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黄酒“封藏”浓情 成年轻人收藏“新宠”

发布时间:2024-08-07 11:00:08 来源: sp20240807

   中新社 绍兴4月18日电 题:绍兴黄酒“封藏”浓情   成年轻人收藏“新宠”

  作者 项菁

  “消息发出不到10天,线上线下预订量已经近1000坛。”临近中国农历谷雨时节,浙江绍兴“女儿红”酒厂内,黄酒原酒销售负责人余的平正忙着梳理2023年冬酿原酒购买者信息,等待谷雨当日正式封坛。

  封坛(指将新出的原酒装入坛中、密封保存)是中华民族酒文化中的一种重要习俗。以东方酿造界的代表——绍兴黄酒为例,其讲究天时,遵循夏制酒药、秋制麦曲、立冬开酿、立春榨酒、谷雨封坛的传统。

  倘若立冬是酿酒的开始,那么封坛则是美酒的收官。数千年过去,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热衷于收藏老酒,用一坛酒封藏美好祝愿。

绍兴“女儿红”酒厂内的酒窖一景。项菁 摄

  走进“女儿红”酒厂的酒窖,一只只酒坛蒙上了一层灰,每个陶盖都压着一张祝福卡片和黄酒信息标签。由于时间久远,有的字迹已看不清,但每坛老酒的年份、原料等信息都可扫二维码追溯。

  “父母的爱像黄酒,暖心又热烈,甘甜而香醇。祝小女儿一生无忧,幸福快乐。”一张祝福卡片上写道。据介绍,收藏酒的主人于2019年女儿出生时在此收藏了数坛黄酒,希望等到女儿出嫁时取酒。

  “这些年,人们对黄酒收藏的需求增多,两年前我们顺势推出‘云藏酒’服务,不仅可以在每一坛老酒里封藏祝福语,还能在线获取所藏的原酒信息,个性化定制备受青睐。”余的平受访时介绍,目前在酒窖里,藏酒数量超6000坛,大多数是父母为孩子所藏。

  中国历史上,父母封一坛“女儿红”或“状元红”,寄托对小孩的成长祝福,等到人生“四大喜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久旱逢甘雨之时,启一坛老酒,享一世醇香。

  一坛老酒,还见证了文化传承。就在今年4月初,上海大厦总经理俞志军带着珍藏60多年的花雕酒,赶到绍兴寻“娘家”。据俞志军介绍,这坛酒一直保存在上海大厦仓库,是见证大厦光辉和城市繁荣的珍贵记忆。

20世纪60年代的绍兴花雕,一直收藏于上海大厦仓库。(绍兴市官方供图)

  酒身已经老旧,但彩绘依旧亮眼,坛盖上印着“鉴湖长春绍兴酒”字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绍兴花雕代表性传承人徐复沛称,绍兴花雕作为集绘画、雕刻、书法于一体的酒坛装饰艺术,坛内所盛黄酒,有独特的收藏价值,也是人们传承文化、弘扬艺术的载体。

  如今,收藏黄酒不再是长辈的专属,而成为年轻人追求的新时尚。

  “马上就到好朋友生日了,我特意找到绍兴一家黄酒厂,封藏了两坛酒,当作送她的生日礼物。”“95后”广州姑娘宋小奇从小爱好收藏,她受访时谈及,“希望我俩的友谊像黄酒一样,越放越香醇。”

近日,西班牙青年安东(左)体验黄酒封坛文化。 周美杉 摄

  近日,来自西班牙的青年安东也体验了黄酒封坛文化。安东表示,自己非常热爱中国文化,“体验黄酒封坛时,我想起了家乡西班牙古老的雪莉酒。酒经过封坛,好像能给未来带去希望和喜悦”。

  中国酿酒大师胡志明受访时表示,中国传统文化中,黄酒不只是一种饮品,更是传递情感、表达祝福的媒介,“中国人情感细腻、含蓄,经黄酒进行传递,更显深厚和绵长。因此人们喜欢收藏黄酒,既延续老传统,也掀起新潮流,折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完)

【编辑:张子怡】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人工智能科研机器要来了? - 中伊能源合作谱写绿色新篇章

人工智能科研机器要来了?

发布时间:2024-08-07 11:00:09 来源: sp20240807

原标题:人工智能科研机器要来了?

人工智能(AI)复现一项诺贝尔化学奖成就,需要多久?

答案:4分钟。这甚至比阅读完这篇文章的时间都短。而且AI无需反复实验,一次就成功。

这个由GPT-4驱动的“AI化学实验室”,被命名为“Coscientist”,由来自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和翡翠云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共同创建。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有评论称,自此之后,人类探索化学世界的方式,可能产生巨大革新。

AI自己学习做实验

Coscientist结合了大型语言模型、互联网和文档搜索的能力。它首先从互联网、文档数据等来源检索化合物的公开信息;然后通过学术期刊、维基百科、美国化学会等途径进行学习;最后根据学到的信息指导自己的行动,设计、规划和执行真实世界的化学实验。

系统以GPT-4为基础,可通过调用4个命令(谷歌、Python、文档和实验)来规划实验。除了最后一个执行命令外,谷歌命令负责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Python命令负责执行代码,而文档命令则负责检索和总结必要的文档,这些命令还可以执行子操作。

研究团队对Coscientist的表现进行了多轮测试。其中,为了检验它设计化学反应流程的能力,团队要求它通过检索与学习,分别生成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药物分子。

4分钟做个诺奖研究

研究团队对Coscientist的最终考验,是让它复现诺奖研究。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3位化学家,以表彰他们提出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这类反应的实用度非常高,因为其可高效构建碳-碳键,轻易生成许多难以合成的物质。在制药领域,这类反应可以在炎症、哮喘等多类疾病的新药开发中展现实力。而在电子工业、先进材料等领域,钯这类反应也能得到广泛应用。

Coscientist交上的答卷非常漂亮。在确定两种反应所需的化合物之后,它准确计算了所需的剂量,并对移液机器人进行自主编程来开启反应。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4分钟。结果,反应后的透明液体样本中成功发现了目标产物,对样本的分析也表明复现成功。

“自动化科研”即将到来

这项成果表明,人类已能有效地利用AI提高科学发现的速度和数量,并可改善实验结果的可复制性和可靠性。

论文通讯作者、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人员盖比·葛姆斯表示,人们可拥有自主运行的系统,去发现新的现象、新的反应、新的思想。而科学中的尝试、失败、学习和改进的迭代过程,可通过AI大大提速。这本身就将是一场巨大变革。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化学部主任戴维·伯科威茨认为,该团队成功构建了一种高效的“实验室伙伴”。将各个组成部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最终的成果远远超越了各个部分单独的贡献。

在同时发表的新闻与观点文章中,葡萄牙里斯本大学药学院阿娜·劳拉·迪亚斯和迪亚戈·罗德里吉斯认为,Coscientist是人类朝着建立自动化实验室迈出的关键一步。

不过,研究人员也指出,Coscientist尚有一些局限性。例如,它有时会出现化学反应不正确的情况。但目前它可通过使用复杂的提示策略(如思维链和思维树)以及增加化学数据进行自我纠正。

还需要注意的是,现实世界中的研究问题,很多都比这一研究中的实验复杂得多。有些研究涉及化学以外的学科概念,如药物开发中需应用到的生物学。Coscientist目前还无法解决这一领域的复杂问题。

(责编:杨曦、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