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写诗意之美(坚持“两创” 铸就辉煌)

发布时间:2024-07-24 22:28:34 来源: sp20240724

  油画《苏北水乡》,作者陆庆龙。

  油画《山村雪霁》,作者沈行工。

  油画《松影婆娑》,作者张冬峰。

  油画《江水泱泱》(局部),作者许江。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画布上,同样色彩斑斓。近年来,油画风景作品展陆续举办,涌现一批新作。美术工作者将对风景的精神体验、油画民族化的文化理想融入创作,以洒脱灵动的笔意抒写清秀明快的时代新景,用个性化手法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使油画风景呈现独具东方美学韵味的诗性气质。

  融汇本土传统

  自油画传入中国,一代代美术工作者自觉探索油画民族化的发展路径,他们在写生的同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深化对油画本体语言的研究,赋予作品独特的民族精神、时代风貌和审美品格。这在油画风景创作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将山水精神融入风景表现,是美术工作者着力探索的艺术方向。中国山水文化源远流长,在油画传入中国前,山水画早已在中华文化中确立特殊地位,反映着华夏民族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20世纪初,颜文樑、韩乐然、吕斯百等老一辈油画家便将道法自然的理念融入风景画创作,表现沉雄、壮丽、明朗、幽静的天地大美。之后,董希文、艾中信、吴冠中、苏天赐等人更以鲜明的油画语言,将写意传统引入风景画表现,塑造了别具山水精神的艺术面貌。董希文创造了与主题意境相适应的中国画风,艾中信致力于写实中的写意,吴冠中通过色与形的交融营造单纯洗练的水墨意境,苏天赐追求诗意弥漫的中国韵味……这些都反映了老一辈油画家积极融汇中西的步伐。

  当下何以彰显山水精神开油画风景新貌?一些美术工作者继承写意传统,由形入象,在似与不似之间捕捉艺术感受。“中国精神——2022风景油画邀请展”便呈现了美术工作者对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运用和转化。写意传统在油画中的显现,或为色彩,或为意态,或为气韵。范迪安《梦幻泸沽》中湿润而富于厚薄变化的迅疾笔触,闫平《跳动的绿色》中恣意铺陈的色块、率性伸展的线条,都反映了写意精神对油画创作的影响。对“意象”的追求,使油画创作体现出中华美学的诗性意味。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理念指引下,创作者笔下的客观物象演化为自然景观与心灵映像的统一体。

  在将山水精神融入油画风景的同时,美术界进一步加强相关学术研究。“山河交响——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研究展”便反映了这一趋势。为凸显研究性,展览以170余件作品串联起油画媒材与中国艺术精神的融合历程,使观众能够直观感受油画风景的本土化演变。其中,既有20世纪初赴海外留学的第一代油画家的经典之作,也有当代油画领域中坚力量与后起之秀的诸多新作。这些作品或展现壮丽的山河之美,或蕴藏深厚的人文之思,折射出创作者面对风景时的不同表达方式。例如,陈和西《南国小镇》所绘虽是日常街景,却通过运用底色控制画面色调、以符号概括客观对象等方式,使作品意境悠然。从油画风景作品展示、研究,到对“意象油画”“写意油画”“油画山水”等概念的探讨,体现了油画界从现象到理论的自觉求索。

  如今,不少美术工作者还在持续研究传统文化,寻找艺术传统与情感表达的契合点,以风格各异的艺术手法为油画风景注入新活力。

  图绘美丽中国

  举目大江南北,可谓无处不入画。广袤的神州大地上,迥然不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或天真平淡、空明幽渺,或雄浑峻烈、壮阔浩荡,为美术工作者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资源。古代中国画家常用画笔表达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当代美术工作者亦延续了这份文化情感,于油画风景的描绘中抒发融通天地、与万物会心的情怀。

  早春湖岸、夏季林泉、初秋田野、冬日草原……用油画语言图绘美丽中国,为美术工作者所热衷。这在“可见之诗——第四届中国油画风景作品展”“远望者——许江作品展”等展览上得到生动体现。这些展览强调参展作品应对“诗意”有不同理解与营造,凸显“创作”意味。因此,许多展览作品并非简单呈现山青水绿的生态美景,更承载着美术工作者对江上清风、山间明月的独特感悟。像在许江油画《江水泱泱》中,山水均呈现浓郁的绿色,迸发着生命激情,也传递着画家内心铿锵的力量。还有一些作品聚焦历经岁月洗礼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展现壮美而沧桑的历史风貌。比如,翁凯旋《空山系列之十一》中,白雪皑皑、雾气氤氲,画家以潇洒的笔触勾勒出“深山藏古寺”的空灵意境,实现胸中之景与自然之景的交织相融。

