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化资源 创新长白山旅游

发布时间:2024-07-26 20:13:52 来源: sp20240726

近期,东北冰雪旅游深受游客青睐,吉林长白山旅游市场持续火热,2024年1月1-9日,长白山景区共接待游客5.7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57.4%。2023年,长白山景区接待游客274.8万人,同比增长260.45%,较2019年同期增长9.44%,创景区接待人数历史新高。长白山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冰雪资源,围绕冰雪和避暑双品牌,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正在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长白山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彰显文化的厚度。长白山人文历史悠久,多类型文化相依相存、交相辉映,在生态、生物、地质和历史等多方面都具有丰富内涵。目前,长白山正在深入挖掘提炼整合长白山神庙遗址文化内核和旅游资源,打造融人文、历史、旅游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新IP;推进长白山老黑河遗址纪念馆建设,推动“粉雪奇缘”项目落地,促进红色游+研学游融合发展,塑造长白山文化新地标;推动文化保护与传承,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时代发展元素,不断增强长白山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长白山挖掘冰雪文化资源,持续激发旅游的热度。长白山依托冰雪“黄金纬度带”自然禀赋,凸显其粉雪雪质优、雪期长等优势,推动实现冬季不封山只“疯玩”。长白山策划推出粉雪节系列活动及雪山温泉季、冰雪运动季、雪镇美食季、中法文化季“四季”文旅活动。围绕“四季”,推出品粉雪之爽、品温泉之暖、品漂流之奇、品戏雪之乐、品运动之畅、品演艺之雅6项旅游产品,推广聚龙火山雪谷徒步、雪地摩托穿越项目,全方位呈现长白山旅游新业态新活力。举办中法长白山—勃朗峰“聚力双峰 绿色发展”冬季旅游研讨会、长白山国际滑雪登山挑战赛等系列活动,努力提升冰雪旅游国际影响力。

长白山挖掘生态文化资源,进一步凸显自然的纯度。长白山是世界少有的“生态博物馆”和“物种基因库”,森林覆盖率达87.7%,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达到12万个,比国际标准高100多倍。对标国际气候资源评估评价标准,整合长白山区域良好的气候和生态资源,打响国际知名度,把“22度的夏天”品牌推向世界。将“凉”资源变成“热”产业,推动生态价值的转化,持续释放生态红利,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推进环长白山慢行绿道建设,开发山地运动、户外健身等休闲产品,拓展野外探险、骑行、露营等新型休闲运动方式,努力打造“东北亚第一山地运动目的地”。

长白山挖掘品牌文化资源,不断拓展业态发展的宽度。长白山积极打造以“天池开冰季”为首,以“长白秋色”“长白春雪”为两翼的网络传播IP品牌。通过深入挖掘长白山人文地理、历史典故、生态故事、红色资源等,从不同侧面推介长白山。利用长白山区域世界一流的温泉地热资源,建设一批品牌化、连锁化的温泉康养项目,构建新型高品质康养产业模式。打造以“康”为主题、以“游”为载体、以“养”为特色的飘雪温泉品牌,建设全民健康、生态宜居、全国一流的健康休闲养生目的地。深度研发文创产品,持续擦亮“长白山礼物”品牌。

长白山挖掘文旅服务资源,着力展现旅游服务的温度。长白山是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全面打造名副其实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高水平游客集散中心,“集”合服务、方便“散”客。精准定位产品推介、出行攻略,发展数字文旅,带游客“一机游长白山”,整合旅游要素,力促全面发展,更好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为其提供官方购票、精选线路、美食住宿、旅游地图、咨询投诉等全方位旅游服务,推动长白山旅游文化产业升级,持续为游客创造安全舒适、放心满意的旅游环境,树立“好客诚信长白山”形象。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图文故事 | 总书记这样引领海洋强国建设 - 寄递安全“三项制度”专项整治行动启动

图文故事 | 总书记这样引领海洋强国建设

发布时间:2024-07-26 20:13:53 来源: sp20240726

  “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海洋的思考深邃而高远。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在世界海洋日来临之际,让我们重温总书记经略海洋的重要论述。

  【“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今年5月,在山东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第一站来到日照港,了解当地推进港口智慧化绿色化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等情况。随后来到日照市阳光海岸绿道,实地察看修复治理后的海岸线生态环境。

  从一座深水良港到一条海岸绿道,习近平总书记牵挂海洋,擘画着壮阔的海洋强国建设蓝图。

  2024年5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日照港考察。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同样是在山东,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足迹也是沿着海岸线,青岛、威海、烟台。考察中,总书记说:“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

  中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深耕蓝色国土、建设海洋强国,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思索。

  “海洋,我历来是关心的”,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时,在福州,提出建设海上福州,担任福建省领导后提出海洋强省战略;在浙江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7月,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研究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这次会议后不到一个月,在辽宁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一到大连,就冒着滂沱大雨前往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在自升式石油钻井平台制造现场,他听取了公司发展情况介绍,对他们勇攀科技高峰、大力拓展市场取得的业绩表示肯定。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要顺应建设海洋强国的需要,加快培育海洋工程制造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为建设海洋强国吹响号角。

  在海南考察时,指出“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全国两会时,强调“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

  坐拥4000多公里海岸线,广东是我国大陆海岸线最长的省份。2023年4月,广东考察第一站,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粤西南三面环海的湛江市,首先关注的正是发展海洋经济这件大事。

  雷州湾内东海岛上,坐落着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听取了广东省关于推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汇报:抓种业攻坚,把渔业良种价格降下来;抓装备技术升级,搞深水网箱,发展深海养殖……

  选育养殖池里,金鲳、海鲈、石斑等各类鱼种活蹦翻腾。习近平总书记踏上浮排,边走边看,赞叹眼前景象“真是翻江倒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是一个14亿多人口的国家,民以食为天,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除了吃粮食,吃陆地上的食物,还要靠海吃海。”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岭头岛保护小区。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从靠海吃海到靠海护海,是和谐共生的辩证法。

  红树林,素有“海上森林”“海洋卫士”之称。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层层叠叠的红树林,宛如一条绿色丝带。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实地察看红树林长势和周边生态环境。“红树林保护,我在厦门工作的时候就亲自抓。党的十八大后,我有过几次指示。这是国宝啊,一定要保护好。”

  远眺水天一色,总书记叮嘱:“沿海地区生产最密集、人口最密集,同时对自然生态影响也比较大,一定要真正重视起来,采取真正有效的举措加强保护。”

  从海洋大国迈向海洋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指出“要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8年4月,海南三亚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天涯”号深渊着陆器等深海科考设备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他拿起采自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海底的海水样品仔细端详,捧起国产深潜用固体浮力材料掂了掂分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南海是开展深海研发和试验的最佳天然场所,一定要把这个优势资源利用好,加强创新协作,加快打造深海研发基地,加快发展深海科技事业,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全面发展。”

  2023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99097亿元,比上年增长6%。海洋经济为国民经济增长助力,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

  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集体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提出,希望大家集思广益、增进共识,努力为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

  2019年4月23日上午,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青岛集体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代表中国政府和军队向出席活动的各国海军官兵表示热烈欢迎。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提出倡议、作出承诺,习近平主席多次为全球海洋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共同增进海洋福祉。“当前,以海洋为载体和纽带的市场、技术、信息、文化等合作日益紧密,中国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就是希望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蓝色经济发展,推动海洋文化交融”。

  共同保护海洋生态文明。“中国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

  ……

  建设海洋强国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信念,也是中华民族的世代夙愿。而今,我们正向着深蓝色的海洋启航,道阻且长,但从未懈怠。(记者王立彬、周圆)

【编辑: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