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消息|巴勒斯坦各派签署《北京宣言》 多国人士高度评价中方促和努力

发布时间:2024-09-18 18:20:33 来源: sp20240918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应中方邀请,巴勒斯坦14个派别高级别代表于7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和解对话,各派共同签署《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以下简称《北京宣言》)。这是巴勒斯坦14个派别首次齐聚北京举行和解对话。多国人士高度评价中方为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所作贡献,表示期待中国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言人迪雅里克2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巴勒斯坦各派在北京共同签署《北京宣言》是促进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重要一步。古特雷斯对此表示欢迎,对中国及其他参与推动这一进程的国家表示感谢,并鼓励巴勒斯坦所有派别通过对话解决分歧,敦促各派履行在对话和宣言中作出的承诺。

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负责国际关系的官员阿卜杜拉·阿卜杜拉高度评价中方为促进巴各派内部和解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说,中方深刻理解巴勒斯坦人民“捍卫自身权利的决心”。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高级官员胡萨姆·巴德兰表示,《北京宣言》是实现巴勒斯坦民族团结道路上又一“积极步骤”。他认为,此次北京对话同意围绕加沙战后治理组建临时民族和解政府,这是“战后巴勒斯坦局势最理想和最适当的解决方案”。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执行院长牛新春说,中国多年来一直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事业,保持公正客观立场,得到各派信任。此次14个派别参加北京对话且达成《北京宣言》,对结束当前的巴以冲突以及对未来落实“两国方案”、实现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具有重要意义。

巴勒斯坦政治分析人士胡萨姆·达贾尼表示,中国为弥合各派之间分歧作出了重要贡献,《北京宣言》的签署将促进巴勒斯坦民族团结,为解决加沙冲突和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正常生活带来宝贵机会。

以色列区域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尼姆罗德·戈伦说,巴勒斯坦各派在北京的和解对话能够达成共识,体现出各方充分认可中方的斡旋调解。《北京宣言》的签署将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为未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和平谈判奠定基础。

埃及阿拉伯研究中心顾问阿布·贝克尔·迪卜表示,中国在积极斡旋并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复交后,又促成巴勒斯坦各派就加强民族团结达成共识,中国已成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力量。

埃及中东战略研究与国家安全论坛执行主任阿卜杜勒-穆赫迪·穆塔韦说,巴勒斯坦问题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此次北京对话有效推进和解进程,意义重大。期待中国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土耳其马尔马拉大学学者巴勒什·多斯特高度评价中国为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全面公正持久解决所做努力。他表示,北京对话的成功凸显了“中国日益增长的外交实力”,以及中东地区国家对中方在促进和平方面发挥作用的认可。

沙特利雅得政治和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阿卜杜勒·阿齐兹·沙巴尼认为,《北京宣言》发表后,若巴勒斯坦各派认真履行承诺并得到持续国际支持,巴勒斯坦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将得到切实改善。中方专注于基于和平对话与共同发展的解决方案,为中东和平稳定作出贡献。

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马晓霖表示,此次北京对话体现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期待此次对话能够推动巴勒斯坦内部实现和解,为尽快促成加沙停火、实现长久治理打下良好基础。(参与记者:董修竹、姚兵、黄泽民、王卓伦、王峰、马则刚、罗晨、李若琳、李良勇)

(责编:艾雯、崔越)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房地产20年:在松与紧调控间探索发展新模式 - 新疆伽师县20多万亩甜菜丰收 平均亩产超10吨

房地产20年:在松与紧调控间探索发展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4-09-18 18:20:34 来源: sp20240918

  房地产20年:在松与紧调控间探索发展新模式

  当前调控政策已转向支持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回看我国房地产过去20年的发展史,堪称波澜壮阔、风雨兼程。一边是商品房市场高速发展、房企快速扩张的“黄金时代”结束,居民居住面积不断提升、居住品质逐步改善;另一边则是稳楼市政策的不断出台,调控着楼市的热和冷,同时,推进住房保障工程,实现“住有所居,居有所宜”。

  时至目前,房地产供求关系已经发生重大深刻变化,调控政策转向,致力于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并构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

  居住条件发生质的改变

  从小在北京生活、长大的刘颂(化名)见证了北京居住生活条件的大变化。

  “最早我们住的是筒子楼,类似办公楼。一层好多户,一个大走廊,邻居们都在走廊里做饭;卫生间、洗澡间都是公用的,邻居之间约定,一三五女生洗,二四六男生洗;居住的面积也不大,只有现在一个起居室面积的大小。”刘颂回忆道。

