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九三学社开展界别活动 调研“上海硅巷”

发布时间:2024-09-05 16:00:03 来源: sp20240905

   中新网 上海4月24日电(范宇斌 徐丹)为深入学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落实“两个融入”要求,服务长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主委钱锋23日带队在上海市长宁区开展全国、市、区三级九三学社政协委员和社员联合界别活动,调研“上海硅巷”的科技型企业,并座谈交流。

调研现场。 李轩 摄

  调研组一行先后考察了古北市民中心、上海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西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长宁区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基层实践地的工作经验,深入了解企业创新发展情况,尤其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效。

  钱锋表示,要找准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服务长宁区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商议如何发挥科技界智力密集、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加强界别协同与联动,聚焦科技创新支撑长宁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搭建九三学社服务长宁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智力平台,使社内优质科创资源更好对接长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调研现场。 李轩 摄

  长宁区科技创新基因悠久、基础雄厚,聚集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国字号”科研机构和众多高等院校,“数字长宁”有着20多年的积淀,“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一批头部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带动数字经济成为长宁区最大产业和最强引擎。长宁区正加强上海中心城区高能级要素集聚,制定《长宁区全面推进“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努力将“上海硅巷”打造成为科创转化的“策源地”、科创产业的“示范地”、科创生态的“承载地”、科创人才的“集聚地”。

调研现场。 李轩 摄

  钱锋表示,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始终关注和建言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在谋划围绕九三学社中央党派重点考察调研和中共上海市委政党协商主题开展深入调研,力争进一步提出高质量的建言。同时,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将汇聚社内外各领域优势创新资源,组织院士和专家走进产业场景和基层一线,帮助解决企业和基层创新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让科技人才找到更多创新应用的场景、让专家学者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源动力”,打造创新“核爆点”,更好服务长宁区科技和产业创新发展,助力长宁区加快建设“四力四城”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

调研座谈会。 李轩 摄

  座谈会上,中共长宁区委书记张伟说,长宁区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首提地,近年来努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基层实践地。长期以来,长宁区一直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规律,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促进园区、社区、校区联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促进老城区焕发新活力,集聚创新产业链、人才链,不断营造良好生态,高标准打造“上海硅巷”科创街区。“上海硅巷”的率先推出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关注,九三学社科技人才众多,正是长宁区发展所需要的,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强沟通合作。

  中共长宁区委常委、副区长翟磊介绍了长宁区“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建设情况以及下一步发展规划。(完)

【编辑:李岩】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气温屡创新低,今年还是暖冬吗? - 中国驻外使领馆阶段性减免来华签证费

气温屡创新低,今年还是暖冬吗?

发布时间:2024-09-05 16:00:04 来源: sp20240905

  □ 一次寒潮降温过程是较短时间尺度的天气事件,只有统计整个冬季的气温平均值是否显著高于或低于历史同期,才能确定是暖冬还是寒冬。

  □ 后冬(2024年1月至2月),除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西藏大部、青海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我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但冷暖起伏明显,或再次经历气温“过山车”。

  今年12月份,全国经历了前期持续偏暖、后期急剧降温的“过山车”式气温起伏。在接连两轮大范围雨雪天气影响下,12月12日,中国气象局时隔10年再次发布冰冻预警;12月16日,发布今冬首个低温黄色预警。随后,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屡创新低。不是说今年是最暖年吗,为什么这么冷?

  气象监测数据显示,12月1日至13日,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但从14日开始,大范围寒潮天气过程开始自西向东影响我国,有95个国家气象站点过程最大降温达到或超过20℃,10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温幅度突破历史极值。过程最大降温幅度超过8℃的面积约59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2.2%。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徐珺介绍,虽然强寒潮过程目前已结束,但我国大部仍被强大的冷高压主体控制,冷的基调仍将继续,气温持续偏低。

  今年秋季被判定为1961年以来“最暖秋季”,我国北方气温异常偏高,多地冬天集体“迟到”。10月下旬,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就综合分析研判,预计今年冬季(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11月初,全国683个气象观测站最高气温突破当地11月历史极值。

  当时,许多人都觉得,今年冬天肯定是个暖冬。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介绍,谈及某年、某个季节或某个月份偏暖,不是通过单次天气事件来确定的,而是通过对比整段时间的气温平均值是否显著高于或低于历史同期来确定。“一次寒潮降温过程是较短时间尺度的天气事件,而暖冬或寒冬的时间尺度是季节,时间尺度较长。只有统计整个冬季的气温平均值是否显著高于或低于历史同期,才能确定是暖冬还是寒冬。”周兵说。

  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最新监测,自2023年5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以来,5月份至10月份关键区海温指数呈现快速增暖持续趋势,已经连续5个月超过0.5℃,可以判定一次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强度为中等,类型为东部型,并将持续到明年春季。

  厄尔尼诺会让暖冬概率增大,为什么这么冷?周兵表示,厄尔尼诺的确是影响我国冬季偏暖的原因之一。对我国而言,厄尔尼诺的发生常常导致南方降水偏多,北方偏暖。但阶段性冷空气活动仍较为频繁,也就是说冷暖起伏比较明显。

  数据显示,1951年至2000年发生过14次厄尔尼诺事件,有13次我国冬季是暖冬。最近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出现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那年冬季我国平均气温是-2.3℃,较常年同期偏高1.1℃,是自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五高。

  厄尔尼诺不等同于暖冬,寒潮也并未“打脸”厄尔尼诺。科学研究表明,温室气体增加、东亚冬季风减弱、火山和太阳活动等都是可能导致暖冬的原因。“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影响因素也较多,即使在暖冬,也会有阶段性的寒冷,寒潮来袭和大雪纷飞的场景都会出现。”周兵说。

  接下来还会冷吗?国家气候中心预计,后冬(2024年1月至2月),东亚冬季风强度总体偏弱,除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西藏大部、青海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我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但冷暖起伏明显,或再次经历气温“过山车”。

  气象专家提醒,气温预测往往只能给出偏暖或偏冷的趋势。对公众而言,无论是暖冬还是寒冬,都需及时关注气象预报预警信息,适时添衣保暖,做好防护措施。(经济日报记者 郭静原)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