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的静电板班

发布时间:2024-09-04 17:17:05 来源: sp20240904

  春节过后,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线圈车间一片繁忙景象。只见一群穿着工装、戴着安全帽的女工三五成组,围在圆型的静电板骨架前,双手并用,给静电板骨架上缠绕屏蔽层和绝缘纸——这就是2023年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的静电板班。

  连续4年担任质量员的李娇左手捏住静电板骨架,右手绕动金属屏蔽层圆圈,缠上一圈,用力拉平扯紧后,迅速缠下一圈,动作娴熟麻利。

  “静电板骨架是线圈的‘血液’,线圈是变压器的‘心脏’,静电板骨架绝缘层缠得好坏直接影响变压器的运行寿命。看似简单重复性的手工操作,实际上包含着技巧呢!”李娇边缠边说,缠绕时必须保证每一圈紧实匀称,叠包层与层之间的叠加度必须达到金属屏蔽层宽度的一半。为确保万无一失,刚上岗时即便有扎实的基本功,也得用尺子量一量 ,久而久之熟能生巧,看一眼就知道合不合格了。

  静电板班有15名女工,她们用勤劳灵巧的双手,参与变压器及电抗器的静电板、屏蔽线、静电屏等产品的加工制作,在服务国家特高压重点工程中贡献力量。

  “她们大都是30岁出头,年龄相仿,为了把重复性强、枯燥乏味的工作做到极致,她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提起这支能打硬仗的娘子军,车间负责人曾国荣脸上洋溢着自豪。

  冯瑾妍当班长已有10余个年头了,她的体会是:“班组的工作量实行集体考核制,大家都行,班组才能行,只有百花齐放才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冯瑾妍示范引领,把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贯穿在作业始终。为了提升姐妹们的技能水平,班组以产线为舞台,开展劳动竞赛和技能比武,在比学赶帮超中取长补短,提升磨炼技能。与此同时,全员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生产、特殊工种培训、QC成果发表、业务培训,提高综合能力。千锤百炼终成钢,15名姐妹一起进步共同成长,一个不落地晋升为技师。

  以冯瑾妍名字命名的“冯瑾妍创新工作室”围绕生产中遇到的瓶颈,开展小改革小创新,促进工作效率提升和工艺流程优化。她们自主设计制作的“屏蔽线Y型纸板条制作工装”,将工作效率提升50%以上,将纸板条制作报废率降到5%以下,每年节约生产成本30余万元。她们创新的“静电环焊接渗锡防硬化工艺改进”项目作用明显,通过用编织线和铜带冷却法缩短锡焊焊接硬化时间,不仅降低了废品率,也提高了产品质量,节约成本约12万元。2023年,班组完成技术创新项目20余项,其中一项获得西安市职工QC创新成果二等奖。

  静电板班还是一个有责任心和爱心的集体。她们自发成立“奋起上进青年突击队”,制定团队愿景和目标,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培养队员协作精神,开展公益“五心(关心、热心、爱心、精心、责任心)”服务。姐妹们谁家有困难,大家齐心协力搭把手。对公司里常年出差和生活有困难的职工,她们上门开展爱心帮扶。她们还一起去看望慰问孤寡老人,把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成绩属于过去。今年,姐妹们都为自己定下了奋斗目标,勤学苦练长本领,争取尽早都晋升为高级技师,一个也不能掉队。”冯瑾妍说。

  李江波(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叶攀】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文旅部: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 - 专家学者江苏镇江共话低空经济如何“高飞”

文旅部: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

发布时间:2024-09-04 17:17:06 来源: sp20240904

人民网北京12月14日电 (记者王连香)今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举行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余名,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56名,同时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贡献了中国色彩。

卢映川指出,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上,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非遗保护传承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一是传承保护体系全面建立。不管是非遗项目还是非遗传承人,一系列的名录制度、认定制度、评估制度等全面建立,有力有效促进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二是非遗保护传承渠道和途径不断拓展。不仅有项目、有传承人,还有非遗中心的设立、非遗工坊、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保护示范基地等多种方式。比如,非遗工坊,全国设立了6700余家,覆盖了脱贫县和乡村振兴重点县,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再比如,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已经设立了23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已经设立了100家。通过途径的不断拓展,有力促进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三是非遗创新发展十分活跃。大家都能强烈感受到,各地依托非遗开发的文创产品市场非常活跃、丰富、多样,市场传承是最有效的传承。通过一些新产品的开发,不仅促进了技艺传承,同时也让非遗更好地走近消费者、需求者。

四是非遗传播普及广泛开展。比如,各类非遗展、非遗节举办,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了各方对非遗的认知,调动了全社会关注非遗保护传承的积极性和热情。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非遗里的中国》,产生了非常广泛的社会影响,通过广泛的传播普及,有力有效地促进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卢映川表示,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落实好这些重要措施,按照系统性保护要求,继续在政策法规体系、名录体系、理论研究体系、人才队伍体系、传播推广体系以及传承体验设施建设、数字化保护等方面继续用力,扎扎实实把非遗保护好、传承好,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责编:王连香、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