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古今一脉传唱长江之歌

发布时间:2024-08-15 20:56:30 来源: sp20240815

  浩浩长江万古流,阵阵涛声歌不休。

  从雪山上冰川滴落的序曲,到川江号子回荡峡谷的壮歌,至崇明岛奔流入海的尾声……长江用千百种旋律滋养着中华大地,也丰富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多样性。

  在拥有152公里长江岸线的江西九江,古曲雅韵从浔阳江头穿越千年,正在演绎新的时代乐章。

  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了解当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情况。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我们一起来到长江岸边,寻文脉中的历史记忆,观水脉里的万里山河,听民族血脉里代代相传的长江之歌。

  文脉里的历史文化印记

  长江之长,不仅在空间上的长度,也在时间上的跨度。

  海陆更替、沧海桑田,漫长岁月里,长江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演变为文明摇篮。长江上游的宝墩、三星堆、金沙遗址,中游的屈家岭、石家河遗址,下游的河姆渡、凌家滩、良渚遗址……“满天星斗”汇聚成文明的曙光。

  沿江回溯,诗词为舟,江水中有李白“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释怀,有杜甫“月涌大江流”的感叹,也有张若虚“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哲思。仅《全唐诗》中,就有一万多首与长江有关,占全部诗歌的五分之一。

  近代以来,长江边响起了辛亥革命的呐喊、武昌起义的枪声。红军在长征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前赴后继、血洒长江。渡江战役中,长江又见证了人民军队“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气势磅礴。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今年7月,《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公布,用长江文化蕴含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固本培元。一脉承古今,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愈发凸显。

  水脉里的山水人文画卷

  从王勃登临滕王阁远眺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到范仲淹笔下“衔远山,吞长江”的岳阳楼之大观,长江的水脉,沁润了诗意的文脉,串联起万千自然景观。

  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从这个角度看,长江的水脉,亦是沿岸的命脉,滋养着多彩的人文图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

  作为江西省唯一濒临长江的城市,九江揽长江之壮美、鄱阳湖之瑰丽、庐山之奇秀。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九江在2200多年建城史中积淀了宝贵的文化资源。山水形胜与人文风韵交相辉映,是九江厚重的“家底”,也是文旅融合的“富矿”。

  走在九江的长江生态岸线,江面烟波浩渺,江岸绿意葱茏,琵琶亭、锁江楼串珠成链。今年9月底,“悠游浔城”旅游公交专线正式开通,山水人文不止于观,更可深度游览、沉浸式体验。位于九江的黄庭坚故里,修水县双井村聚力建设“旅游+产业+文化”名村,在山水间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留得住青山绿水,也记得住乡愁。

  生态兴则文明兴,守护好一江碧水,一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美丽画卷在长江两岸绘就。

  血脉里的民族精神力量

  展现上善若水的智慧,融汇至柔至刚的力量,滔滔长江水,增进了文化认同、赓续着民族精神。

  横向看,长江是包容的。一级支流有700多条,流域面积超180万平方公里,长江绵延6300余公里,不改东流入海之志。

  纵向看,长江是创新的。古老的河床上奔腾着新鲜的水流,长江不停歇,创造不止步。

  “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负重前行的纤夫,还有三峡工程等国之重器背后的建设者、奋斗者……古往今来,长江儿女不仅共饮一江水,也同筑一片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

  继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之后,2021年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13个省区市。一年多来,从建立工作机制到制定方案、规划,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高质量推进,从深入挖掘到系统阐发,中华文化标识的传播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今年7月,在江苏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江苏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

  由点及面,协同推进,浩荡前行的长江,也是民族复兴的血脉。

  策划:杜尚泽

  撰文:邝西曦

  编辑:王靖远 安博文

  校检:吴玥

  图片来源:新华社

  摄影:谢环驰

  视觉:虞东升 徐亮 李琰

【编辑:邵婉云】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2023年长沙经开区惠企政策兑付资金超22亿元 - 品牌引领、价值提升 业界聚焦国资国企品牌建设

2023年长沙经开区惠企政策兑付资金超22亿元

发布时间:2024-08-15 20:56:32 来源: sp20240815

   中新网 长沙2月28日电 (记者 唐小晴)2月28日,湖南长沙经开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大会在长沙召开。会议透露,2023年全年,长沙经开区惠企政策共兑付资金22.19亿元,包括本级资金18.20亿元,上级资金3.99亿元。

会议现场。长沙经开区供图

  惠企政策是锚定产业发展方向、引导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长沙经开区现行惠企政策共15项,分为产业发展、人才支持、金融帮扶、招商引资、效益提升、审批服务和绿色发展七大类。当日,大会还集中梳理发布了“长沙经开区一揽子惠企政策包”,覆盖企业从落户审批、项目建设、孵化培育、成长壮大的发展全周期。

  长沙经开区是湖南首家国家级经开区。2020年,湖南自贸试验区获批,长沙经开区成为长沙片区核心区块,迈入“两区”叠加时代。园区形成了三一集团、山河智能、中联工起、铁建重工和五新隧装等龙头企业齐聚的“世界级”产业现象,集聚了上汽大众、广汽三菱、三一重卡、北汽福田等整车企业及博世长沙、住友橡胶、索恩格等知名汽车产业链企业。

  近年来,长沙经开区致力“建设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出台了人才、金融、科技创新等“一揽子”惠企政策。“这些惠企政策的落实,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上更踏实,在投入新产品研发上更有底气。”作为惠企政策兑现代表,山河智能总经理夏志宏表示,山河智能先后申报并获批了系列资金支持项目。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湖南锚定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目标,以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塑造发展新优势。长沙经开区开始以“以亩均论英雄”,围绕制造业产业升级需求,在土地要素资源缺乏背景下,聚焦园区土地存量运营和企业转型升级,打造数据赋能转型先导区,助力企业向“智能化”转变。

  会上,长沙经开区还对10家亩均效益领军企业表彰对象进行了颁奖并集中兑现了惠企政策。为“盘活三资”,向存量要增量,向增量要效益,长沙经开区今年年初正式启动新一轮的亩均效益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惜地如金”,采取“腾笼换鸟”、二次招商、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新兴产业用地等方式,加快实现存量土地亩均效益的“原地倍增”。

  长沙经开区还狠抓项目引建,产业转型提速提档。2023年,园区招引产业项目82个,总投资292.7亿元;30个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18.76亿元,完成率117.2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居长沙市国家级园区第一。(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