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驻华大使:文化交流要成为意中交往核心

发布时间:2024-09-05 22:13:03 来源: sp20240905

   中新网 杭州10月26日电 (童笑雨)“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文化交流需要成为意中交往的核心。”日前,意大利驻华大使安博思接受 中新社 记者采访时表示,意大利和中国是拥有世界遗产数量最多的两个国家,有责任加强遗产保护交流,推动文明间的对话。

意大利驻华大使发言。主办方供图

  10月24日,“中意世界文化遗产地结好论坛”在浙江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世界文化遗产地开幕。现场,中意两国文物部门代表、专家代表围绕中意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经验开展对话。安博思表示,此次论坛是加强两国文化交流的一次典范。

  中意两国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虽然分处东西方,但数千年来文化交流不曾间断。此次参与论坛交流的中意世界文化遗产地,都是“牵手结好”的伙伴。

  2019年,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与维罗纳城,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与朗格罗埃洛和蒙菲拉托葡萄园景观缔结友好关系。颐和园与哈德良和埃斯特别墅,苏州古典园林与威尼斯及其泻湖也就“结好”达成初步共识。

  安博思表示,意中两国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建立了非常牢固且重要的合作关系。早在2004年,意中两国就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今年9月,意大利副总理兼外长塔亚尼访华期间,两国重申了保护和加强文化遗产对话与合作的意愿和承诺。

  他认为,此次论坛,是加强两国对话与合作的宝贵平台,旨在共同推动世界遗产的保护、开发,将推动跨文化交流以及两国人民关系取得进一步进展。

  “当然,最重要的是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安博思说。他认为,如何将世界遗产“活化”,从而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发展中是至关重要的。有些遗产地鲜为人知,但通过合理的利用和开发,不仅能吸引游客,还能开发遗产地的潜力。

  多年前,安博思曾到访杭州,他感慨,如今的杭州比记忆中更加美丽,其中以西湖尤甚。“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和景点之一。”安博思表示,西湖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共处的典范,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中华文明的伟大、美丽与和谐。

  据悉,此次“中意世界文化遗产地结好论坛”是在国家文物局、意大利文化部指导下,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文物局、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主办,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承办。(完)

【编辑:刘阳禾】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中国娃娃鱼之乡“护鲵记”:从难得一见到“鲵丁兴旺” - “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相处”(共建“一带一路”联合采访)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中国娃娃鱼之乡“护鲵记”:从难得一见到“鲵丁兴旺”

发布时间:2024-09-05 22:13:04 来源: sp20240905

   中新网 江西靖安6月29日电 题:中国娃娃鱼之乡“护鲵记”:从难得一见到“鲵丁兴旺”

   中新网 记者 李韵涵 姜涛

  “以前我们观测到一尾野生娃娃鱼是一件令人振奋很久的事,现在我们时常能观测到‘老中青’不同年龄的大鲵一同出现。”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源保护科科长彭勇告诉记者,在江西靖安,曾经难得一见的大鲵种群已经“鲵丁兴旺”。

  28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西主题采访团走进中国娃娃鱼(大鲵)之乡江西靖安,探访靖安县娃娃鱼研究所,看靖安如何守护这个古老又神秘的物种。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的两栖类动物,因为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所以素有“活化石”之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国际上广受关注的重要物种之一。

  “娃娃鱼在幼年时期是通过鳃呼吸,对水质要求极高,若水质不达标,不仅娃娃鱼的食物来源不充足,也容易让娃娃鱼生病导致无法生存。”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小红在接受 中新网 记者采访时表示,栖息地环境的变化曾导致娃娃鱼野生繁育遇到种种困难。

  1974年,靖安县发布了第一份娃娃鱼保护公告,并在同年成立了娃娃鱼研究所。记者走进靖安县娃娃鱼研究所看到,所内不仅有科普馆,还有许多个户外野生环境模拟养殖池,仔细探寻发现,一尾尾娃娃鱼正伴随着溪流声,隐匿于草畔与石头缝隙间,昼伏夜出的它们正等着夜幕降临便出来觅食。

6月28日,在靖安县娃娃鱼研究所内,一条身长1.6米的大鲵正在缓缓移动。李韵涵 摄

  再往研究所深处走,便可看见位于地下的室内养殖池,只见一尾身长1.6米的娃娃鱼正缓缓移动着,激起一圈圈水波纹。

  “这条娃娃鱼的寿命已经超过了60岁,是在研究所刚成立的时候,由当地村民在山涧发现并送来的。”罗小红表示,娃娃鱼体长一般为1米左右,野生状态下可存活120年。

  数十年来,这尾“元老级”娃娃鱼与研究所共同成长,靖安县娃娃鱼研究所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娃娃鱼的保护有了进一步的成效。目前,该研究所有着各类养殖池1.5万平方米,生存繁育着2万尾的娃娃鱼。

  在靖安境内,遍布着诸多仿生态繁殖沟,这些看似普通的“小水沟”是娃娃鱼成功繁殖的关键。从1996年到2004年,靖安成为中国第一个掌握大鲵人工繁养技术、并第一个成功人工繁育出大鲵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的地方。2005年以来,靖安县不间断增殖放流,累计增殖放流纯种大鲵鱼苗2万余尾。

6月28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西主题采访团走进靖安县娃娃鱼研究所,图为研究所内的仿生态繁殖示范区。李韵涵 摄

  “我们一直坚持纯种养殖,不仅模拟野外环境,养殖所用的水都从山上的溪水引流过来,食物也是使用河里的活鱼活虾。”罗小红称,娃娃鱼研究所采用的是人工和生态相结合的繁育技术。

  在连绵起伏的九岭山脉间,“江西大鲵”的发现让靖安县多年的野生大鲵保护工作有了“生态回响”。2022年5月份,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相关课题组将在江西靖安县内发现的纯种野生大鲵描述为新物种——江西大鲵。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首个野外纯种娃娃鱼种群,也是中国首个可记录大鲵完整自然生活史的野外种群。

  据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杞山保护管理站负责人占德洋介绍,这几年来,江西大鲵的生长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仅在大杞山金家水系6公里长的流域内就生存着500尾至700尾的野生大鲵。

  近年来,靖安县进一步加大大鲵保护和科普力度,并将大鲵产业纳入到全域旅游框架中。2023年,江西大鲵文创体验中心正式开业,一批又一批的游客、青少年前来探寻大鲵的故事。

  “只有懂‘鲵’,才能爱‘鲵’。”靖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袁世虹说,希望通过各类宣传宣教、旅游项目,让大家充分了解大鲵文化和生存现状,带动更多人自觉参与到保护大鲵的行动中来。(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