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国“拼”大船的年轻人:“这就是我们的中国速度!”

发布时间:2024-07-11 22:22:45 来源: sp20240711

  给大国“拼”大船的年轻人

  隆冬时节,在冰封的渤海湾西侧,一段嵌入陆地的狭长海域里,风力减弱,海水温暖,常年不易结冰,是中国北方难得的造大船的良港。

  一路向东,车行至天津滨海新区临港经济区的舾装1号码头,一个黑红相间的钢铁“巨无霸”耸立岸边,那是中国船舶大连造船天津基地(以下简称“大船天津”)正在为地中海航运公司建造的大型集装箱船,可装载1.6万个标准集装箱。

  今年3月,这艘大船将从这里入海,成为大船天津今年交付的第二艘大船。“这就是我们的中国速度!”1984年出生的朱平是大船天津的党委书记、董事长,这位年轻的“掌门人”主持建造过多种类型的超大型船舶,实现了多项中国造船业“零”的突破。如今,更让他自豪的是,他正带领中国“最年轻”的造船厂,跑出每年增加20亿元产值的“加速度”。

  大船天津正式运营至今仅两年3个月,就已成为北方最大的民船总装建造基地。朱平目前手里的船舶订单已有29艘,订单金额近300亿元,造船计划已排期至2028年。

  临近春节,这艘名为“地中海莱拉”的大船已进入建造安装的冲刺期,800多名工人正在船上赶工。岸上,两个分别为30吨和50吨级的大型船坞里,其他型号的船也在拼装组建中。“整个船厂每天有4000多名工人在工作。”朱平说,很多人过年不能回家了,“但大家劲头都很足,年轻人是主力”。

  34岁的工程师张佳龙是大船天津总装制造部舾装车间主任。每天早上7点多,他就进厂开始忙碌了。穿梭在十几层如迷宫般的船舱各个区域,他必须紧紧盯住各个生产节点和施工细节。大到各种关键设备的安装调试,小到螺丝是否拧紧,他都要操心。

  这艘75米高、甲板面积约等于2.5个足球场的庞然大物,是张佳龙和团队“一点点垒起来的”。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造大船好比拼装乐高积木,按照精细的设计图,把一块块钢板分段建造成不同的模块,再总装拼在一起成为一艘船。

  “拼”一艘17万吨的巨轮并非易事。大船天津总装制造部部长孙新指着船舱底部的船桨说,一片桨叶就有10.5米长,船的螺旋桨要通过一个三级大轴再连到主机上,推动巨轮前行。这些建造者要做的事,是既要能玩得转几十米的钢铁“大块头”,还要能做“绣花”的精细活。

  朱平说,桨叶里有大学问,“轴承和轴瓦之间的间隙,是用头发丝来数的,偏差都是毫米级甚至微米级的”。

  大螺旋桨的制造曾是决定我国能否造出大船的一个关键技术。桨的设计曲度要能尽可能产生最大推力,保证强度的同时又减轻重量。朱平说,如果业主需要,现在可以基本实现超大型巨轮的完全国产化建造。

  狭小的船舱内正在施工,到处是四溅的焊花和金属切割的声响。朱平说,在船上施工,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一个不留神就可能出现事故。记者注意到,每走几步就能看到设备上都挂有标签,上面有安全检查留下的一排排红色标记,那是设备的安全记录表。

  绕过各种舱室,来到主机舱,这里是大船的“心脏”,也是张佳龙最近作业的地方。他和团队负责安装船上的整套动力系统。巨轮的“心脏”是个大家伙,需要分五大段吊装。白天,张佳龙在“地中海莱拉”号上,用外挂泵一点点清洗主机的管子,“保证主机运行起来有好的工况”;晚上,他们要集中精力做一个重要的工程——复线。那是主机安装前为确保主机安装的位置准确,需要确定一条基准线。这道工序对精度要求极高,需要在安静的夜晚进行。张佳龙解释说,白天因为阳光照射,船体的不同位置可能会有温差。此外,其他工种施工也可能产生震动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拉线照光的精准度,“夜晚船上的温度等环境因素比较稳定,我们都是太阳下山后才能开始干”。冬夜的船舱里,气温在零度以下,张佳龙估算了一下,最快也要半夜12点才能完工。

  十几年来,张佳龙亲自参与了各种型号船舶的建造,船越造越大,造船的技术越来越先进。以前一些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完成的工序,现在可以用机械化、智能化来代替。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造船国,一大批年轻的造船者,正托举起中国从造船大国向世界造船强国迈进的雄心。

  “我们要吸引最优秀的人才,造最好的大船。”朱平说,这个年轻的船厂的领导团队也非常年轻,“500名干部里,35岁以下的有200人左右。”去年秋季招聘的年轻人都要经过朱平亲自面试,而他最看重的品质就是责任和担当。

  “船舶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人员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重工行业,是真正的大国重器。”朱平说,造船需要有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和持续不断的创新精神。

