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美丽中国的厦门样本

发布时间:2024-07-27 11:52:19 来源: sp20240727

  中新社北京2月23日电 题:解码美丽中国的厦门样本

  中新社记者 庞无忌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有天蓝海阔、有白鹭点点,如今的厦门“山水海城”相融共生,“美丽”已成为一张城市名片。但这张名片并非轻易可得,它的背后不仅是一场36年的蜕变,还隐藏着美丽中国建设的“密码”。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他提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厦门样本是美丽中国图卷的重要部分,对解码美丽中国建设路径有着独特意义。在造就“鹭岛蝶变”的厦门实践中,离不开三组关键词。

  从发展到保护

  故事缘起于一对难解关系的明确:发展经济与保护自然孰轻孰重?其背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人与自然关系的博弈。

  30余年前,习近平在厦门工作期间就给出了明确答案。“能不能以局部的破坏来进行另一方面的建设?我自己认为是很清楚的,厦门是不能以这种代价来换取其他方面的发展。”

  方向的明确是一切转变发生的前提。1988年3月,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习近平主持召开“综合治理筼筜湖”专题会议,提出了“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开启了筼筜湖的重生之路。

资料图:航拍厦门市中心的筼筜湖以及依湖而建的公园。 王东明 摄

资料图:航拍厦门市中心的筼筜湖以及依湖而建的公园。 王东明 摄

  经过多年治理,昔日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筼筜湖变身为白鹭翩跹的“城市绿肺”;在城市变迁中消失的厦门老八景之一“筼筜渔火”,又以“筼筜夜色”的新貌重返。

  从发展优先到保护优先,受益的不仅仅是厦门。在北方,曾经严重沙化风蚀的锡林浩特草原“绿进沙退”,田园牧歌的诗中场景重回人们视野;曾经吞噬人类生存空间的“恶魔”毛乌素沙漠,已快要从陕西版图“消失”。在江南,矿山修复让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辉埠镇岩石裸露、满目疮痍的矿山复绿。在华东,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和将乐县探索“碳票”“林票”等制度,祖祖辈辈靠砍树卖钱的居民,现在不砍树也有收益。

  从“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再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近,发展与保护不再相互对立。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从山顶到海洋

  去年7月,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从山顶到海洋强调的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系统观和整体观,这也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有别于许多其他国家的一大特点。

  在厦门实践中,最核心的做法之一是开展湾区综合治理。海湾整治是系统工程。厦门市开展了拆除内湾海堤、退垦还海、养殖清退、岸线整治修复等工作,设置纳潮口以增加湾内纳潮量,提高海湾水体交换动力,改善海域水质。通过综合治理,让海水“活起来”,厦门市政协原副主席潘世建说,这种做法在世界城市中少之又少。

  厦门还统筹岸线生态化、红树林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湾区整治、退田还海、开堤纳海等工程,提高保护修复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

  厦门实践是中国近些年系统性、整体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国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治沙、净水、护草、造林等工程陆续落地;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过去十年,中国为全球贡献约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

  从中国到世界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定位,为中国与世界标注了新的方位坐标。

  西方国家在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走的大都是高资源消耗、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这种过度向大自然索取的行为,导致每年的“地球超载日”不断提前。中国所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中的经验也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

  今日之筼筜湖,已成为国内外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综合管理成功范例。2007年以来,筼筜湖治理工作列入中国政府对外援助项目“海岸带综合管理”研修课程,面向全球100多个发展中国家、近2000多名官员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和经验推广。

  今日之厦门,已成为全球海湾型城市高水平生态修复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2023年11月,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考察了下潭尾红树林,高度肯定厦门生态与经济之间取得的平衡,期待其为国际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厦门样本”。

  今日之中国,已成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技术和新能源发展引领全球的先行者。绿色正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更亮眼的底色,绿水青山就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最美画卷。(完)

(责编:宋心蕊、赵欣悦)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这轮高温天气还将持续多久?它的成因如何?听气象专家分析 - 乡村赛事因何火出圈?“村BA”“村超”背后有这些故事

这轮高温天气还将持续多久?它的成因如何?听气象专家分析

发布时间:2024-07-27 11:52:20 来源: sp20240727

  央视网消息:中央气象台今早(6月14日)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今天白天,新疆南疆盆地和吐鲁番盆地、陕西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山东中西部、河南、安徽大部、江苏中北部、湖北大部、湖南西北部、四川盆地东部和北部、海南岛北部等地有35℃—36℃高温天气,其中,新疆南疆盆地和吐鲁番盆地、陕西关中、山东南部、河南中南部、安徽中北部、江苏西北部、湖北北部和西部、重庆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新疆吐鲁番盆地等地局地可达40℃以上。

  未来两天 华北高温暂歇 黄淮高温持续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符娇兰:6月12日到13日整体来说高温这个阶段是最强的一个时段,14日到15日受降水和弱冷空气的影响,可能华北这块的高温会有一个间歇,但是黄淮等地的高温仍将持续,从16日到18日整个华北黄淮等地高温会有一个再度发展的情况,可能上述地区还会出现35℃到39℃局地40℃的一个高温。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到,它主要还是受大陆的高压脊以及暖气团东移发展的影响,这个填色的阴影区显示大概是在1500米高度大气的气温,基本上就达到了24℃左右,受暖气团以及高压脊前西北气流下沉增温的影响,同时这一段时间华北和黄淮大部地区还是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它会有明显辐射增温的影响,那么受下沉增温和辐射增温共同的影响,导致华北黄淮等地出现了大范围的高温天气。

  预计今夏我国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

  对于本轮我国华北黄淮等地的高温天气,有人产生疑问,这样的高温天气是否会发展成常态?对此,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介绍了相关情况。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 郑志海:在全球变暖的这个背景之下,我国的高温总体上呈现出首发日期提前,高温的日数比较多,强度比较强的一个特征,预计今年夏季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是较常年同期偏高的,高温的日数也是比较多的,尤其是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和新疆等地的高温日数是比常年同期偏多。今年是在厄尔尼诺衰减这种年份里面,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非常强的,它控制的地方往往就会容易出现持续性高温的天气,所以今年的高温可能是比较严重。但是,它的高温会有明显阶段性的特征,就是在6月份的时候主要是华北、黄淮这一带的高温,那么到了盛夏以后,高温更多会转向南方。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