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观澜)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客家祖地”龙岩有何可为?

发布时间:2024-08-20 13:21:34 来源: sp20240820

  【港澳台专线】(台海观澜)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客家祖地”龙岩有何可为?

   中新社 龙岩1月11日电(记者 张金川)连日来,位于福建龙岩漳平市永福镇的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交流中心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将打造台胞台企服务中心、海峡两岸产品展示展销中心、闽台青年交流中心等为一体的交流平台。

  该项目所在的永福镇,是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核心区,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成为台商个体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乡镇,被誉为“大陆阿里山”。而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自2016年起已连续7年在大陆28个台创园建设发展考评中获得第一名,“大陆阿里山”也成为了闽台农业交流合作的典范。

  在正于龙岩举行的龙岩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龙岩市政府明确提出,坚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持续打响“海峡客家”“大陆阿里山”品牌,助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2023年10月24日,第一届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大会在福建龙岩漳平市举行。  中新社 记者 张金川 摄

  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交流中心项目去年10月开工,总投资6300多万元人民币。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相关人士告诉 中新社 记者,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大陆28个台湾农民创业园中两岸农业交流功能最完备、服务最规范的平台,也将成为今后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大会的重要承办地。

  过去一年,龙岩市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在大陆首创向台农发放林下经济不动产权证,并成功举办第一届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大会。

  从2024年龙岩市政府工作报告可见,该市将积极发挥近海临湾、客家祖地、重点侨乡等优势,主动融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办好海峡两岸机械产业博览会等经贸活动,深化现代农业、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合作,促进龙台优势产业链深度融合;高质量建设漳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加快推进台湾特色小镇等项目,壮大花卉、茶叶等特色产业,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两岸融合发展中探索龙岩实践。

2023年9月24日晚,以“两岸客家亲 中华心连心”为主题的第四届海峡客家中秋文艺晚会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的环兴楼内举行。  中新社 记者 张金川 摄

  地处福建西部山区的龙岩市,是海内外著名的客家祖地、重点侨乡和台胞祖地,龙台两地客家文化同根同脉、一脉相承。

  基于此,该市拟深化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办好海峡两岸定光文化节、棒球文化节和海峡客家中秋文艺晚会,常态化开展寻根谒祖、族谱对接、信俗交流等活动,增进两岸情感认同。

  “血缘是根,文化是魂。”龙岩市政协委员、永定区政协副主席黄秀文认为,建设“客家人族谱对接与寻根平台”,理清脉络源流,巩固宗亲感情。

  黄秀文建议,龙岩市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着力祖地文化引领,创新两岸客家文化交流,助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强对客家民系、龙台客家渊源关系等问题研究,建立龙台客家族谱数据库和网上可查询系统,加深两岸客家对“根、祖、脉”更加广泛的认同。

  在同期举行的龙岩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龙岩市政协主席李桂义强调,贯彻落实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要求,开展深化龙台文化交流融合调研,助力“两岸一家亲,龙台亲上亲”。(完)

【编辑:付子豪】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专家学者聚海南共商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 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 战斗在反腐败斗争一线(中央和国家机关创建模范机关标兵单位)

专家学者聚海南共商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发布时间:2024-08-20 13:21:35 来源: sp20240820

   中新网 琼海10月13日电(记者 符宇群)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长邓启江13日在海南琼海表示,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将以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为重点,开展南海重点区域及重要航线深海考古调查,联合多学科深入推进南海历史航线航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等相关研究。

  第四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论坛13日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召开。会上,专家学者就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发掘、研究、保护与利用等相关研究成果展开分享和交流。

10月13日,第四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召开。图为开幕式现场。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供图

  南海海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邓启江介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持续推进、成果显著。目前,我国在南海已经发现138处水下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西沙群岛大概100余处,另外在广东、广西以及南沙群岛也有发现部分水下遗存。

  邓启江说,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调查对于我国深海考古的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的意义。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将于2024年3月-4月开展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第三阶段考古调查,编写出版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考古调查报告,将深海考古纳入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变迁为主题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申报。

  在当天的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海南面向南海海域,作为拥有丰富水下文化遗产的大省,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海南在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平台的建设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长辛礼学介绍,该馆开馆以来不断完善展览体系,其中有37个原创展览与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在展览方面,该馆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不断增强与境内外文博单位及机构的文物展览与学术研究交流合作,重点做好文物研究展览、国际交流合作、水下文物考古保护等方面工作,着力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打造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平台,促进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民间交流与人文往来。

  “海南省非常重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文物局目前已在海南设立水下考古南海基地,这是国内目前比较综合的一个面向海洋考古的科研教学培训基地。”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炜受访时说,目前中国与东南亚等国家地区在水下考古方面不断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依托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南海基地以及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等重要平台,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开放背景下,未来海南在大型沉船的修复、出水文物的修复保护与研究、国际交流与培训等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