  都市街头、阡陌田园、特色小镇、繁忙港口……面对祖国大好风光,美术工作者敏锐捕捉朝气蓬勃的时代气象并将其绘于笔端。王辉《瑰丽洱海》以宏阔视角展现了云南洱海保护治理成效,清透的蓝绿色调一派勃勃生机。郭争光《诗意家园》则用明快的色块、简洁的笔触勾勒鼓浪屿上的现代生活,营造恬淡闲适的意境。越来越多展览在策划之初便强调对新时代风景的抒写,像“新时代山水——中国风景油画作品展”“礼赞——油画风景作品邀请展”等,均鼓励创作者以“为祖国河山立传”的情怀描绘时代精神气象。

  近些年,油画风景创作还呈现出鲜明地域特色。美术工作者探索运用恰当的油画语言,彰显不同地区的地理面貌、自然气候、人文精神等。其中一类作品是执着抒写家乡情怀的创作。像沈行工坚持用意象来纯化对于诗意江南的色彩表达,传递出江南细腻温婉的气质。张冬峰在吸收写意笔法基础上,为南方温润繁茂的丛林、光影婆娑的水面注入轻盈诗意,形成富有广西地域特色、清秀空蒙的风景画意趣。陆庆龙以书写性的流畅笔触呈现故园乡野的静谧之美,深情描绘他出生的那方厚实大地——广袤的苏北大平原。另一类作品系各地美术工作者聚焦特定地区如陕北高原、沂蒙山区等创作而成。这类作品往往与有组织的写生活动密切相关,凸显不同画家对同一风景的不同感受。地域特色的强化,意味着油画风景创作进一步迈向精耕细作,不同地域的作品各美其美,共同构成恢弘的美丽中国画卷。

  丰富艺术表达

  纵观油画史上的名家,无不以独特的艺术语言丰富油画表现力。正是在对油画语言的持续探索与创新中,中国油画不断形成新的艺术面貌与美学特质。

  如何在研习西方油画语言的基础上融入本土传统,形成个人风格?新的感受、思考、画意,不断驱动和召唤创作者通过实践创新艺术面貌。在“神与物游——当代中国油画风景名家邀请展”等展览上,作品艺术语言兼涉具象、表现、抽象等方面的探索,体现了美术工作者内在持续的创新意识。

  丰富多样的笔意,是具象类作品的突出亮点。杨参军的《山花》色彩冷暖相间、意态飘忽,却极为真切,错落交织的视觉结构体现出画家对观看方式的探索、对视觉真实的审视和对日常情境的眷恋。朱春林《晒秋》以平摆的笔触将秋日明净阳光铺了一地,简略的田园、远山与劳作的人们,共同构成温暖从容的乡村生活画卷。都是奔放的横涂竖抹,在徐里画中,成就《伊春》大写意的茂林;在孙建平笔下,则化为《嘉兴梅花洲》的梅花、树木、草地和水面。多变的笔意,既“演绎”大气浑厚的交响曲,也“谱写”缤纷明媚的抒情诗,促生一批佳作。

  表现性作品的情感抒发方式各不相同。赵开坤《长白幽谷听绿》以恣意洒脱的线条,展现丛林中清泉奔流、树木茂盛之景。李学峰《潇湘行·岳麓书院》将书院建筑形态转化为画面结构,在具象与抽象间传递厚重历史感。抽象性作品之间的艺术语言差异更大。钟曦《形影》仅以色块肌理抒发人们观赏风景时的体验,倾向于想象性。美术工作者以个性鲜明的语言表现自己视线或心目中的风景,构成了气象万千的油画语言版图。

  转化传统资源、研究油画本体、创新艺术语言……在油画风景中,创作者的本真性情、深刻思考悄然流露。在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辉映中,当代油画家正以蓬勃饱满的创造力挥写诗意之美,彰显山水精神与中华审美。

  (作者为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版式设计:汪哲平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1日 08 版)

(责编:白宇、卫嘉)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十个维度看中国|(八)厚积薄发铸就中国厚度 - 蒙古国跨境野生黄羊的中国生活

十个维度看中国|(八)厚积薄发铸就中国厚度

发布时间:2024-07-24 22:28:38 来源: sp20240724

  编者按:   2023年12月1日出版的《国资报告》杂志为您带来特别策划《十个维度看中国:走进新国企·打卡新坐标》,重磅推出十篇系列评论,在去年“坐标中国”整合互动传播的基础上,从十个维度系统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资国企系统的实践伟力。   今天,我们为您分享第八篇《厚积薄发铸就中国厚度》——

