建设让人们体会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从体育强国到健康中国,人民的健康、人民的体质、人民的幸福,都是一脉相承的。这是全面小康、全面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随着全民健身向项目化、竞赛化、户外化、生活化方向发展,要推动城乡健身设施从‘有’向‘优’转变,让群众关心的‘健身去哪儿’问题,有更加清晰、多元的答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鲍明晓说。

  鲍明晓委员在调研中发现,技术赋能是推动全民健身的重要抓手。一些城市推出了专门的“健身地图”,群众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查询周边健身场馆的分布位置,实现一站式预订、支付、导航等功能,大大方便了健身需求。

  截至2023年末,全国体育场地总数459.3万个,越来越多的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高架桥下建起运动公园,废旧厂房变成体育园区,“15分钟健身圈”遍布城乡,“村BA”打响知名度,全民健身的氛围日益浓厚。

  体育锻炼要从小抓起。“让孩子们跑起来”“要长得壮壮的、练得棒棒的”“体育锻炼是增强少年儿童体质最有效的手段”……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牢牢印刻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孩子们的心中。

  新学期一开始,山东菏泽单县一中的排球训练场上,击球声、呐喊声此起彼伏。近些年,单县一中将排球课作为增强学生体质、推进体教融合的抓手,排球成为学生争相参与的体育运动。

  全国人大代表、单县一中排球队主教练樊董伟说:“健身是一种习惯,学校要完善评价体系,加强督促落实,让体育锻炼成为孩子学习成长的‘标配’。”

  体育是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健康是伴随一生的宝贵财富。代表委员们表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进一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把体育健身同人民健康结合起来,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于 洋 李 洋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