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建设加速推进 为能源保供和经济稳增长注入“绿色”动能

发布时间:2024-09-08 20:13:40 来源: sp20240908

当前,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建设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投资快速增长,进一步夯实了能源保供基础,为经济稳增长注入了“绿色”动能。其中,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正加快推进,第一批大基地项目已进入投产高峰期。

“规划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是‘十四五’时期新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支撑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4.04亿千瓦,同比增长20.8%,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9.9%,再创新高。其中,风电4.04亿千瓦,光伏发电5.36亿千瓦。今年1至10月,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33万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1.8%。其中,风电6968亿千瓦时,光伏4898亿千瓦时。

12月10日,中国广核集团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成为我国在运最大陆上风电基地。该项目共安装701台风电机组,一期100万千瓦风电项目已经于2022年6月投产。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超100亿千瓦时,减少标煤消耗约29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2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34.5万亩。

11月29日,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治沙项目——三峡集团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并网发电,年均发电量约41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23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319万吨,修复治理沙漠面积10万亩。该项目同时打造了全球首个商业运行的兆瓦级钙钛矿光伏项目,实现了钙钛矿光伏组件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的加速投产对于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具有重要作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有助于在总量上增加清洁电力供应,加大电力保供力度,更好适应冬季期间的高峰用电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在能源结构上进一步推动风光互补,降低清洁能源供给的不确定性,确保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值得一提的是,可再生能源装机高增长的背后是投资的快速增长。据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介绍,今年前8个月,非化石能源重点项目投资在全国能源总投资中的比重超过四成。太阳能发电完成投资额超过3500亿元,其中,湖北、广东、云南、新疆4个省(区)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速均超过200%。内蒙古一批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项目稳步推进。广东、海南、福建等地在建核电项目全面推进。双江口、玛尔挡等重点水电项目进入土建施工高峰期。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清洁能源投资完成额1926亿元,同比增长26.63%,环比增长9.37%。清洁能源建设投资增量对全国GDP增量的贡献指标同比和环比均保持上涨。

董万成表示,当前,能源领域有力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投资增速保持较高水平,发挥了扩内需、稳投资、促增长、保安全的牵引支撑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对经济稳增长意义重大。”孙传旺说,有助于进一步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释放可再生能源的规模经济性,加速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经济增长新动能;有利于辐射带动基础设施、节能环保等相关产业投资,有效拉动经济增长;有助于统筹能源安全保供和绿色低碳转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助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责编:王震、吕骞)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以赛育“创” 海归团队跑出“加速度” - 从未来产业探讨产业未来 江苏省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以赛育“创” 海归团队跑出“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4-09-08 20:13:41 来源: sp20240908

观众在第十六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成果展示活动上参观。 王建康摄(人民视觉)

7月12日,2024中国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广西南宁举行,遴选出50个项目进入大赛创新创业榜单。近年来,全国多地举办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双创比赛,成为留学人员团队展示风采、交流技术的重要平台。如今,这样的比赛集聚高层次人才,在赋能科技创新、帮助创业团队对接市场与资本的同时,也是地方引才的重要渠道,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汇聚智力资源。

搭建国际人才交流平台

年轻赛事迸发活力、“老牌”赛事创新不停。从“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到近年来吸引颇多关注的欧美同学会“双创”大赛、中国海归创业大赛……这样的赛事正集聚更多创新要素,在打造协同开放平台、发挥资源互通作用等方面做出探索。

以2024中国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为例。作为第26届中国科协年会的收官活动,这一赛事聚焦产业发展前沿,搭建国际人才交流平台,以期促进更多科技创新资源从海外走向中国,增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匹配度和黏合度。

据赛事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赛事扩大区域覆盖范围,在东盟、南美首次设立赛区,参赛项目数、海外项目占比、非华裔参赛者人数创历史新高。“本届大赛设置了生命健康、绿色低碳、数字经济、先进制造、未来产业与文化创意5个赛道,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等地区设立了14个赛区,面向全球征集到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2032个科创项目。经过各分赛区遴选,共有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136个优秀项目来到总决赛现场,其中非华裔参赛者占比40%。”赛事相关负责人说。

赛事平台覆盖范围拓展,市场化机制也在完善。南宁多家创投机构参与其中,帮助创业者赢得资本青睐。这一连续举办9届的赛事,已吸引了7400个创新创业项目,其中许多团队在参赛过程中找到了有合作意向的投资方。

聚焦前沿技术未来产业

除了发挥海归优势、为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创建平台载体,举办赛事本身也是地方引进人才、吸引优质项目落地孵化的重要渠道。

今年4月,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第七届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总决赛展开角逐。来自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智能制造与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22家创新企业同台竞技,争夺冠亚季军。这22个团队,一路从3164个项目中“过关斩将”,堪称精锐。

聚焦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第七届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总决赛现场涌现出一大批高水平创新成果。例如,成长于北京昌平区生命科学园的一家生物医药公司,带来全球首创的肿瘤靶向药荧光显像剂,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相关临床痛点;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一家新材料科创企业,在全球首创钙钛矿量子点原位制备技术,大幅提高了原材料利用率。

作为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主要协办单位之一,中关村国际孵化器一直密切关注赛事中拥有前沿技术的海外人才团队。中关村国际孵化器相关负责人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赛事引才已成为孵化器遴选创业项目的重要方式。在高水平的双创赛事中,具备引进落地价值的初创团队不断涌现,一些高水平技术团队常在同一时间收到多个孵化器抛出的橄榄枝,人才择良木而栖,考验的是不同地区引才政策的真实成色。

创新人才项目孵化模式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多类型的双创赛事客观上为海归团队和地方引才提供了“双向选择”的平台。对于根基不深的初创团队而言,创业赛事汇集众智,也是团队间取长补短的好机会。具备“硬实力”的团队最终会走到最后。

双创赛事数量多、类型难免趋于相似,如何立足当地发展特点,让赛事特点更鲜明、引才方向更精准,这对各地以赛带创、以赛促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江苏,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已举办了16年。就在上周,2024年(第十六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完成各项议程,举行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数据显示,苏州今年已完成创业周签约项目2277个,较2023年增长8.53%。其中,创业投资项目2135个、创新合作项目142个。作为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的联动引智品牌,“赢在苏州·创赢未来”国际创客大赛同期举行。今年,大赛进一步优化赛区设置和比赛机制,举办了国内赛、海(境)外赛、县级市(区)海外直通赛22场,征集到项目1300余个。通过人才项目离岸孵化等新模式,苏州近年来在全球设立了21家创客育成中心,今年还将在德国杜塞尔多夫新设1家育成中心,覆盖海内外的人才项目育成体系正在形成。

值得关注的是,在苏州发布的2024版人才政策里,还首次系统制定了《苏州市人才分类认定目录》,形成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紧缺人才、储备人才、通用人才有机衔接、金字塔型的梯次认定体系,聚力引育各领域人才。给予顶尖人才顶级支持,提供3000万至1亿元项目资助和全方位最优保障,以更大力度、更多诚意、更暖服务拥抱国际精英、全球创客。

(责编:李依环、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