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有关部门建筑垃圾失管失察 一些地方违规倾倒问题突出

发布时间:2024-09-08 16:45:44 来源: sp20240908

  典型案例 | 重庆市有关部门建筑垃圾失管失察 一些地方违规倾倒问题突出

  2024年5月,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重庆市发现,重庆市一些地方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专项规划缺失,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资源化利用推进不力,违规倾倒问题突出。

  一、基本情况

  重庆市建筑垃圾产生量大,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对建筑垃圾管理底数不清,处置利用场所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不到位,行业发展无序,违规处置问题突出。

  二、主要问题

  一是行业管理缺位。督察发现,重庆市41个区县(含开发区)中,有36个未制定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工作长期无规可依。虽然制定了《重庆市中心城区建筑垃圾治理专项规划(2021—2035年)》,但落实不到位,明确至2023年应新增的16个建筑垃圾处理重点实施项目,截至督察进驻时有3个项目未开工建设,9个项目仍处于前期筹划阶段。重庆市有关部门底数不清,先后3次向督察组提供全市建筑垃圾产生、处置情况,数据前后不一、台账混乱。督察发现,轨道交通15号线3标段项目部违反施工期不设弃渣场要求,在渝北区玉峰山镇双井村临时用地,擅自设置工程弃渣场,且未建设拦渣坝、防洪沟槽等设施。

图1 2024年3月16日,调查发现,轨道交通15号线3标段项目部擅自设置工程弃渣场

  二是分拣缺失难以资源化利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相关部门应建立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制度,规范建筑垃圾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行为,推进综合利用。督察发现,重庆市一些地方建筑垃圾未采取前端分拣措施,资源化利用项目推进缓慢,综合利用难以实现。规划于2022年新增的跳蹬装修垃圾分选项目、界石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还处于规划和选址阶段。原定于2021年建成投运的主城区装修装饰废弃物填埋场一期项目,截至督察进驻时仍未投运。

图2 2024年5月21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原定于2021年建成投运的主城区装修装饰废弃物填埋场一期项目仍未投运

  部分已建成项目长期低负荷运行。据统计,重庆市已建成建筑垃圾年处理能力995.7万吨,但2023年实际处理量仅329万吨,占总处理能力的33%。重庆环卫集团渝北、南岸两个建筑垃圾消纳场设计年处理能力共140万吨,2015年建成投运后,共处理建筑垃圾约55万吨,年均运行负荷不足10%。北碚区重庆循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年处理能力67.5万吨,2020—2023年平均处理量为17.2万吨,年均运行负荷25.5%。

图3 2024年5月16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南岸建筑垃圾消纳场设计年处理能力60万吨,2015年5月建成投用,共处理建筑垃圾仅约25万吨

  三是违规倾倒生态破坏问题突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立弃置场受纳建筑垃圾,不得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督察发现,重庆市一些地方违规处置和倾倒建筑垃圾问题突出,严重破坏生态环境。2021年以来,全市共巡查发现建筑垃圾“黑渣场”132个、违规倾倒点2071个。督察进驻后已收到涉建筑垃圾倾倒信访举报99件,群众反映强烈。现场督察发现,涪陵区在开展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将约110万立方米未经分拣的建筑垃圾混合填埋到王芳采石场矿坑中,且未建设防渗、排水、挡墙等设施,现场污水横流,存在较大环境风险。南岸区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建设项目上塝湾消纳场未按要求建设挡墙、排水等设施,超范围实施渣土填埋,破坏林地3.8亩、园地1.9亩。

图4 2024年5月15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涪陵区将约110万立方米未经分拣的建筑垃圾混合填埋到王芳采石场矿坑中

  巴南区重庆普乾建材有限公司未办理相关手续,擅自设置建筑垃圾消纳点,现场分拣物料和压滤泥渣随意堆存,未采取任何污染防治措施,环境风险隐患突出。

图5 2024年5月17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重庆普乾建材有限公司未办理相关手续,擅自设置建筑垃圾消纳点

  三、原因分析

  重庆市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对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建筑垃圾处置工作推进不力,监管缺位,建筑垃圾长期得不到有效处置。

  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按要求做好后续督察工作。(生态环境部官方微信)

【编辑:李岩】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网络文学扬帆出海(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 “推动世界文明繁荣发展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网络文学扬帆出海(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发布时间:2024-09-08 16:45:45 来源: sp20240908

  制图:蔡华伟

  核心阅读

  中国网络文学以瑰丽的想象、精彩的故事、强烈的代入感受到海外读者喜爱,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张名片

  网络文学出海的不仅是作品,更是立足于数字时代的创作机制和产业形态,不少海外年轻人走上网文写作道路,海外原创网络文学蓬勃发展

  当前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文本翻译,正在突破产能和成本限制,让网络文学作品大体量、规模化走出去成为新可能

  

  不久前,第二届上海国际网络文学周成功举办,开幕式上发布了《2023中国网络文学出海趋势报告》。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的调查数据测算,我国网络文学行业2022年海外营收规模已达40.63亿元人民币,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39.87%;翻译语种超过20种,遍及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经过20多年发展,中国网络文学已经成为讲好中国故事最具活力的创新载体之一。

  一个产能强劲、品类丰富的“文化超市”

  “网络文学具有共享、即时、互动的特征,是适合国际传播的文化形式之一。中国网络文学以瑰丽的想象、精彩的故事、强烈的代入感,不仅吸引了数以亿计的国内读者,也受到海外读者喜爱,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张名片。”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表示。根据中国作协《2022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中国网络文学累计输出作品1.6万余部,海外用户超过1.5亿人,覆盖200多个国家。

