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沙中务实合作贡献力量”(见证·中国机遇)

发布时间:2024-08-20 12:43:23 来源: sp20240820

  前段时间,位于沙特东部省达曼市的沙特瓦哈电力供应有限公司,每天早上一上班,就有一名沙特女工程师来“打卡”:“供应我方项目的设备,现在生产进度如何?需要我方提供哪些支持?”女工程师名叫卡尔图姆,负责为中企承建的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泵站项目对接供应商,确保设备按时交付。

  沙特阿美泵站项目由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主要对沙特阿美的主原油管线进行升级改造。项目横跨沙特东西部,长度约1625公里,大部分站点地处沙漠腹地,资源调度和管理难度很大。建成投用后,管线的原油传输能力将从现在的每天70万吨提升至100万吨。

  卡尔图姆的父亲长期在沙特阿美公司工作,这让她从小就对石油石化行业充满兴趣。大学毕业后,她曾在一家全球知名饮料公司就职。2023年,她加入了沙特阿美泵站项目部。

  “我们的工作是和供应商打交道,经常要催促对方及时交货。这个小姑娘能把千头万绪的采购工作干好吗?”项目现场采购经理谢宝强起初还犯嘀咕。没想到,卡尔图姆一入职就表现出很大干劲,抓住各种机会向中国师傅请教,工作手册里记满了供应商名字、设备型号、催交清单,很快就熟悉了项目采购管理流程。

  生产中压设备的沙特瓦哈电力供应有限公司的工厂距离卡尔图姆的住处有100多公里。为确保设备顺利交付,卡尔图姆特地在工厂附近临时租了一套房,每天和厂家紧密对接生产计划。卡尔图姆的执着打动了厂家。负责人纳西尔表示,卡尔图姆不仅沟通协调能力强,还很注重细节。她每天去车间查看生产进度,还到仓库一一核对原材料到货情况,确保设备准时出厂。

  经过共同努力,原定3个月才能出厂的中压电器设备,仅用75天便完成了从原材料采购到运输的全过程,为现场安装节约了很多时间。卡尔图姆说:“这是我在工作中收获最大、进步最快的一段经历。”

  如今,卡尔图姆工作起来愈发得心应手,受到项目同事的认可。她却谦虚地表示:“中国同事们常说‘团结就是力量’。我们阿拉伯人也有句谚语,‘一匹骆驼不能取代一个驼队’。只有互相帮助,才能走得更远。”由于表现出色,卡尔图姆不久前在沙特阿美公司发起的优秀沙特员工评比中获奖。

  卡尔图姆是中企项目优秀沙特员工的缩影。中石化南京工程中东公司经理李鹏表示,为了积极响应沙特政府的本土化政策,项目部从启动伊始,就采取多种举措助力培养当地人才。“一方面,通过专业机构集中培训和公司内部‘师带徒’培养的方式,提升当地员工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项目积极推进本土化采购,推动沙特当地中小企业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李鹏说。

  据介绍,中石化南京工程公司进入沙特市场19年来,累计招聘沙特员工2800多人次,当地劳务公司月均用工量1000余人次。去年10月,中石化南京工程公司、沙特当地培训中心和南京邮电大学联合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订单班。这一培训班从沙特阿美泵站项目挑选20名优秀沙特员工,开展为期3个月的理论学习、现场实操、团队建设、情景模拟等,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卡尔图姆说:“到中企工作后,我对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沙特和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都为各自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了宏伟蓝图。沙中两国加强合作,能为两国民众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我希望长期在中企工作,为沙中务实合作贡献力量。”

  (李舒、姚佳奇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6日 06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三大红利吸引外企 布局中国健康产业市场 -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机械产业博览会开幕 两岸业界看好合作前景

三大红利吸引外企 布局中国健康产业市场

发布时间:2024-08-20 12:43:25 来源: sp20240820

原标题:三大红利吸引外企 布局中国健康产业市场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负责人华中在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和健康产业,与中国市场同行,分享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机遇。

事实上,今年以来,已有多家跨国巨头药企加码在中国的产能布局,推动创新产品本地化研发生产落地。例如,3月份,诺和诺德宣布,在天津投资约40亿元人民币用于无菌制剂扩建项目;阿斯利康宣布,将在无锡投资4.75亿美元新建小分子创新药物工厂。

笔者认为,政策红利、市场红利和人才技术红利等三大红利持续释放,吸引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投资健康产业,共享发展红利。

政策红利方面,国家层面持续发布相关政策鼓励外资在中国发展健康产业。例如,《行动方案》提出,允许北京、上海、广东等自由贸易试验区选择若干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等领域进行扩大开放试点。而在此之前,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等是《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的禁止项。在符合相关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基因治疗领域投资布局,有助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实现国内企业与全球同行同步竞争、携手发展,共享新一轮生物技术发展机遇。

市场红利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健康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外资药企披露的财报数据更加佐证了中国市场具有较强的赚钱能力。例如,2023年,默沙东中国区收入达67.1亿美元,同比增长32%;阿斯利康中国区收入为58.76亿美元,同比增长7%;诺和诺德中国区收入达到24.26亿美元,同比增长3%;诺华中国区收入为33亿美元,同比增长17%。众多制药巨头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呈现增长态势,展示出中国医药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吸引力。

人才技术红利方面,近年来,我国持续鼓励医药研发创新,吸引创新人才不断汇聚,实现医药研发创新能力进步,推动创新药物器械研发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此外,中国拥有完善的健康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可以让外资企业高效整合各类生产要素,更好地赢得全球市场机遇。

当前,外资企业已经在中国创新药企以及优质研发管线中“淘金”。百时美施贵宝、诺华、默沙东等跨国药企选择通过license in(授权引入)模式与国产创新药合作;部分跨国药企宣布收购中国创新药企,例如,阿斯利康收购亘喜生物,成为首个中国生物技术公司被跨国药企完整收购的案例。

总之,中国拥有健康产业持续发展的沃土,随着我国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配套政策持续落地,外资企业投资中国健康产业终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责编:罗知之、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