十个维度看中国:

走进新国企·打卡新坐标

策划 · 闫永 郭大鹏 刘青山

执行 · 曹婷 龚梓谦

《国资报告》杂志2023年第12期

八 厚积薄发铸就中国厚度

文 · 本刊评论员 龚梓谦

《国资报告》杂志2023年第12期

  宝武集团太原钢铁,一卷钢箔,薄如蝉翼,厚度只有头发丝六分之一,甚至可以在剪刀之下化作剪纸艺术品,被形象地称作“手撕钢”。

  “手撕钢”为何能够代言“中国厚度”?从手机折叠屏幕、传感器薄膜片到航天压力传感器和核电站防护服,“手撕钢”的身影频频出现,被誉为“钢铁行业皇冠上的明珠”。在过去,这项材料一直被德国和日本垄断。2020年,我国自主研发的0.015mm“手撕钢”实现世界首创,带动了超导、微孔加工等一系列重大工艺技术的发展,引领了世界不锈钢超薄带钢的发展方向。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均钢产量不到世界的1/200,到钢铁产量成为全球第一,再以“手撕钢”在钢铁的高精尖领域摘得桂冠,中国厚度来之不易。轧制技术如何优化?机械设备的精度能否达标?生产线运转的参数是否稳定?钢铁冶炼的工艺还能否精进?薄薄一片“手撕钢”,以行业系统性的提升,诠释了何为厚积薄发。在厚与薄的辩证之间,我们还能找到一些关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启示。

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生产的“手撕钢”等不锈钢产品 , 是航天工程、新能源汽车等企业的生产原材料,图为生产车间一景

  厚积薄发需要扭住改革的“牛鼻子”,积蓄人才的厚度。改革步入深水区,人才成为新一轮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要素。“人才池”太浅、梯队不完善或是队伍青黄不接,都难以把改革的事业一茬接一茬向前推进。面对改革的“硬骨头”,让尖兵更尖无可厚非,但是,这种做法不能以牺牲队伍的“厚度”为代价。国有企业改革任务的长期性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市场规律,都要求我们保证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在干部队伍培养方面,要把配强领导班子作为关键环节,强化领导班子建设,按照20字标准,在锻造高素质专业化领导干部队伍上持续发力。对于关键岗位,还要强化AB角配备,突出补位保障和应急容错能力建设,确保后继有人。在企业治理层面,应当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完善和优化选拔、评价、激励和约束等制度抓手,灵活运用“揭榜挂帅”“赛马机制”“一人一策”等机制工具,避免出现人才厚度高与管理效率低的矛盾。

  厚积薄发需要把牢发展的“定盘星”,做实产业的厚度。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必定要拥有完整的、先进的产业链,而且要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标准化程度,不能有太多脆弱的环节和“卡脖子”难题,绝不能出现产业体系空心化。关键技术问题攻关,“一枝独秀不是春”,单兵作战往往不能解决问题,需要集全产业链之力,博采众家之智。我国建成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已经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使我国实体经济底盘更稳、产业升级根基更牢。在避免多而不精、大而不强的前提下,我们要营造更良好的营商环境,围绕头部企业实施延链补链工程,帮助中小企业集群式、抱团式发展;让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基地,组成有骨有肉、多维立体的产业集群;让政策、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集聚起来,发挥乘法效应。产业厚度进一步形成以后,高端制造业的完整体系,叠加中低端制造业的规模优势,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将明显提升,将更有信心应对冲击。

  厚积薄发需要画好团结的“同心圆”,涵养文化的厚度。当今的时代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也是新中式、国潮风成为“顶流”的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现代化则离不开文化自信的坚实支撑和强力推动。对于企业来说,唯改革者进。改革之革,在于革新,直面深层次矛盾,总会触及利益、面临阻力,尤其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因此,把改革推向深入,就要以薪火相传的文化基因求出“公约数”,以厚积薄发的文化底蕴画出“同心圆”。国资央企应自觉把文化建设摆在突出重要位置,贯穿到党的建设和治企兴企全过程各环节。总的来说就是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从历史中吸取宝贵的精神实质,打造传承的长效机制和践行载体,对内激活先进的文化因子,实现文化资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外充分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守正创新地输出文化价值,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底色。

  钢箔越做越薄,产业越做越厚,底气越做越足,国力越做越强。国资央企还将继续厚植优势、厚筑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

  (国资报告微信公众号)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