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创实验区文化产业收入力争五年突破5000亿元

发布时间:2024-09-18 10:50:10 来源: sp20240918

   中新网 北京10月19日电 今天,2023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大会系列活动在北京举办。活动上发布了“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提升计划”(简称“提升计划”),明确提出,国家文创实验区将力争用五年时间,区域内文化产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数字文化产业占比超过50%,并打造10家百亿级示范园区,培育10家以上年收入百亿级旗舰企业,每年推出不低于10部文艺精品力作,形成一批更为成熟定型的经验模式。

国家文创实验区发展大会系列活动举办。虚拟音乐人“小琴”在荧屏上随歌起舞。富田  摄

  五年时间区域内文化产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

  “国家文创实验区成立9年来,区域内文化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新业态市场主体高度聚集,释放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为顺应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在更高水平上推动实验区升级发展,更好地服务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示范带动全国文化产业创新提升,我们适时推出‘提升计划’,为实验区的未来发展‘再添一把火’。”国家文创实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提升计划”明确提出,国家文创实验区将力争用五年时间,区域内文化产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数字文化产业占比超过50%,并打造10家百亿级示范园区,培育10家以上年收入百亿级旗舰企业,每年推出不低于10部文艺精品力作,形成一批更为成熟定型的经验模式,同时每年认定、引进100名文化人才,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培育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郎园station等10大文旅消费场景,通过一系列务实行动,为全国文化产业改革创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聚焦本届大会主题,为深入推进相关部门在AIGC领域的合作,国家文创实验区管委会领衔,联合阿里云、商汤科技、钉钉、实验区AIGC联盟、实验区云园区等大模型研究技术方应用方,共同签署了“国家文创实验区生成式人工智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动AIGC在实验区规范应用,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合作机制,拓展技术提供方、企业应用方与政府之间的交流合作,为大模型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创造更多可能性。

  国家文创实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AIGC在文化应用将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在国家文创实验区,大模型有着10万家文化企业、100个文化产业园区作为应用场景,将持续搭建平台,通过多种举措推动大模型与文化企业的深度对接和融合发展。接下来,国家文创实验区将充分利用合作框架相关机制,在为大模型企业提供周到服务的同时,进一步研究相关产业支持政策,持续推进AIGC应用领域走上新高地,以新技术赋能文化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加速产业变革。

  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值得一提的是,迎接AIGC的挑战,国家文创实验区内的企业正逐步由“单兵作战”到“组团布局”。目前,果壳、蓝色光标、数字力场等企业共同组建了AIGC创意产业联盟,并于2023年3月正式落户国家文创实验区。联盟逐步在首创郎园、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区打造AIGC创意产业基地,并加强研发服务支撑,为AIGC创意者提供服务支持场景,赋能创意设计和内容生产,各成员企业将通过社区+空间+展陈+造节等线上线下联动方式,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注入未来新活力。

  放眼整个国家文创实验区,作为全国文化企业最集聚的区域,实验区紧抓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加快布局人工智能新赛道,构建产业新生态,以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通过大力促进AI数据算法、超高清直播、融媒体互动等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创新应用,积极探索AIGC应用场景,朝阳区形成恒通创新园、东风德必、E9等一批数字文化产业特色园区,涌现出央视频、书行科技、凯声文化、思维造物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文化企业。2023年1-8月,朝阳区文化产业新业态特征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收入809.6亿元,同比增长7.5%,数字文化业态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在“文化+科技”新引擎的驱动下,朝阳区文化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各项指标不断攀升。2023年1-8月,朝阳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数量为2489家,占全市比重为43.8%,实现营业收入1996.1亿元,占全市比重为15.7%,同比增长10.5%。朝阳区拥有规模以上文化产业2489家,排在全市第一,占全市43.8%。

  截至目前,朝阳区拥有全市超过三分之一的市级文化产业园,40%的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和数字文娱独角兽企业,50%上市文化公司以及60%的知名创意设计公司,80%头部MCN公司和数字内容生产公司,80%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90%的国际传媒机构……798-751艺术街区、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北京欢乐谷、朝阳大悦城4地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022年,朝阳区因“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文化和旅游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消费质量水平高”,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成为北京市唯一入选的地区,获为期两年的倾斜支持。(完)

