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致辞(全文)

发布时间:2024-07-19 12:00:20 来源: sp20240719

继往开来,携手开创中法合作新时代

——在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闭幕式上的致辞

(2024年5月6日,巴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尊敬的马克龙总统,

  各位中法企业家代表,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时隔一年,很高兴和马克龙总统再次共同出席中法企业家委员会会议,同两国工商界的新老朋友们见面。这是我时隔5年再次来到巴黎。首先,我向双方参会代表致以诚挚问候!祝贺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60年,在中国传统历法中是一个甲子的轮回,寓意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60年来,中法是真诚的朋友。两国秉持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建交精神,携手走过了一段非凡历程,建立了紧密持久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法关系始终站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的前列,成为不同文明、不同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相互成就、共同前进的典范。中法两国友谊既是中法人民之福,也是世界人民之幸。

  60年来,中法是共赢的伙伴。双边贸易和投资从少到多。双边贸易额比建交之初增长了近800倍,达到789亿美元,双向投资额累计已超过260亿美元,2000多家法国企业深耕中国市场,中国已经成为法国在欧盟外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法国是中国在欧盟的主要贸易伙伴。大亚湾核电站、空客天津A320总装线等一批有代表性的项目成为两国互利合作的典范。两国还积极探讨拓展绿色低碳、数字经济、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合作。经过60年发展,中法两国经济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强大共生关系。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法两国同属亚欧大陆,一个在东端,一个在西端;一个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一个是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中法两国没有地缘政治矛盾,没有根本利益冲突,有着独立自主的精神共鸣,有着灿烂文化的彼此吸引,更有着利益广泛的务实合作。有历史可鉴,有现实可依,中法两国没有理由不发展好双边关系。站在人类发展新的十字路口,面对世界百年变局的风云际会,中方愿同法方密切全方位交流合作,推动中法关系迈上更高水平,取得更大成绩。

  ——面向未来,我们愿同法方一道充实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经贸内涵。法国是最早参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国家之一,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并从中受益。深化友谊就要经常来往、加强合作。我们始终视法国为优先和可信赖的合作伙伴,致力于拓展双边经贸关系的广度和深度,开辟新领域、创造新模式、培育新增长点。中方愿继续积极利用“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全链条快速协同机制,让奶酪、火腿、葡萄酒等更多法国优质农产品出现在中国老百姓餐桌上。中方决定,将对法国等12国公民短期来华的免签政策延长至2025年年底,这将有利于促进两国人员往来。

  ——面向未来,我们愿和法方共同推动中欧互利合作。中欧是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中欧关系关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双方要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确定位,不断增强政治互信,排除各种干扰,共同反对经贸问题政治化、意识形态化、泛安全化。期待欧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以对话增进理解,以合作化解分歧,以互信消除风险,将中欧打造成为彼此经贸合作的关键伙伴、科技合作的优先伙伴、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可信伙伴。中方将自主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开放市场,为包括法国和欧洲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创造更多市场机遇。

  ——面向未来,我们愿同法方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当今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中法同为独立自主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理应担负责任和使命,以中法关系稳定性应对世界不确定性,加强在联合国的协调,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引领和支持,促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中法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全面深入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中法应该推动国际社会形成合力,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和原则框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进程,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当前,中国正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正在谋划和实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这将为包括法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带来更多合作共赢的机遇。欢迎在座的法国企业家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分享中国发展的机遇。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再过两个多月,美丽的塞纳河畔将迎来盛大的巴黎奥运会。奥运会是团结和友谊的象征,是文明互鉴的结晶。让我们坚守建交初心,赓续传统友谊,践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格言,携手开创中法合作新时代,共同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谢谢大家!

  (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房家梁】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近七成受访者感到旅行体验得到提升 - “中国造”动车组在智利投入运营 刷新“南美速度”

近七成受访者感到旅行体验得到提升

发布时间:2024-07-19 12:00:21 来源: sp20240719

  暮色来临前,在湖北一所高校读书的李梁玉和朋友抵达了柴达木盆地的酒店。这是前往察尔汗盐湖途中的落脚点,迎接她们的是几栋集装箱改造的二层房屋,在西北广袤的大地上,酒店往前和往后100公里几乎渺无人烟,这里是唯一的休息和补给点。“我们在一两个月前就预订了酒店,一晚大约300元,因为订了两晚,老板给我们便宜了很多。但是我不小心选错了两次日期,反反复复麻烦老板改了3次价格,他都很有耐心。”等到李梁玉去青海时,当地已迎来旅游旺季,酒店价格上涨,但老板并没有坐地起价。“虽然我们只能在那吃饭,但餐食也没有‘死贵’,价格合理。”酒店老板的耐心和“良心价”让李梁玉感到舒适,当地对景区和周边服务业态的管理也让她感到满意。

