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北京海关查获旅客违规携带象牙制品超2000件

发布时间:2024-09-29 12:29:47 来源: sp20240929

   中新网 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 徐婧) 记者13日从北京海关获悉,今年以来,首都机场海关、大兴机场海关已累计查获旅客违规携带象牙及其制品2027件,净重50.08千克。

首都机场海关旅检关员查获藏匿在拉杆箱拉杆中的象牙制品。北京海关供图

  近日,首都机场海关关员在对一架入境航班所搭载的旅客及行李物品监管时,发现一名旅客所携行李箱机检图像异常,随即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开箱查验。在查验过程中,行李箱内物品虽然没有异常,但海关关员发现行李箱有改造痕迹。结合过机图像分析,海关关员对行李箱进行了破拆检查,将查缉重点锁定在行李箱拉杆处。拆下行李箱的拉杆后,发现里面塞满了用锡纸包裹的象牙珠子。经过清点共查获象牙制品51件,重量469克。

  “旅客将象牙制品藏进行李箱拉杆里,企图通过藏匿方式逃避海关的监管,将象牙制品携带进境。在我们工作中常见到的藏匿象牙及象牙制品的手法有藏在奶粉里、鞋子里、酒盒中、铁罐中的,还有用厚厚锡纸包裹的或是缠在身上随身携带的,更有甚者将象牙进行专业封装,仅凭外观看不出任何异常。”经办此案的关员李磊说。

  首都机场海关旅检二处处长王巍介绍,经过持续高压严打,目前象牙走私势头已经得到有效遏制。但当前走私象牙行为呈现出零星分散、手法日趋隐蔽的态势,给海关监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对此,海关强化对重点航线和人群关键信息进行风险研判,配合X光机、CT机、毫米波等科技手段进行非侵入式查验,构建立体打私防控网,提升海关查验效能,进一步严密正面监管,坚决斩断象牙交易利益链。

首都机场海关查获的入境旅客违规携带象牙牙雕。北京海关供图

  为加强引导,首都机场海关、大兴机场海关还在旅检监管现场通过张贴海报、为出境旅客发放折页、开展普法讲解、参与拍摄公益宣传片等方式,倡导出国游客拒绝象牙交易,自觉抵制非法购买和携带象牙等濒危物种及制品行为。

  海关提示广大进出境旅客,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规定,除合法持有《允许进出口证明书》并按规定办理海关手续外,禁止贸易、携带、邮寄濒危物种及其制品进出境,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完)

【编辑:唐炜妮】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振义:我一生只完成了一件事,就是对病人负责 - 南非电力部长:引入绩效奖金机制提升电力系统员工士气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振义:我一生只完成了一件事,就是对病人负责

发布时间:2024-09-29 12:29:48 来源: sp20240929

新华社上海9月14日电 题:王振义:我一生只完成了一件事,就是对病人负责

新华社记者袁全

王振义肖像。新华社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供图)

他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他无私公开治疗方案,只为使更多患者受益;他年逾耄耋仍奋战在医学救治一线,为青年医生指点迷津。

人生百岁之际,这位集大成于一身的医学泰斗却认为自己一生只完成了一件事:就是对病人负责。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振义。

攻克最凶险白血病“第一人”

1987年3月23日,王振义(左四)参加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揭牌仪式。新华社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供图)

王振义说,从穿上白大褂第一天起,他就真心喜欢这个职业,喜欢为病人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

1948年,王振义自震旦大学医学系毕业,以第一名的成绩留任广慈医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952年,王振义开始在著名内科专家邝安堃的指导下从事血液学研究。

1959年,王振义第一次以医生的身份“遭遇”白血病。然而,曾立志“攻克白血病”的他,败了。

“作为一名医生,最痛苦的就是看到病人被病痛折磨却没有办法。”王振义坦言,自己曾多次被这种无助感淹没。

但王振义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放弃”二字。

除了问诊、查房,他就泡在图书馆、档案室翻阅资料。面对试验一次次失败,他只轻描淡写地说:“失败了就再继续。”

