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环球网评:挖掘运河精神内核,在“何以中国”中读懂“盛世中华”

发布时间:2024-07-15 20:15:15 来源: sp20240715

  “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殷殷嘱托。大运河全长3200公里,纵贯在中国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2014年6月,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之际,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的“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扬州启动。

  牢记“国之大者”,滋养城市和人民。水脉连着文脉,大河润泽百姓。“明朝遮日长安道,惭愧江湖钓手闲”“坐贾行商宝货烦,锦绣街衢百万户”……翻开历史史册,在文人墨客的心目中,大运河既是良辰美景的化身也是千种风情的代言。当前,山东聊城,东昌湖畔建起书房,公共文化空间点亮美好生活。在北京大运河畔,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街,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运河场景和文化活动更是引得人们流连忘返。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大运河越来越成为一条致富河、幸福河。

  碧波荡漾映国运,拓展发展新空间。“货船拉着盐粮来,货船拉着金银走。九河下梢天津卫,风水都在船上头。”驻足回望,古运河形成了我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推动着沿岸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而今随着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于今年7月正式通航,千吨级船舶可满载货物直达杭州进入钱塘江,全长26.4公里的年轻新河道,重点发展水上客运、旅游及城市生活物资运输等,为运河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不断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大运河正拓展着发展的新空间。

  挖掘运河精神内核,增强文化自信。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十年来,各地多措并举,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一个鲜活、立体、丰富的文化图景越来越展现在世界面前。比如,扬州持续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世界运河古镇合作机制会议,加快构建运河文化传播、世界城市交流的合作平台,面向世界讲好运河故事、中国故事。正在进行中的“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将以互联网赋能大运河文化传播,推动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为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认同注入活力。

  一河通南北,千载连古今。穿越古今、纵贯南北,大运河既是中国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回顾往昔,大河扬波逐流千余年,为中华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社会繁荣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展望未来,大运河将持续书写新时代的运河故事、运河精神,擘画人河相融、和谐共生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蓝图。“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将借助多种形式讲好新时代大运河焕新蝶变的故事,让大运河成为读懂“盛世中华”的重要篇章,引导中华儿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甄宏)

  来源:环球网 【编辑:王超】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新疆兵团:春管春种正当时 科技赋能跑出“加速度” - 安徽砀山:梨花盛开迎客来

新疆兵团:春管春种正当时 科技赋能跑出“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4-07-15 20:15:16 来源: sp20240715

   中新网 乌鲁木齐3月26日电(陈延 韩少志 戚亚平)随着气温回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地抢抓农时开展春管春种工作,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新疆兵团春管春种有了更多“科技范”,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大显身手。

  近日,第十四师皮山农场4连开展无人机作业,向红枣树喷洒灭虫农药。只见一架无人机缓缓升空,飞到一块红枣地上空,在飞手的操控下,均匀、有力地向红枣树喷洒,以此为红枣树穿上一层防护“铠甲”。

操作手正在操作无人机喷洒农药。韩少志 摄

  此时正值气温回暖,各种病虫害也进入孵化和幼虫期。为有效降低全年病虫害基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地请来专业队伍为枣树打药预防。

  “我家种了12亩红枣,以前人工打药,一天只打几亩地,耗时耗力,现在无人机一小时不到就能打100亩左右。相比人工打药每亩降低成本约15元,省力又省钱。”职工艾科热木·马木提说。

  “科技范”不仅体现在枣树管理上,现代化育苗也为稳产增收提供有力保障。昆玉市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技术指导作为突破口,采用自动化播种育苗机,以前20个人两天才能播完一个棚,现在不到半天就可播完。在确保成活率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种植成本。

  “辣椒苗36万株、西红柿苗36万株、茄子苗7.2万株,4月1日前全部出苗;无花果10万株苗,预计年底可以全部出苗。”在该公司大棚,工作人员给记者介绍着2024年订单育苗计划。

技术员可随时随地查询调节棚内温湿度数据。陈延 摄

  不同以往频繁走进大棚观察温度与湿度,该公司技术员艾散江·阿卜力克向记者展示,手机上安装相关软件后,他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调节棚内温湿度数据,并包括高低温预警功能,确保每一株苗都能在最佳环境下快速生长。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如今,智能化、无人机飞防等现代新兴科技有效助力农业高效生产,为乡村振兴按下“快捷键”。(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