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激发内生动力 建设美丽中国

发布时间:2024-09-14 20:21:04 来源: sp20240914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也是我国环境保护法确立的环境日。连日来,开展“碳”索无限·绿色生活节、低碳进万家生态文明嘉年华活动,举办“无塑海洋”沙龙、“塑说海洋”循环塑料实践展,举行中小学生自然笔记大赛……各地各部门组织丰富多彩的主场活动,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激发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新时代以来,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整体推进、积厚成势,我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锚定“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坚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山川林木葱郁,大地遍染绿色,天空湛蓝清新,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方方面面都要强起来。”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今天,我们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和最具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产业链,全球一半以上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和含“金”量同步提升。必须深刻认识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逐“绿”而行,向“新”发力,发展的新动能澎湃、新优势积蓄,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底色更加鲜明。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设立环境日、庆祝环境日,就是要充分发挥引导示范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共同推动生态保护的合力。居家休闲,合理设定空调温度,推广使用节能设备;外出就餐,适度适量点菜,践行“光盘行动”;出门购物,少用塑料袋,自备环保袋;短途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低楼层少乘电梯……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当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蔚然成风,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也就孕育而生。

行百里者半九十。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环境日是重点,更是起点。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一起来为祖国大地绿起来、美起来尽一份力量,我们就一定能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

(责编:尹深、曲源)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三地同步立法 京津冀推进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 - 东西问·汉学家丨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在拥抱春节中读懂中国文化

三地同步立法 京津冀推进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

发布时间:2024-09-14 20:21:05 来源: sp20240914

   本报北京12月12日电 记者李睿宸从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会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人大常委会分别于11月24日、29日、30日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共二十条,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公室主任王荣梅表示,决定紧密围绕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对需要三地共同推进的事项,固化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明确工作方向和措施,为增强三地协同创新工作的协同性、进一步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提供法治保障。

   在资源开放共享方面,决定明确三地共同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等开放共享,推动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强合作。在人才培养使用方面,加强高等学校联盟建设,健全职称资格、职业资格区域内互认制度,实行职称评审结果互认,开展人才和项目合作等。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杨金深介绍,决定明确,三地共同支持雄安新区创新发展,推动具有前瞻性的创新试点示范项目、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在雄安新区落地,推动创新型、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向雄安新区转移。

   据了解,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会决定将“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立法”作为2023年立法协同项目,共同组织起草,当年同步通过、同步实施。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王泽庆表示,通过这一决定,进一步增强推进协同发展的使命担当,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为协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注入法治动能。

   此外,决定还就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人才联合培养、资金支持、优化营商环境等内容作了明确规定。

(责编:梁秋坪、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