桨板运动成社交新宠 水上运动带火生态打卡地

发布时间:2024-08-13 19:31:31 来源: sp20240813

   中新社 杭州6月8日电 题:桨板运动成社交新宠 水上运动带火生态打卡地

  作者 张煜欢

  一到假期,位于杭州西溪湿地的一家水上俱乐部又迎来了“爆满”状态。

  在宽阔的水域之上,不少桨板新手正在教练冠景曦的指导下学习发力技巧。“划桨时,身体一定要松弛,双臂做好身体力量的延伸……”在他的指导下,学员们轻轻划桨,桨板在水面上缓缓前行,荡漾出一圈圈波澜。

  近年来桨板运动风靡全球。冠景曦在接受采访时说,两三年前,桨板在中国国内还是非常小众的运动,后来一下子在社交平台火了起来。

  “桨板能火起来,首先是它作为休闲运动的入门门槛并不高。”冠景曦称,不同于传统的水上体育项目,桨板最大魅力在于各年龄层次的人都可以参与,其玩法不受束缚,可以站着划、坐着划、躺着划,甚至可以做瑜伽。

  与此同时,桨板的社交属性很强,不同玩法、姿势以及运动地点,使得照片的“可晒性”极高,也让爱好者们在交流与分享经验中结交了友谊。

6月8日,桨板爱好者在杭州西溪湿地体验桨板运动。张煜欢 摄

  从一名桨板新手到能潇洒自如地单桨划水,26岁的杭州互联网从业者周嘉禾只花了不到一个月时间。“我是从朋友圈看到有人在晒图,觉得桨板运动很新鲜,就尝试着买设备体验下,没想到这么快就‘入坑’了。”如今她所在的桨板社群内已经有千余名成员,大部分年龄都集中在25岁到30岁。

  作为颇受大众青睐的休闲运动,近年来桨板运动在中国不少沿海省份兴起,各类桨板赛事也不断升温。

  以水系众多的浙江为例,近年来该省多地接连举办高规格的桨板赛事,如2022中国桨板公开赛暨浙江省首届水上运动休闲节、2024年第三届全国桨板瑜伽锦标赛等,近日举行的浙江省第四届海洋运动会上,更是首次在江浙沪地区近岸海域组织桨板比赛。

  与马拉松、骑行等赛事一样,桨板运动不仅是一场竞技之旅,更是一场视觉盛宴。从城市河湖到山涧水库,桨板运动将城市与乡村的魅力风光尽展无余。

  在浙江杭州,西溪湿地、青山湖水库等地过去是游人熟知的生态旅游景点,如今成了桨板爱好者的理想目的地。在浙江湖州,南浔古镇桨板公开赛吸引众多选手前来“打卡”,江南水乡焕发新的活力。在侨乡浙江丽水青田,海内外桨板爱好者前来竞技桨板瑜伽,在绿水青山间感受运动之美。

  业内人士表示,桨板等水上运动可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多元化的社交场景,并针对细分人群推出相关服务,催热水上经济,助推中国体育旅游市场创新升级。(完)

【编辑:李润泽】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评论员观察) - 新疆昌吉市:野生天山马鹿雪地漫步觅食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评论员观察)

发布时间:2024-08-13 19:31:32 来源: sp20240813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评论员观察)——谱写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篇章⑤

  周人杰

  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对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做好民生工作意义重大

  立足自身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才能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

  重庆沙坪坝区的三河村,毗邻大学城和缙云山,被称为“嵌在城市中的乡村”。依托全长9.8公里的农村公路盐堰路,三河村吸引了40余个项目入驻,从曾经的“空壳村”发展成如今远近闻名的“艺术家村落”,2023年实现乡村游35万人次、营收1.2亿元。三河村的发展惠及普通村民,彰显着城乡融合发展的蓬勃活力。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六个坚持”的重大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2023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2%,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效显著,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同时要看到,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还存在不小差距,城乡融合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重道远。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对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做好民生工作意义重大。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加大对包括西部地区在内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也需要激发内生动力、提高造血能力。一方面,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全面振兴有序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重庆早在2022年就出台23条硬措施,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要求驻村干部确保每月2/3以上时间吃、住、干“三在村”,目的就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另一方面,做好乡村“土特产”文章,助力农民在家门口增收就业。在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周家窑村,得益于当地银行提供“农贷通”,德喜隆养殖场的牦牛养殖规模从2020年的70头扩大到今年的300多头,还形成产销一体的牛羊肉产业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创新体制机制,既守住底线又谋求增量,既有外部支持又有内生动力,才能更好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从区域经济布局来看,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的纽带和桥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形成新的增长点,就能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助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在陕西石泉县,当地充分发挥鎏金铜蚕出土地、先秦文化重要发祥地的文化资源优势,走出一条“旅游一业突破、引领多业融合”的发展新路子。在四川普格县,“高原艾草”引领中药材产业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县艾草种植规模达1.5万亩,参与农户650余户、户均增收约1.2万元。立足自身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才能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促进农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进程。

  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既包括物质获得感,也包括精神获得感。内蒙古把网格化调解模式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建立起“网格+调解”工作机制,将矛盾止于微澜、化于基层,让“枫桥经验”在祖国北疆迸发旺盛的生命力。新疆阿克苏市探索推行“文明实践积分超市”模式,在人居环境、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方面获得积分就能兑换奖励,各族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可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用好“以小带大、小中见大”的方法论,就能更好运用“枫桥经验”,保持基层稳定、群众平安。

  抓落实、求实效,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能让西部地区广大群众更好分享国家改革发展红利,从而有效增强西部发展动力活力,推动西部大开发不断迈上新台阶。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7日 05 版) 【编辑: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