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帝国第一陪葬墓”出土唯一埋于墓中四轮车实物

发布时间:2024-08-09 18:05:21 来源: sp20240809

   中新社 西安1月26日电 (记者 阿琳娜) 记者26日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悉,考古人员在秦始皇帝陵1号陪葬墓(以下简称:1号墓)的墓道中发现四轮独辀车,是目前考古所发现的唯一一辆埋藏于墓中的四轮车实物,初步判断,可能是下葬时运输棺柩的载柩车。就目前考古发现来看,属于一种非常少见的丧葬现象。

图为墓室正射影像图。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供图)

  2011年开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秦陵外城西侧展开详细考古勘探,发现9座大、中型墓葬,整齐有序。2013年开始,对其中1号墓进行了持续发掘,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墓道、墓室和三座车马陪葬坑的发掘。

  1号墓平面呈“中”字形,由南、北墓道与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室中心棺椁塌陷、朽坏严重。初步判断,有两椁两棺。人骨残留较少,可见头朝南,直肢葬。

图为墓中出土的小件器物。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供图)

  墓内出土大量陶器、铜器、玉器、铁器以及金银质地的小型明器。陶器器形有茧形壶、缶、罐等。玉器有玉圭、玉璧及小玉鼎等。兵器有铁剑、铁甲、带廓铜弩机等。小型明器有金银骆驼、舞袖俑、吹奏俑、百戏俑等。另有金带钩及数量较多的铜半两。

图为墓道中出土的四轮车。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供图)

  专家介绍,1号墓为一座大型中字形竖穴土圹木椁墓,是目前已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好的秦代高等级贵族墓葬,填补了秦代高等级贵族墓葬考古的空白,是研究秦代高等级贵族丧葬制度乃至中国古代帝陵制度极具价值的考古资料。

  多种形式、形制及用途的车辆,集中出土于一墓,极其罕见。其中,陪葬坑中出土的五组车马(含羊车),形式形制不同,用途迥异,集中反映了男性墓主生前出行的盛况,展现了秦帝国时期陪葬车马形制与组合的新变化、新形式,是中国车制变革和发展演变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丰富了车马陪葬坑的内涵,对认识墓主的身份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此墓从属于秦始皇帝陵的特征显著,与秦始皇帝陵整体规划设计紧密相关,时代为战国晚期到秦统一;墓主等级极高,是帝陵规制下的“帝国第一陪葬墓”,极大地丰富了对秦帝国统一前后物质文化以及所代表的制度文化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专家称,1号墓的发掘是近年来秦始皇帝陵考古的一项重大收获。它反映了处于变革时代的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制度上的变革、礼仪上的变革以及技术上的变革,是研究战国晚期乃至秦时期政治制度、丧葬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的一个绝佳范本。(完)

【编辑:张燕玲】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在校门口护送学生16年(点赞新时代) - 美军披露新兴技术研发机构

在校门口护送学生16年(点赞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4-08-09 18:05:24 来源: sp20240809

  清晨,天刚蒙蒙亮,风中尚有点点寒意。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门口,一名身着荧光绿马甲的交警已站在路边,开始了新一天的“护学时间”。

  车流逐渐增多。“下车往右看,看好脚下,不要跑。”“家长往前看,别着急。”他一边叮嘱学生和家长,一边在外侧车道来回走动,引导送学车辆,待车辆停稳后,接上学生,左右观望,然后迅速把学生护送到校门口,自己再回到路边。这样的过程一遍遍重复,动作娴熟,富有耐心。这名交警便是陆旭东(见图,资料图片),寒来暑往中,几乎每天上下学时间,他都在校门口护送学生,一护就是16年。

  华罗庚实验学校在校学生4000来人。早晚高峰时,接送学生的车辆拥挤,校门前机动车、电动车、自行车混杂在一起,使这段路成为常州城区最拥堵的路段之一。2008年,陆旭东来到华罗庚实验学校路口执勤,这里的交通状况令他格外上心。

  道路拥堵,孩子们又活泼好动,如何安全快捷地接送学生?陆旭东观察发现,家长接送孩子时平均一辆车需停靠一分半钟。“有一次,我碰巧把一个孩子送到校门口,发现如果有人专门护送孩子,可以大大节省车辆停靠时间,更加安全。”陆旭东说。就这样,他开始在上下学高峰时边疏解交通,边护送孩子。

  陆旭东的做法成功改善了学校门口路段的交通状况,也得到了众多家长的支持。2012年6月,常州市公安局金坛分局在这个路口设立“陆旭东护学岗”。

  护送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琐碎而辛苦,陆旭东在这里一站就是16年。16年的坚守背后,有一种割舍不下的特殊情谊。

  常年的风吹日晒让陆旭东的皮肤黝黑。陆旭东常说:“牵起孩子们的手,就肩负了使命,我必须心无旁骛。”护学时间里,陆旭东从来不带手机,却常年将雨伞放在校园门卫处,在需要的时候随时为孩子们撑起。

  每当因出差没有去学校门口执勤,陆旭东心中总是挂念孩子们,已经彼此熟悉的家长们也会关切地给他打电话或发信息。家长们的认可与信赖,让陆旭东感到满足、自豪和幸福。

  最近几年,金坛区的汽车保有量大量增长,辖区内不同学校面临的护学难题不同。陆旭东还发挥自己的经验优势,为城区49所学校制订了“一校一策”的护学与疏导交通方案,有效提升了学校周边的交通通行效率。

  在陆旭东的建议下,当地公安部门联合规划、城建等部门,多次对华罗庚实验学校周边的交通设施进行改造,让道路更宽阔;在校门口斑马线旁设置“学生等待区”,在道路两侧增设缓冲区、临时停靠点;改造周边的停车场,增加停车位,让接送学生的车辆有地方停靠。

  如今,“陆旭东护学岗”的护学队伍已经壮大到十几人。学生家长也参与到护学中来。“每个早晨,学生家长志愿者分两班服务队,包含3名志愿者,志愿时长为半个小时。”陆旭东说。每到开学前,陆旭东还会将志愿者们请到交警大队集中培训,结合路口平面示意图讲解注意事项。“每天早上,我们也安排了值班老师在校门口协助护学。”华罗庚实验学校副校长陈艳介绍,现在学校已形成了警、校、家三方合作的护学模式。

  经过持续努力,陆旭东与家长们之间的默契不断加深,学校周围的交通顺畅安全多了。陆旭东每天的护学时间从原来的一个半小时,缩短到半个小时左右。陆旭东也成为孩子们熟悉的交通安全宣传员,经常走进班级宣讲,将交通安全知识带给更多学生和家庭。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8日 04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