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遂宁:“绣”出乡村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2024-08-16 19:50:10 来源: sp20240816

  黄海彦带领绣娘创作蜀绣作品。   刘昌松摄

  本报电  (魏琴)近日,位于遂宁市船山区永和家园的四川省非遗研学传习中心里,蜀绣非遗传承人黄海彦和数名绣娘围坐在一起,为一年一度的遂宁市乡村振兴蜀绣技能大赛创作参赛作品《“花开果成”荷花韵》。绣娘们手指轻捻绣花针,熟练地飞针走线,在锦缎上绣出一幅幅栩栩如生、清新脱俗的荷花图。

  多年来,黄海彦致力于弘扬民俗文化、传承民间艺术,创办了多家艺术工坊,在传统蜀绣的基础上,融入遂宁独特的文化元素,并吸纳其他名绣的精髓,研发百余种蜀绣产品,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黄海彦还把艺术工坊搬进乡村,免费帮助百余名农村妇女掌握刺绣技术,带动农村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做大做强蜀绣产业,让“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绣”出乡村幸福生活,助力乡村振兴。

(责编:杨虞波罗、李楠桦)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新春走基层)中华玉龙之乡“子午耍龙” 项目上演 - 四川宝兴县一河道内发现野生死亡大熊猫

(新春走基层)中华玉龙之乡“子午耍龙” 项目上演

发布时间:2024-08-16 19:50:11 来源: sp20240816

图为白天的舞龙表演。端木摄

   中新网 赤峰2月10日电(奥蓝 单德志)夜晚,绿色长龙亮着绿色的眼睛,在黑夜中游走行进;白天,伴随着秧歌等民俗表演,红色长龙变换着不同造型,引得喝彩阵阵。

  自除夕夜起,有着近300年历史、俗称“子午耍龙”的舞龙表演,又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三座店精彩上演了。

  赤峰市是“中华玉龙之乡”,1971年,这里出土了素有“中华第一龙”美誉的龙形玉器——红山文化代表性器物大型“C”型碧玉雕龙。

  内蒙古东南部地区民众都有过年耍(舞)龙的习俗,“中华玉龙之乡”也不例外。据介绍,乾隆八年(1743年),三座店街中心建起一处关帝庙,有庙即有庙会,舞龙、秧歌等表演项目随之应运而生。

  “子午耍龙”舞的是两条龙,一红一绿,又称为子午龙。红龙是火龙,白天舞,寓意给人间带来光明;绿龙为水龙,晚上舞,寓意风调雨顺。如今,每逢新春佳节,群众纷纷走出家门表演舞龙、参加庙会,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图为夜晚的舞龙表演。端木摄

  除夕夜太阳落山后,夜晚的舞龙表演拉开了序幕。绿色龙头由擎龙头者高举,镶有金色纹饰的绿色龙身、龙尾在其他人的舞动下随之摆动。每节龙骨均有蜡烛照明,远远看去,龙身的点点灯火与夜晚星光、路灯相辉映,分外夺目。巡演活动持续至夜间11时左右。

  大年初一的白日舞龙表演开始于约上午10点。在激昂、欢快的锣鼓声中,擎龙柱者手持龙珠引导长龙起舞。数十米长的彩龙时而“昂首啸天”、时而“入海破浪”、时而“龙逐宝珠”、时而“盘旋绕柱”,形态活灵活现。

  今年的“子午耍龙” 表演计划持续至正月十六。舞龙表演队伍由13人组成,都是当地村民。大家身着喜庆的服饰,头戴舞龙帽,手擎舞龙柱,辗转腾挪,精神抖擞。

  舞龙表演还特别把“玉龙故乡”的元素融入到表演中,并结合了武术动作,表演者舞姿矫健、豪迈威猛,引得游客、村民纷纷拍照留念。

  “今天看到了很多龙的元素,龙的象征以及龙的寓意。非常非常多!”游客成伟佳告诉记者,很多都是之前没见过的。“从中,我能感受到龙的精神,也感受到咱们这里浓厚的传统文化。”(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