  在近年的文旅热潮中,旅游景区的口碑和服务成为游客们讨论的热点。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发起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418份。结果显示,68.52%的受访者认为近年来出门旅行的整体体验提升了,9.48%的受访者认为变化不大,22.64%的受访者认为在不同景区感受不同。

  68.52%的受访者认可文旅产品的开发、设计

  去年在贵州的旅游经历,让在湖南一所高校读书的游梦婷印象深刻。“景区规划合理,有3条游览路线可选,都可以不走回头路地游览到各个点位,而且有供游人休息、吃饭、拍照的区域,食住行和游览都很方便。”除了合理的景区规划,走心的创意策划也会让游梦婷心动不已。走进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她被科技感的布展所震撼。一处展厅还原了扬州的四季,微缩版的古镇被不断变换场景的投影笼住,美轮美奂;另一处展厅3D效果逼真,仿佛真有河里的鱼朝她游来。她购买的套票包含体验式游览,要到各个模拟古代场景的场地去完成任务、盖章,更巧妙的是,大运河的故事、知识被设计在故事线中,“有一个任务是让我们捞淤泥,就是模拟运河清淤”。“一番体验比单纯的看展品,更有助于了解运河文化。旅游地的景观本身重要,背后的策划和管理也一样重要。”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68.52%的受访者认为近年来不少景点的开发设计更好了,12.38%的受访者认为变化不大,18.52%的受访者认为不同景点优劣不一。一些景区的精巧项目让北京化工大学学生赵文垚觉得体验感更强。刚刚结束的寒假,他到广西阳朔旅行,花20元体验了“撑船老翁”——穿上蓑衣扮成船夫,一边听船夫介绍晴天和雨天所穿蓑衣的不同,一边和鸬鹚玩耍,体验江上渔民的日常。

  此外,70.01%的受访者认为近年来景点的设施更加完备了。在上海一所高校读书的龙毅飞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时,导览器是可以免费借用的,而且带有显示屏,可以播放丰富的讲解视频。比起使用常见的只有一个耳麦的导览器,他从这台导览器上看到了更多生动的文物知识,“能免费使用也更有助于文物知识的传播”。

  旅途中打动年轻人的点滴细节,与文旅产业发展的大环境息息相关。苏州大学旅游管理学科负责人、东吴智库副院长周永博教授介绍,游客对景点品质的认可度提升,与国家对景区的严格管理和国内旅游市场高度开放的竞争机制密不可分。“国家A级景区管理体系持续多年,这一措施的成效有目共睹;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优胜劣汰,也让旅游供给的品质不断提升。”此外,年轻人掌握的信息来源广泛、全面,更“会玩”,也是他们能够获得较高品质的旅游体验的原因之一。

  70.86%的受访者认为旅游地综合服务意识更强

  文旅产业的发展不仅在于旅游产品的优化,旅游服务的提升也让一些受访者感到欣喜。李梁玉的老家在黑龙江,她从小就常到哈尔滨玩。“近年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基础设施变得太方便了。以前地铁没修好,从火车站去地铁还要提着行李箱走很长一段路。现在不管是去地铁还是公交站,都只需要走几步路,这些公共交通已帮游客把‘最后一公里’打通了。”

  李梁玉小时候就去过冰雪大世界,“不过我小时候滑雪圈还是单收费的,滑一次80元;餐厅里的泡面要25元一盒,如果不在那买吃的,都不能用那里的热水”。但最近几年,她发现景区里除了购买食物,别的都不用再单花钱,滑雪、滑冰刀都免费,食品价格也公道了很多,而且拿着自己带的食物也可以进到温暖的餐厅里吃。“这些都是很大的进步。”李梁玉说。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67.41%的受访者认为近年来旅游城市的交通食宿更为便捷,58.72%的受访者认为旅游中的不良现象治理更到位,70.86%的受访者认为旅游城市所在地政府、商家、市民等的服务意识更强。

  赵文垚在一次旅行中则亲身见证了当地有关部门如何高效地解决了游客的问题。在桂林旅行时,赵文垚的同伴把手机落在了商场的洗手间。他们报案后,当地派出所的两名民警很快到达事发商场。知道民警办案或许需要较长时间、有的案件甚至较难侦破,赵文垚和同伴并没抱太大希望。大约过了3个小时,两名民警回到派出所,“不翼而飞”的手机也被找回。“我们当时很激动,立马给手机拍了照作个纪念。”