  2010年前后,刘颂和父母搬到了两梯三户的小区楼房。用刘颂的话说,“生活品质大大提升了!10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不仅面积大了很多,功能也非常齐全,采光等设计更优,还有地下停车库、专业化的物业管理。”

  最近几年,让刘颂更欣喜的还有周边居住环境、配套的变化。刘颂居住在北京丽泽片区,在他最初的印象中,该区域比较荒凉。“随着丽泽金融商务区规划的落地与建设,区域内成片的商务楼宇拔地而起,地铁陆续开通,生活配套也逐渐完善。丽泽天街正式开业后,人气旺了起来。”

  刘颂是我国居民居住环境变迁的缩影。早在2003年底,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是23.7平方米。根据住建部的调查,截至2022年底,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0.8平方米。

  不仅仅是居住面积的增加,还有居住品质的提升。诸如随着老龄化趋势明显,社区、室内开始增加适老化设施,在二孩、三孩政策下,空间的功能性更加完善,此外,在居住场景中,绿色、科技的元素已经广泛植入,为人们的美好生活赋能。

  这二十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居住品质逐步升级、配套设施更加齐全、居住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房住不炒”、住房保障齐头并进

  二十年变化背后,是时代的发展,更是政策的支持,一手抓“房住不炒”,另一只手推动住房保障建设。

  虽然“房住不炒”概念在2016年正式提出,但是从2003年起,我国就开始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

  将时间轴拉回至2003年,随着“非典”的结束,在宽松政策的刺激、消费需求的复苏之下,房地产行业也很快触底反弹。

  2003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出台,指出房地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明确多数家庭购买和租赁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体系,这推动住房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也是在这一年的12月,北京按照“招拍挂”新标准拍卖的第一块大型国有土地,被顺驰高溢价拿下。

  为抑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2004年初,中央政府采取了“管严土地、看紧信贷”的宏观调控政策。为了稳定住房价格,我国开始启动“国字号”条文的调控手段,从2005年开始到2007年,“国八条”“国六条”等一系列政策出台。不过,在经历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政府紧急救市下,房地产行业出现复苏,部分城市地价、房价过热,各种形式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现象不断出现,楼市调控全面加码。

  2010年开始,“新国十条”“新国八条”先后祭出,上调首付比例、房贷利率,限贷、限购启动。仅在2011年,超过40个城市出台限购措施,有效控制了房地产市场的不规范行为和房价、地价上涨过快的势头。

  时间来到2015年,在多重因素之下,我国房地产市场迎来了一波上涨行情,多城地价、房价大幅攀升,销售数据也刷新纪录。为给火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从2016年国庆开始,新一轮调控来袭,限购、限贷、限价、限售等各种手段出炉。

  也是在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房住不炒”,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一边是政策层面的房住不炒,另一边则是对住房制度进行改革、深化和升级。

  过去多年,为了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我国各地先后推出了“安居工程”“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2011年开始,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速。2015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健全以市场配置为主、政府提供基本保障的住房租赁体系。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十年来我国累计完成投资14.8万亿元,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5900多万套,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帮助1.4亿多群众安居。

  2022年,中共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房住不炒”“租购并举”,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新的发展周期,随着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以及三年疫情下我国宏观经济受到影响,收入预期发生改变,房地产供求关系已经发生重大深刻变化,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更好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成为新发展时期的重要议题。

  因此,从2023年8月底开始,各地密集执行“认房不认贷”,取消或松绑限购,降首付、降利率,下调存量房贷利率,逐渐取消土地限价、商品房限价等,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控潮。

  不仅行政措施调整与优化,值得关注的还有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继续探索。

  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新模式此前已经被多次提及,“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等都是关键词。而在新周期新形势下,新模式又有哪些新内涵?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会议明确了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突破点,城中村改造、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基础设施的“三大工程建设”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点突破方向,也是未来金融支持房地产的主要领域。

  无论是“房住不炒”还是建设保障性住房,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都是让房地产市场回归到居住消费的本质:一方面,增加保障房的供应,实行封闭管理,满足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需求;另一方面,在商品房领域,回归商品属性,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实现房地产供应双轨制,有助于推动房地产行业发展新模式的建立。

  采写/新京报记者 段文平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