  产能强劲,库存充足,品类丰富,中国网络文学仿佛是一个大型的“文化超市”。除现实、科幻、历史、玄幻等主要类别外,网络文学的细分类型有百余种,千人千面的阅读需求都能在其中得到满足。在这里,人们可以在《盘龙》中领略上古神话的恢弘想象,在《天道图书馆》中感受尊师重教的师道传承;可以通过《大医凌然》一窥医学专业的艰深、医者仁心的可贵,也可以通过《大国重工》了解中国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

  12年前,来自越南的留学生苏玉何在中国留学时无意中读到网络作家殷寻的小说,被曲折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所打动。后来她辗转联系到作者,并将小说翻译成越南语发表在网站上,引发当地网友的热烈好评。一些海外读者不仅会发邮件催更小说,同时也不断表达自己对小说和角色的喜爱。作者殷寻甚至在线上参与了读者给书中角色举办的生日会。“网络小说中不仅有甜蜜的爱情,更展现了现代人独立自主的精神品格,激励着我们年轻女孩不断努力。”苏玉何说。

  随着网络文学产业生态链日益成熟,中国网络文学成为文化出海最大的IP源头。“文字本身影响力有限,出版物、影视、动漫、广播剧、微短剧等网络文学衍生转化作品形成的影响力更大。”晋江文学城总裁刘旭东说。据统计,阅文集团网络小说已海外授权数字出版和实体图书出版作品1000余部,涉及英语、法语等10种语言;在有声书领域,海外上线作品100余部,有的作品播放量超过1亿次;起点国际已上线漫画作品1500余部,浏览量超千万作品100余部,《全职高手》日文版长居日本漫画网站人气榜前三。由网文改编成的影视剧《庆余年》《卿卿日常》等更是在东南亚地区掀起收视热潮。

  中国网文的创作模式和生产机制世界通用

  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不仅是一部部作品,更是一整套立足于数字时代的创作机制和产业形态。在中国网络文学的影响下,不少海外年轻人走上网文写作道路,海外原创网络文学蓬勃发展。

  网络作家横扫天涯创作的《天道图书馆》已经被翻译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等多种语言,海外阅读量突破1.8亿次。2023年,他受邀赴国外参加文学交流活动,有外国读者激动地握住他的手说,追更《天道图书馆》已经有五六年时间。还有读者就小说中的师道传承、仁义礼智信、儒家文化等与作者进行深入探讨,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的极大兴趣。在第二届上海国际网络文学周的交流会上,横扫天涯身边围着一群外国人。“这些‘老外’都是当地的网文写手,他们主要问我网文写作‘秘诀’”,横扫天涯说,“从网络‘梗’怎样埋入文中到怎么与网友进行互动,外国网络作家们问得特别详细”。

  “网络文学并不是把文学搬上网络。网络文学是基于互联网基础设施、文化消费环境原创出的一整套文学生产机制。”北京大学教授邵燕君说。这一文学生产机制包括付费阅读制度、职业作家体系和粉丝推荐体系等,经过不断补充完善,发展成为行业规范,是中国网络文学高速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套机制把互联网的媒介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激发起深层的“热爱生产力”,让千千万万人实现了文学梦和写作梦,这是中国网络文学受到世界各国读者喜爱的深层原因。

  根据起点国际统计,截至2023年10月,起点国际培养了约40万名海外网络作家,为3年前的4倍。这些作家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Z世代”已经成为中坚力量,00后占比达到42.4%。伴随海外网络作家的快速增长,中国传统文化、网文创作模式给了海外作家重要启发。一些海外网络文学作品在主题设定、人物角色、审美意境上带有浓浓“中国风”,小说世界架构上参考《封神榜》《山海经》等神话故事,角色命名也常常仿照中国网络文学同类型作品。当前,起点国际已上线海外原创作品约61万部,同比3年前增长280%。

  人工智能翻译助力网文加速出海

  网络文学创作最重要的特性是“即时”“互动”。据统计,超八成用户会把“作品更新稳定,题材多样”作为选择平台的第一要素。因此网文出海的数量、频率会直接影响海外用户阅读体验。“正在追的小说更新太慢”“突然没有下文”“中国朋友推荐的小说没人翻译”等,成为海外读者在平台上讨论最多的话题。

  目前,国内近百家重点网络文学网站拥有上百万活跃作者,累计创作作品上千万部,与之相比,出海作品占比不到千分之一。对于网文出海来说,最大的障碍是语言。数量体量庞大的网络文学,很难全部交给人工翻译。当前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文本翻译,正在突破产能和成本限制,让网络文学作品大体量、规模化走出去成为新可能。“我们总说网络文学数量庞大,似乎量大和质低会画等号,但其实量大也意味着覆盖广、触达快、热度高。人工智能翻译对网络文学出海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许苗苗说。

  “2019年,起点国际启动机器翻译。”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侯晓楠介绍,如果在人工翻译的基础上拓展“机器翻译+人工校对”的模式,再在网站建立的专用词库配合下,可以显著提升翻译效率,由日均翻译10余章节提升到日均翻译上千章节,翻译成本也能大幅下降。在内容质量方面,人工智能翻译表现不俗,多部翻译而成的网络文学已经成为起点国际的畅销作品。

  从文本出海、产业出海、模式出海到文化出海,我们相信,中国网络文学将随势而兴、乘风破浪,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华文化作出更大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20日 20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