【编辑:黄钰涵】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记者去哪儿:畅通科技金融服务渠道 “撬动”企业科创动能 - 五角大楼:美防长奥斯汀在医院“状况良好” 还在工作

记者去哪儿:畅通科技金融服务渠道 “撬动”企业科创动能

发布时间:2024-09-18 10:50:11 来源: sp20240918

冬日,走进深圳一家专注于信息安全服务的科创企业,企业员工正忙着为客户提供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我们公司于2014年成立,目前服务行业客户和大中型客户超过500家。”深圳市常行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郭义告诉《记者去哪儿》栏目。据了解,通过9年时间,常行科技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而这背后,离不开科技金融的支持。

“2019年遇到CPU限购的问题,需要垫资,资金压力很大。当时我们从来没有找过银行贷款,搜寻了一圈发现传统的银行贷款模式大多需要抵质押物。后来了解到微众银行有专门为小微企业推出信用贷款服务,我们通过这个方式贷到了企业的第一笔贷款,解了燃眉之急。”郭义说。

郭义口中的金融服务如何“撬动”企业科创动能?作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科技型企业尤其是其中的中小微企业经常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如何以金融支撑科技型企业更好发展备受关注。

今年以来,相关政策频频发力,金融“活水”持续流向科技创新一线。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进一步做出以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针对性部署。此外,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会议强调,要引导金融机构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的不同需求,进一步优化产品、市场和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科创企业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呈现出差异化的需求,同时面临着资金、人才、技术、资源等多方面难点。”据微众银行科创金融部副总经理袁伟佳介绍,该银行发挥数字科技的特色优势,于2017年推出线上无抵押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产品,并且针对科创企业重研发、轻资产等特性,打造了专注于服务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双创主体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差异化特色科创金融服务。

“与此同时,针对科创企业客户对股权融资的需求,我们打造了为科创企业服务的投融资综合平台——微创投平台,以良性的股权+债权的融资组合模式更好地助力企业成长,进一步打通科创企业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多个资金通道。”袁伟佳表示。

当前,随着科技型企业的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无数像常行科技一样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正受益于银行的金融服务,焕发出新的活力。

常行科技所在的深圳,经营主体呈现出数量多、活力足、创新能力强的特点。这背后,也离不开科技金融支持举措为科创企业营造的良好成长环境。

记者了解到,为畅通科创企业的融资渠道,今年5月,深圳市起草了《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提出了鼓励银行机构为“20+8”产业集群和“专精特新”企业开辟信贷绿色通道,推出专属信贷产品,探索“股权+债权”“贷款+外部直投”等模式解决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

如今,相关政策正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动能。

“深圳股交致力于通过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开发了政策通线上智能匹配产品,利用政策自带企业画像的属性,增强了区域市场科创企业画像数据沉淀的能力,输出更加精准的企业画像,助力投融资双方高效对接。”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吴嘉淇告诉《记者去哪儿》栏目,今年以来,深圳信贷总量合理增长,稳固有力支持深圳经济运行持续好转。

业界专家认为,当前,科技金融正以技术创新与模式变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北京大学普惠金融与法律监管研究基地副主任顾雷在接受《记者去哪儿》栏目采访时表示,畅通的融资渠道是科技创新和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不仅可以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还能为化解创新风险提供金融工具和制度安排。

顾雷进一步阐述,从市场实践看,科技型企业大都有旺盛的融资需求,但在融资条件、风险特征和信用水平等方面可能有所不足。金融机构可以创新授信模式,从传统的重抵押、重担保授信模式向注重企业资信状况、交易数据、资金流向、项目优劣、上下游供应链等的多维度全景式授信模式转型,提高金融服务科技的质效。同时,还可以推出更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信贷产品,比如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贷、创新积分贷、无抵押信用贷等新型信贷产品,提升中小企业用款便利性,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稳步、持续发展。

(责编:杨曦、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