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科首次系统展示数字领域五“新”实践 “电科机器人1号”受瞩目

发布时间:2024-08-12 12:01:13 来源: sp20240812

   中新网 北京5月24日电 (孙自法 王雪姣)记者5月24日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科)获悉,在当天于福州开幕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中国电科首次系统性展示数字底座新技术、数实融合新实践、数据要素新价值、数字安全新方案、数字经济新赛道等五“新”的实践成效。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的中国电科展区。中国电科/供图

  中国电科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创见数字中国新图景”为主题亮相成果展览会,其中,“电科机器人1号”人形机器人出场亮相颇受瞩目。

  “电科机器人1号”不仅可以轻松搬运箱子,还能在斜坡、碎石地、草地等非平整路面稳定行走。它身高164厘米,体重60公斤,最大行走速度5公里/小时,阶段性突破了人形机器人的仿生结构设计、高动态运动规划和全身动态平衡控制等关键技术,可在工业制造、安防巡逻、应急救援等领域进行拓展应用。

“电科机器人1号”人形机器人展示。中国电科/供图

  “以物流场景为例,人形机器人可通过视觉识别和灵巧手抓取、更换物料,并通过导航自主完成开关门、上下楼梯等操作。”技术人员表示,人形机器人技术难度高、产业带动性强,中国电科聚合旗下十余家企业资源,发起成立机器人创新联合体,已构建出从基础器件、核心部件到整机集成再到应用验证的全链条生态基础。

  据介绍,数字经济新赛道方面,中国电科加快推进数字产业转型升级,除“电科机器人1号”等智能机器人外,中国电科还全面展示在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布局实践。

  数字底座新技术方面,中国电科打牢数字转型的技术基础,全面展示在基础软件、智能云和大模型等方面技术实力。

  数实融合新实践方面,中国电科通过集成的各类传感器、自动化设备和智能管理系统,让数字技术充分融入政务、公共安全、城市治理、智能制造、交通、水利等多领域,高效服务千行百业。

  数据要素新价值方面,中国电科通过完善数据要素发展机制,促进数据共享和流通,打通司法、空管、电力等行业数据要素,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和价值,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基本支撑。

  数字安全新方案方面,在数据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数据安全重要性日益凸显。基于数十种数据安全产品和服务能力,中国电科构筑“数据定义、数据管理、数据防护、数据共享”的闭环式数据安全能力模型。(完)

【编辑:胡寒笑】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河北深入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 - 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首个竣工投产项目正式并网送电

河北深入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

发布时间:2024-08-12 12:01:14 来源: sp20240812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着力解决百姓关心、涉及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优化教育医疗资源布局。”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推进医联体建设,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

  河北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省深入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多举措便利群众就医,多途径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发展壮大医养健康产业,吸引京津老人来冀养老就医,在对接和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

  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取消京津异地就医备案、推进京津冀医联体建设……“看病、养老更方便了。”在河北,越来越多的群众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带来的民生福祉有了直观真切的感受。

  全面取消备案,三地异地就医“一卡通行”

  “拿上咱河北的医保卡,在北京就医可以直接结算!”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人工服务窗口,韦玉海仅用几分钟就办完出院结算手续:住院治疗6天,花费4300多元,医保直接报销3000元。

  韦玉海来自河北石家庄正定县,是一名参保退休职工。自2010年确诊患肺部疾病后,他便往返于北京和正定进行定期治疗。

  “过去到北京看病,必须提前备案。一旦忘了,后面的手续就比较麻烦了。”韦玉海说,以前无法使用医保直接结算,只能自己先垫付,等出院后,再拿着病历、费用明细、住院收据及身份证、银行卡等回正定县报销,30个工作日才能到账。

  为方便群众异地就医,河北近年来积极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药机构扩面工作。2022年,河北省跨省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率达91.25%,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2月起,河北取消参保人员到京津异地就医备案手续。2023年4月起,京津冀三地全面取消异地就医备案,实现三地异地就医“一卡通行”。

  河北省医疗保障局参保登记和异地就医中心主任王瑞军介绍,自河北取消京津跨省异地就医备案以来,全省参保人员到京津就医直接结算达1077.44万人次。

  开展医疗合作,带动医疗水平持续提升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北京的优质医疗服务,真是太好了!”看到妻子接受手术后日渐康复,石家庄市民李红波轻松不少。

  2023年夏天,李红波的妻子右腿突然无法行动,辗转当地多家医院,被确诊为脊髓海绵状血管瘤,需尽快手术治疗。

  确认病情、组织专家会诊、与宣武医院专家团队远程商定治疗方案……李红波的妻子来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建设的宣武医院河北医院就诊,由宣武医院脊柱神经外科专家主刀,手术顺利完成。

  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河北引入京津高水平医疗机构合作共建。2021年6月,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河北医院正式落户石家庄。

  合作共建,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项目启动后,我们精准支援、重点帮扶,实现先进医疗技术快速平移,填补了河北省医疗机构神经系统专科能力方面的短板弱项。”宣武医院河北医院院长王玉平表示,宣武医院共平移43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河北省内22项空白。

  合作共建,带动了医疗水平提升。宣武医院河北医院脊柱神经外科主任刘建峰,是石家庄本地成长的医生。2022年,他被派往宣武医院进修半年。“我们从最基本的管理病人工作做起,到跟着专家盯手术,到最后主刀,进步很快。”刘建峰说,目前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已先后派出50余人到宣武医院进修学习。随着交流合作不断深入,两家医院的诊疗标准逐步一致,石家庄当地对疑难病症的收治能力明显提升。

  目前,河北已有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在石家庄、保定、张家口和秦皇岛落地建设,同时布局规划了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全省设区市实现京津冀医联体建设全覆盖,优质医疗资源持续增加。

  整合对接资源,医养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空间视觉技术模拟出海洋、森林等场景,伴着涛声和鸟鸣,视觉与听觉交互体验让人身心放松、心情愉悦……河北阜平京西康养中心视觉诊疗室内,68岁的北京退休职工许红梅正在接受改善睡眠的康养治疗。“平时一定少看手机,多散步。”治疗结束,主治医生不忘叮嘱。

  退休后从北京来到河北,许红梅看中的是太行山区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和河北持续提升的医疗服务能力。

  紧抓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机遇,河北近年来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以环京津区域为重点,整合对接资源,促进医养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2023年5月,以提供医养结合服务为主的阜平京西康养中心投入运营。“中心有健康门诊、膳食中心、活动室等配套项目,能满足老年人多种需求。”中心负责人宋铁锤介绍,他们与阜平县中医院开展互动合作,依托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就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同时,中心还与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打造医共体,通过专家坐诊与远程诊疗相结合,实现一线城市医疗资源下沉,为术后康复、有慢性病调理需要的老人提供健康服务,吸引了不少京津老人。

  目前,河北医养结合机构发展到789家,较5年前增长3倍多。“环京津地区的397家养老机构已实现‘养中有医’全覆盖,其中19家医养结合机构被纳入北京市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平台。”河北省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处长闫晓东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08日 01 版)

(责编:赵欣悦、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