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丨信息泛滥时代 全球媒体人士齐呼坚守公信力

发布时间:2024-07-19 21:23:20 来源: sp20240719

新华社广州12月5日电 题:信息泛滥时代 全球媒体人士齐呼坚守公信力

新华社记者徐超 许嘉桐 马晓澄

技术变革加速改变当前信息传播生态,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信息发布者,也让每一个人都承受着信息过载、虚假误导的压力。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方面应如何发挥作用?全球媒体人士在第五届世界媒体峰会期间展开深入探讨,认为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却也肩负着前所未有的责任,应该回归其价值本源,坚持真实客观、专业理性,守住公信力这一最重要资产。

在信息泛滥时代,传统媒体传播时效、覆盖面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在被认为“传播效果落后”的同时,还会受到虚假信息的连带伤害。

“谎言比事实传播得更快。”联合国主管全球传播事务的副秘书长弗莱明3日在世界媒体峰会的视频发言中说,随着社交媒体兴起,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度不断下降,越来越多人回避新闻。虚假信息、阴谋和仇恨在社交媒体上扩散,正毒害信息生态。

越通社副社长段氏雪绒说,越南网民超过7200万,约占总人口的73%,数字媒体、社交网络的爆炸式发展,使得虚假信息更易迅速传播,“新闻机构面对社交网络信息的强大影响力,面临被假新闻牵着鼻子走、缺乏核实的风险”。

埃塞俄比亚通讯社首席执行官塞费·德里贝·恩达莱认为,也有一些传统媒体利用虚假信息误导舆论,损害了公信力。“特别是在非洲,它们为内部冲突拱火添油,制造社会两极分化。”

伊朗《德黑兰时报》首席执行官穆罕默德·迈赫迪·拉赫马提认为,虚假信息的制造与传播,正给当前传媒业带来“真相危机”。

与会媒体人士认为,在虚假泛滥中坚守真相,在偏见肆虐中秉持客观,始终是媒体的价值所在。

“作为信息和新闻的重要传播者,传统媒体在当下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主席黄振威表示,在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算法加剧了“回音室”效应,令受众认知更加极端,社会舆论生态更趋极化。

真实记录时代,才能无愧时代。参加本届世界媒体峰会的嘉宾普遍认同坚守真相的原则,呼吁通过准确、公正、权威、可信的报道增强公信力、提升传播力。

“公信力就是我们的最大资产。”加拿大《渥太华生活杂志》总编辑丹尼尔·多诺万说,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媒体不能在准确、公正等原则性问题上妥协,应维护新闻工作的最高伦理标准。

破除“信息茧房”、深化交流协作,坚持客观真实、增进受众信任,为社会进步凝心聚力,为时代发展挺膺担当。各国媒体人士在本届峰会上进一步形成共识:传统媒体应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为共促人类发展与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责编:贾文婷、常红)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为生态立法,守护绿水青山 - 交通银行安徽省分行:创新“爱心桥梁”渠道 提高适老化金融服务水平

为生态立法,守护绿水青山

发布时间:2024-07-19 21:23:21 来源: sp20240719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和平镇西苕溪流域风光旖旎,水系环绕,景致如画。   王徐超摄(人民图片)

  日前,《湖州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北京发布,将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地方立法的一次创新探索,标志着浙江省湖州市法治护航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湖州坚定不移沿着这一科学理念指引的方向前行。

  修建河湖缓冲带、开展岸坡生态改造、提升水体透明度……湖州入太湖水质连续15年稳定在Ⅲ类水以上,实现“五水共治”工作九夺“大禹鼎”,美丽浙江考核“十一连优”,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九连升”。

  守护绿水青山,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

  去年,湖州创设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鼎”机制,发布全国首个“生态警务”地方标准;“森林法官”机制让修复性司法理念深入人心;补植复绿、增殖放流、限期修复等多元修复责任承担方式,使刑事制裁与生态补偿有机衔接。

  一系列制度举措有力护航,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2014年5月30日,湖州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两年后,湖州颁布实施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地方法规《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

  近年来,湖州探索构建立法、标准、体制、数智、文化“五位一体”制度体系,先后出台生态文明领域地方性法规11部,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绿色产品评价通则等12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推动生态治理由“事”向“制”迭代跃升。

  从最初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到今天形成涵盖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的理念与实践体系,湖州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解法和参照。

  2022年6月,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赋予湖州“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新目标新定位。

  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是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升级版。湖州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如何向“典范”进阶?

  为此,湖州于去年5月正式发布《湖州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纲要》,画出“三步走”路线图,定下打造“五大高地”任务书。立法,紧随其后。

  湖州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迈入新征程,面对更加复杂和艰巨的任务,与时俱进地更新制度化手段,十分关键。新的《条例》应运而生。

  翻看《条例》,生态文明典范城市“路线图”清晰明了,特别是对紧扣湖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注重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提出不少破解之道:

  针对产业转型升级,要求落实细分行业新建项目能效标准,对能效诊断达不到基准水平的企业,引导其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并就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等方面分类作出方向性规定。

  在“要素保障”上“拉满”力度,要求完善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优化生态保护补偿、绿色产业基金等政策措施,发展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从智力保障的角度,完善人才引育机制,健全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绿色技术创新成果的评价、推广转化等机制。

  污染防治方面,则更强调治污的精准性和科学性。以大气污染为例,《条例》分别根据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污染等不同污染源,明确治理措施……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吕忠梅表示:“《条例》是一部符合湖州发展要求、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质量生态文明建设地方立法。期望湖州再接再厉,围绕生态文明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地方立法、标准示范、数智应用、文化赋能等工作,形成全国领先、更具湖州特色的综合保障机制。”

  在生态环境部首席法律顾问别涛看来:“《条例》立足新形势新阶段,主题鲜明、主线清晰,法律条款设置科学、重点突出,较为完整准确地贯彻了美丽中国建设要求,很好地把湖州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实践成果转化为法律规范。”

  不久前召开的第六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湖州代表团作为中国唯一地市代表,在中国边会上发表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旨演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世界看见了湖州,看见了美丽中国。

  打好“生态优势牌”,走稳“绿色发展路”,绘就“城乡和美篇”,奏响“共建共享曲”……湖州正朝着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高地迈进。

(责编:梁秋坪、薄晨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