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来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更可老有所为

发布时间:2024-09-11 18:14:08 来源: sp2024091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各地积极推动老年教育,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助力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让老人们生活变得充实、快乐。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教育也逐渐迎来新的挑战。如何助力并推动有意愿有能力的老人继续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成为下一步老年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

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老年教育的基础也是最广大老年人的基本需求。近年来,各地整合政府、社会机构资源推动老年教育快速发展,包括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开设老年大学、长者之家等。开设的课程囊括歌舞乐器、文学艺术、手机电脑操作等,满足了老年人安全需求、社交需求。部分地区还采取“参观+体验+讲座+研讨”的方式,定期组织老年人了解科技前沿发展动态,助力老年人走在数字时代的潮头。老年教育从个别群体向普惠化延伸,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的老年教育。

然而,随着新进入老年人行列群体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升,对老年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老年教育在实践操作中大多还停留在“归属感和尊重”层面,而对“自我实现”的探索深度不够、办法不多,在满足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上相对存在空缺,未能将老年人的各种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事实上,部分有能力有意愿的老年人并不满足于交际娱乐、科学普及等基本教学内容,而是希望获得更具专业性、实用性的知识。这就要求老年教育将自身作用发挥和社会服务效应体现到经济社会的“大路”上来,为老年人创新创造提供更多机会。

助力老年人自我实现并非仅为满足少数群体的需求,其也符合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发展需求。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手段。“银发人才”资源的开发将有助于补充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创造更大价值并减轻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年教育的发展视野和发展路径要融入到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要求上来,将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素养及学习需求的老年人聚集起来,让有服务社会意愿的老年人也能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

当前,适老化服务成为社会关注关爱老年人群体的重要举措。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应关注老年人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需求,让有意愿有能力的老年人不仅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更能老有所为。

(责编:尹深、曲源)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最大程度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 无障碍成为城市美丽的风景

最大程度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发布时间:2024-09-11 18:14:09 来源: sp20240911

原标题:最大程度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招。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进改革开放,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更好地利用这一动力机制,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最大程度释放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潜能。

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问题,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两者要协同发力,发挥好积极财政政策扩需求、稳预期的作用,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从中长期看,应着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要通过创造巨大的改革红利,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一是深化生产要素配置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完善市场准入、产权保护和交易、数据信息、社会信用等方面的基础性制度,促进数字资源开发利用。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实现要素依靠市场自主定价、有序流动,以及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的目标,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二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中等收入群体在人口中的占比,不断增加国内消费能力,加快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消费市场。三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明晰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基础上,探索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撬动作用。四是加快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逐渐破除二元壁垒,推动社会保险全国统筹,不断满足居民教育、就医、养老、托幼等需求。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释放发展潜力,缩小贫富差距。

第二,推动制度型开放,深度参与全球分工合作。进一步推动新一轮开放,特别是制度型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加强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与全球高水平制度安排对接,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二是真正建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三是以稳步扩大中间品出口为抓手,强化产业分工合作,促进形成高效跨国生产网络,培育我国的跨国企业。

第三,推进生产力布局调整,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集聚。一是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补上农民工等外来人口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保障进城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就业培训。二是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加强与提高人口密度和集聚效应相适应的产业发展与城市管理能力建设,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集聚,为大规模创新发展创造条件。三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市场建设。促进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融合互动,在条件好的地区促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

第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紧跟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伐,抓住时代机遇,释放科技助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是建立完善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鼓励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运行机制和支持基础研究的创新激励机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二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机制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化贯通机制,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三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抢占战略制高点。四是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五是加快构筑国际基础研究合作平台,不断强化国际科技合作。

第五,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筑牢人才大国根基。一是不断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加快出台鼓励生育系统化支持政策,努力提高人口出生率。二是不断培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多样化、多层次人力资源,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供需对接,把人才培养链条延伸到产业一线,使学有所用。三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推进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注重依托重大人才工程,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四是采取多样化的引智方式,加快建设全球人才高地。五是完善退休制度,鼓励延迟退休,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不断释放中老年人口质量红利。

第六,更好地统筹发展与安全,切实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不断提高经济体系的韧性,增强应对系统性风险的能力,防止现代化进程因系统性风险而迟滞或中断。一是处理好地方短期化债与长期发展的关系。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重债省要一边化债,一边谋求发展,其他地区要在高质量发展上能快则快,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二是加快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健全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完善长效机制。三是全面加强监管,严格财政监管,加强财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四是坚持系统观念。找到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统一的方式方法,在高质量发展中妥善化解风险。

总之,要聚精会神做好自己的事,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通过辉煌成就和铁的事实,让唱衰中国的各种奇谈怪论不攻自破。

(责编:杨曦、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