  在周永博看来,旅游配套服务水平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水平息息相关。“现在的旅游活动不是点对点开展,而是以散客化为主。散客会深入到城市空间的各个角落,这就需要城市不仅仅有作为‘旅游吸引物’的景点,还要有作为‘旅游舒适物’的社会系统,也就是高水平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以及主客共享型的城市公共空间。”因此一些地区想要打造让年轻人喜欢的旅游场景,就需要在高品质的旅游景区的基础上,成体系地填补和提升城市空间里的舒适物,培育出一些非常典型的城市场景,去满足年轻人对城市便利和休闲舒适度的一些需求。

  除了地方基础设施和治理水平提升带来的旅游体验提升,一些年轻人也已经在旅行中感受到了商家、市民的热情。在天津一所高校读书的粟悦曾听舍友讲过一个暖心的故事。舍友趁假期带弟弟妹妹到淄博旅行,一天晚上3人在一家烧烤店吃完饭,正赶上下大雨,烧烤店老板看他们没打到车,主动提出下班后送他们回酒店。老板骑的是电动车,每次只能带1人,往返3趟后才把3人送回了酒店。后来舍友把这件事和老板的创业故事记录了下来,发在网上。在粟悦看来,烧烤店老板冒雨送游客、又被舍友记录下来,是游客和城市相遇的最好模样。

  好产品加好服务是文旅长红的“不二法门”

  李梁玉感到目前不少旅游城市对商家的治理已相当到位,在西宁街头一名大爷的摊位上买桃子时,李梁玉问了价,还特意记住了桃子的重量,又专门跑了几家不同的果蔬店询价、到超市给买到的桃子称重。“每家店的价格相差不大,大爷给的桃子分量也足够。”“没遇到过任何‘宰客价’或缺斤短两”,让她感到当地人很真诚,工商部门治理也很到位。然而有一次到景区游览时,她却遇到一些摄影店“霸占”景区中能拍到好景色的地方,她和朋友拍照拍到一半,就有摄影师来让他们腾地方。“我们说还没拍完,他就口出恶言。”李梁玉很气愤,“这种情况还是会存在,应该予以制止。”

  周永博指出,当前年轻人对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要求各地不断提升社会文明水平。“好客和诚信是旅游接待中最直接展现给游客的社会文明,因此文旅发展也要和精神文明建设统一起来,形成一种互相促进的局面,让文旅发展去带动精神文明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转化成文旅发展。”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旅行体验,77.15%的受访者期待景区提升含金量;53.25%的受访者期待文旅行业培养和引进优秀的旅游业从业人才;54.39%的受访者希望畅通游客投诉建议渠道;58.19%的受访者希望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商家等及时回应游客诉求。游梦婷就希望各地或景区可以调研游客的意见,不仅可以改善目前可能存在的问题,还会从游客那里获得更多新的灵感。

  在柳州,螺蛳粉让游梦婷赞不绝口:“和在别的地方吃到的真的不一样。”但当地的一处古镇却让她觉得差强人意。“我们去的古镇可能是为了吸引游客而开发的,感觉没有什么当地特色。”十多年前古镇、古街流行,一些城市竞相效仿打造类似景观,用曾经生活在福州的游梦婷的话说,就是“走到哪都能找到一个三坊七巷”,然而有的古镇并没有呈现出当地特色文化,商铺里售卖的商品也大同小异。“我还是喜欢一些有特色的地方,不管是自然还是人文,与众不同才让人觉得有去的价值。”她期待各个城市或乡村可以结合地方特色文化或有科技含量的新生事物,找到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

  周永博分析,融合传统文化的潮流设计、提供精神享受的文化场馆、引发人际互动的城市场景、有益身心恢复的自然环境,是吸引年轻人的旅游产品的几个重要特点。“这就要求旅游产品既要‘守正’,又要‘创新’,开展跨界的设计;其次,旅游产品要提供对文化的深度演绎,挖掘文化的价值和内涵,给人们提供精神享受;此外年轻人的人际交往需求比较旺盛,喜欢在旅行中建立人际互动,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地引导互动;另外还要考虑生态创新,现在有很多地方的生态环境很好,但自然环境保护能不能转化成一种创新的文旅供给,还需要文旅企业等机构认真去思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毕若旭 程思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