经历数年苦心探索,王振义终于迎来突破:全反式维甲酸可以在体外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为正常细胞。

1986年的一天,一名身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小女孩生命垂危。王振义通过仔细研判,建议她服用尚处于试验阶段的全反式维甲酸。面对他人的劝阻,王振义说:“我相信科学,我有信心!”7天后,奇迹发生了,女孩的症状明显好转,一个月后完全缓解。

王振义的心结解开了。那一年,他陆续采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23例患者病情完全缓解。他将相关成果写成论文发表,立即在世界范围引起轰动。

王振义的求索并未就此止步。他和学生陈竺、陈赛娟等一起,创造性地提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的治疗方法,让这种最凶险的白血病五年生存率从10%提高到97%以上,成为第一个可被治愈的白血病。

不计名利 “只想病人能好”

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校长王振义(前左)授予法国巴黎第五大学校长欧基埃名誉教授称号(摄于1985年)。新华社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供图)

随着全反式维甲酸的治疗方案逐渐得到各国医学界的验证,这位来自东方的医者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

然而,此时的王振义一心只顾着一件事:如何让全世界所有的患者都能尽快用上这种药。“钱或者名誉的问题,我不会去想,我只想病人能好。”他说。

王振义的书桌上,珍藏着一份“震旦大学医学院毕业生的宣誓词”,一张普通A4纸上,有两句话被他手动加黑:“余于病者当悉心诊治,不因贫富而歧视,并当尽瘁科学,随其进化而深造,以期造福于人群”“余于正当诊金之外,绝不接受不义之财”。

王振义的医者大爱也不仅局限于病人,多年来,他善行的步履从不停歇。

托学生捐款给汶川大地震伤员、每年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定期捐款、取出积蓄设立青年医师奖励基金……2020年,王振义将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的百万元奖金全数捐赠给瑞金医院“广聚善爱”(慈善)基金项目,至今已有65位受助者的病情得到缓解或治愈。

胸膺填壮志,荣华视流水。于利无求,于名,王振义也甘为人梯。

他学术成果卓著,但总是将成果归功于团队,把合作者特别是年轻人推向前台。

1994年,王振义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仅一年后,他就主动将时任所长的位置让给年轻人。他说,因其心之所系,非个人得失,“让位给有能力的年轻人,我们的事业才能始终向上”。

王老的家中,一直挂着一幅《清贫的牡丹》,这是他最喜欢的画作。画作上清雅恬淡的牡丹,亦如王振义不断攀高,却也正视荣誉,约束自我。

把学术财富留给年轻人

如何建立一所名副其实的医科大学?

1985年,上海第二医学院正式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这个问题在时任校长王振义的心头久久萦绕。

经费不足、设备不好、人员不够……面对薄弱的学科基础,王振义决心把眼前的难题一项项攻克。

他四处奔波申请经费添置设备,建立重点实验室;派出学生赴法留学,与多所国外医学院建立合作,让人才培养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一花不足春,接力春常在,培养学生,王振义倾囊相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至今记得,王老曾将自己的毕业论文亲手修改了10遍。

2003年,年逾古稀的王振义刚从临床一线退休,就为自己布置了新的任务——每周一次“开卷考试”,即每周初由学生提交疑难病例形成“考卷”,他查询完中外文献,亲自带领学生一起探讨交流,教学相长。

如今,“答卷集锦”《瑞金医院血液科疑难病例讨论集》已出版多本,成为王振义留给年轻医生最好的礼物。

从医执教75年间,王振义共带教33名硕士、22名博士。当年那间不足五平方米的实验室,走出了陈竺、陈赛娟、陈国强三名院士,留下了“一门四院士”的佳话。

面对人们的赞许,桃李满天下的王老说,不是我培养了他们,是时代、国家给了他们机会,也是他们个人的努力成就了他们自己。我很幸运,能与他们共同攀登。

(责编:王静、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