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用电需求 助力企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4-09-15 19:22:08 来源: sp20240915

  近年来,贵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快速发展,2022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32亿元。抢抓产业风口、加快项目落地已成为很多企业的目标。

  产业发展,电力先行。为保障企业需求,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积极建立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项目供电保障机制,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当时就怕电力无法保障,项目建设掉链子。”贵州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怀球回忆。

  基于企业需求,福泉供电局工作人员主动对接,了解企业用电需求。“迅速通电投产是企业的主诉求。”福泉供电局党总支书记董孝波说。分解任务、压缩环节,福泉供电局将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人,确保全力推进。最终,从接到公司业扩报装申请到成功送电,仅用时45天,较常规流程缩减一半时间。目前,贵州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一期生产线已全线投产,二期项目建设也在加速推进。

  为全力支撑区域内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企业生产用电,贵州电网公司紧跟企业用电需求变化,提供差异化供电服务。针对贵州容百锂电材料有限公司二期生产建设用电项目,遵义供电局针对涉及的4个大项14个分支项目,定人定责进行工作落实,接电时间比原计划缩短92天;六盘水供电局成立服务队,定期上门开展用电服务指导,重点解决园区企业生产运营遇到的用电问题。

  结合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情况,贵州电网公司重点梳理贵阳、铜仁、黔南、六盘水等地的项目供电措施。

  “现有电网能满足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未来一到两年的供电需求。”贵州电网公司战略规划部总经理刘振铭说。为满足产业中长期发展需求,贵州电网公司启动规划调整工作,研究提出500千伏磷都变电站新建、铜仁变电站扩建等多个输变电项目的规划建设,未来将以更快捷优质的供电服务,全力保障项目用电。

  基于良好的电力保障,贵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今年1—7月,贵州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规上工业完成总产值411.1亿元,同比增长28.2%。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01日 10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重庆科教大区5方面发力打造成渝地区创新驱动示范区 - 金融监管总局: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基本稳定

重庆科教大区5方面发力打造成渝地区创新驱动示范区

发布时间:2024-09-15 19:22:09 来源: sp20240915

   中新网 重庆12月29日电(钟旖 黄辰阳)中共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副书记、区长肖庆华29日在当地召开的发布会上介绍,该区正以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为切入点,从“构建创新体系、打造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助力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生态”五个方面发力,系统重塑创新驱动新优势,全力打造成渝地区创新驱动示范区。

  幅员面积396平方公里的沙坪坝区是著名的科教大区,有驻区高校16所,在区院士15名,研发投入强度达到4.79%,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71件。推动创新资源优势转化成为产业发展胜势,是当地一直寻求突破的系统性问题。

图为重庆市沙坪坝区风光。伍北海摄

  肖庆华介绍,在构建创新体系方面,当地实施政府、企业、高校协同创新,与重庆大学等16所驻区高校实现资源共享、成果互推、项目共建,推进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打造创新平台方面,该区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科研平台340余个,区级及以上孵化平台38个、入驻项目团队1450余个。

  在培育创新主体上,沙坪坝区深入实施“双倍增”计划,搭建高能级市场主体梯度培育平台,构建“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2023年以来,全区共培育科技型企业1043家,高新技术企业71家,完成率均居重庆主城都市区第一。

  从助力成果转化看,2023年以来,沙坪坝区技术交易登记达到45亿元、增长超过2倍,创新优势加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此外,为优化创新生态,沙坪坝区坚持“养花先养土、养鱼先养水”,组建工业设计、物流供应链金融、绿色智能建筑、生物医药、专业服务5个创新产业联盟,推动资源共享、成果互鉴;实施“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行动,深入推进“沙磁菁英”“归巢行动”“青春筑梦”“人才三宝”四项人才计划,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保持全市第一。

  肖庆华表示,作为科技资源富集、人才集聚荟萃、创新土壤丰沃的区域,下一步,沙坪坝区将全面融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创新资源转化变现。(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