  “今年我们要全面启动二期建设,再过两年要实现百亿产值的目标。”朱平说,“我们大国,要有大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陈文韬】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岁岁重阳岁岁景 探访呼和浩特老年人的生活新时尚 - 丹江口水库达到170米正常蓄水位

岁岁重阳岁岁景 探访呼和浩特老年人的生活新时尚

发布时间:2024-07-11 22:22:46 来源: sp20240711

   中新网 呼和浩特10月21日电 题:岁岁重阳岁岁景 探访呼和浩特老年人的生活新时尚

  作者 尚虹波 梁良

  一年一度秋风劲,岁岁重阳岁岁景。重阳节前夕, 中新网 记者走进呼和浩特市这个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中国北方城市,在当地老年人天天“下馆子”、蜂拥上大学、坐享新“医靠”的热潮下,体验属于时尚老年人的快乐。

图为呼和浩特老年舞蹈比赛现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文体旅游广电局供图。

  包子、焙子、红枣糕,八宝粥、鸡蛋汤、豆腐脑……

  21日早晨9时许,年近八旬的赵阿姨溜达着走进呼和浩特市星火巷为老服务餐厅,与工作人员边开玩笑边选择心仪的早餐,然后坐在自己喜欢的位置吃饭。

  “饭菜好吃又实惠营养,每天早餐和午餐我都在这儿吃,可惜这里不供应晚餐,要不我也来。”赵阿姨是这家为老服务餐厅的老顾客,因为手脚不利索不能在家做饭,她的儿子定期给她的饭卡充钱,天天“下馆子”成为最佳选择。

图为赵阿姨(左一)吃过饭后与为老服务餐厅老板李霞聊天。 中新网 记者尚虹波摄

  星火巷为老服务餐厅的老板李霞介绍,赵阿姨患过脑梗,虽然现在已经康复,但不能任由老人大油大肉饮食,除了为赵阿姨搭配种类丰富、营养健康的饭菜,还会不定时向老人的儿子们反馈老人的用餐状况。“一些常年在我们这儿吃饭的老人,他们的饮食习惯、营养需求、忌口要求都得掌握,为老服务餐厅嘛,体现的就是为老服务。”李霞说。

  呼和浩特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提供的数据显示,呼和浩特市目前已累计建设为老服务餐厅(站)109家,81家已投入运营,可直接服务老年群体约10万人,辐射周边社区老年人约30万人。这些为老服务餐厅的菜品价格要低于同类菜品市场价格的15%—20%。

图为公主府社区老年大学舞蹈课。梁良摄

  每周三上午,家住呼职家属小区的薛艳霞都会背着书包准时出现在公主府社区活动室。这是她老年大学舞蹈班的上课时间,也是她这一周当中最惦念、最开心的时光。退休不久的薛艳霞笑称,自己找到了新“事业”。

  今年公主府社区与内蒙古开放大学城乡社区学院联合开办的老年大学,自开班起就吸引了许多老年人前来学习和参加活动。

  “年轻时我给孩子买文具,送孩子上学。如今孩子给我买文具,送我到学校。感觉好幸福!”剪纸班的学员秦广华说完这些,自顾自地哈哈笑了起来。

  内蒙古开放大学城乡社区学院霍建平院长向 中新网 记者介绍,今年该学院共与呼和浩特市21个社区合作开设社区老年大学教学中心,开设国画、国学、剪纸、茶艺等30余门课程。各社区教学中心视场地和课程设置不同,招收的学生数量也不等,但基本属于开班即招满的状态。

图为家庭医生上门为老人诊疗。梁良摄

  在呼和浩特市,医生上门为老人送“医靠”应该属于老年生活的终极“标配”。

  “我老伴快80岁了,身体一直不好。跑医院一直是个头疼的事,没想到咱这社区医生还能上门为我们服务。真的是太感谢了,真的太好了!”家住铁木真小区的侯丽堂说。

  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整合公共卫生、养老等信息系统,搭建起智慧医养指挥调度中心平台,持续开展更为多样性的为老服务活动,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

  “为了让辖区老年人的老年生活更有质量,我们除了加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推广力度,还在辖区各社区开展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身体检查的活动。”新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胡燕告诉记者,免费体检项目涵盖血压、血常规、B超、心电图等基础检查,再依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科学用药、生活饮食及护理指导,把关心、关爱老年患者化作点滴行动,落实到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中。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9.8%。与之相比,呼和浩特市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23年8月,呼和浩特市户籍总人口258.19万人,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58.83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2.79%。

  为做好养老服务工作,呼和浩特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呼和浩特市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若干措施》等20多个惠民、利企政策文件,从土地、税费、场所、运营奖励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1+N政策配套体系。

  “可以说呼和浩特市的‘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已经建设完成,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提升为老服务质量、增设为老服务项目,让我们的老年人高质量享受晚年时光。”呼和浩特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副科长李重阳说。(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