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深阅读)

发布时间:2024-07-28 11:21:08 来源: sp20240728

  核心阅读

  我国西南地区分布着大片的干热河谷,高温低湿的气候条件,种粮食广种薄收,种芒果却格外香甜。干热河谷地区发展的密码,藏在独特的自然条件里,藏在因地制宜的发展方式里。转变发展思路,寻求竞争优势,做好长远打算,云南干热河谷地区的芒果产业正展现勃勃生机。

 

  在云南巍峨雄壮的高山峡谷间,大片干热河谷依偎着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等河流而生。这里因地处高温、低湿的河谷地带而得名,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坡上,农户广种薄收,不少片区都属于乡村振兴重点县。自然条件无法改变,群众增收问题如何解决?

  一颗芒果,化劣势为优势,让薄土长出生机,让热区成为热土。近年来,云南省着力在干热河谷地区发展热带水果种植业。自2015年起,云南省芒果种植面积连年增加,至今年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近日,记者走访云南热带水果芒果主要产区,探寻各地发展芒果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

  立足实际,热区种上热带果

  位于澜沧江干热河谷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陡坡峭石上绿意盎然,一棵棵芒果树在薄薄土层里扎稳了根。除草、套袋……农民褚小昌动作麻利。

  现在生机勃勃的果林,曾是连片裸露的荒地。“村子不是在高山上,就是在深谷里,气候干热,土地贫瘠,越垦越穷、越穷越垦,形成恶性循环。”褚小昌说。

  为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兰坪县大力开展易地搬迁。“搬出了大山,我们也离开了土地。今后的收入怎么办?地又怎么办?”那时褚小昌的担忧,在山区很普遍。

  热区发展,如何“稳得住、能致富”?安置点尚在建设时,兰坪县农业局副局长张海秋已几番思量: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立足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实际,兼顾生态和生产,以产业带动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干热河谷适合种植热带水果。芒果耐旱、经济效益好,既能增收还能保护生态。”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李永平说。2019年,兰坪县引进金芒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造5000余亩种植园区。同期搬进安置点的褚小昌,成了金芒果基地的一名种植工人。“刚开始哪敢上手修叶子,生怕剪坏了不结果。”而现在的褚小昌,“别说剪枝,连嫁接都会”。

  一片芒果地,农户多了3笔收入:除了劳务工资,土地流转给公司,能拿租金,村集体入股,还能拿分红。“现在每月4500元工资准时到账,一年收入近7万元。”褚小昌语气轻快,“土地没闲置,手里有闲钱”,家里家具电器轮番换了新,褚小昌在县城的生活稳定安逸。

  怒江东岸的临沧市永德县是云南芒果种植较早的地区之一。“冬无霜冻,夏无台风,永德出的芒果甜,纤维少。”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张世云介绍,不同品种的芒果,对生长环境要求有差异。老品种“椰香”因为抗风性较差,在沿海地区种植效果不理想,可引进到永德后,一结果子,满树“水灵得很”,又重新打开了市场。

  云南干热地区面广而散,生态脆弱,但立足本地实际,也有勃勃生机。2022年,云南省芒果种植面积约184.1万亩,位居全国第一,以芒果为代表的热带水果种植业,盘活了干热河谷土地。

  错峰上市,好东西实现好价值

  “盛果期每天订单上千,白天收的果,晚上就卖光。所以农户手中芒果有多少,我们就收多少。”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的芒果咋这么好卖?元江勤农水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苏永仁道出缘由:“元江芒果熟得早,别处还没上市,我们都快卖完了,当然销量好。”

  元江县地处干热河谷,适宜种植芒果。“但对元江芒果种植户而言,一度种果容易卖果难。”苏永仁回忆,“以前元江没种早熟品种,很多人家芒果成熟时,外地芒果也大批量上市;加上种植标准低,产品销路不畅,缺乏竞争优势。”

  “闷头种果不行,得先摸清市场需求。”几番交流打听,苏永仁动起了脑筋:5月初到6月底,海南芒果下市之后,广西芒果还未上市,是国产芒果上市空窗期。“芒果成熟需要高温和大量光照,那会儿大部分地区还达不到成熟条件。”苏永仁分析。

  “上市得早,品质还得好。”苏永仁精挑细选,瞧上了果肉清甜的早熟芒果品种。为确保品种适应干热河谷,苏永仁和少数果农先做起了小规模试验田。为节约引种成本,果农们从外地购买早熟品种剪下的枝条,嫁接到老芒果树上进行品种更新试验。

  3年后,经本土改良的早熟芒果“小金凤”实现5月上市。打好“时间差”,元江早熟芒果供不应求。“芒果普遍2元一斤的情况下,我们的早熟芒果一度卖到15元一斤。”苏永仁说,元江芒果如今远销新疆、东北等地。

  市场反馈好,越来越多的芒果种植户自主调整结构,种植早熟芒果。如今,元江县芒果种植面积近24万亩,年产量达23万吨,年产值约12亿元。早熟芒果正逐步成为元江农户增收、山谷增绿的招牌。

  “云南是我国芒果上市时间最长的产区,从5月中旬到12月上旬均有上市,供应期达7个月。”李永平说,从滇南元江到滇西兰坪,早熟、中熟、中晚熟、晚熟4个类型芒果错峰上市,保证稳定供应。

  呵护种质,产业发展后劲足

  一处早已落果,另一处熟得恰到好处,3000多棵芒果树高低错落,生长速度不一。“掌握种质资源,是芒果产业发展关键。”走在芒果种质资源圃间,丽江市华坪县有机晚熟芒果研究中心主任郭学红说。

  “品种好,经济效益才高。”郭学红深知,芒果产业长久发展,只找到单一好品种远远不够,“得消费者想吃啥,就能推出啥。”品种种类多,才能跟得上市场变化。

  这些年,郭学红辗转各地引种,改良种植技术,寻找适合华坪种植的品种,慢慢地,他积累下70亩各种各样的芒果树,卖了舍不得,怎么储存合适?郭学红念头一转:干脆就此建一个种质资源圃,既能延长种子寿命,留存种质资源,又能开展杂交育种试验。

  “对农户来说,芒果树15到20年左右就会老化,需要重新嫁接更新。”郭学红说,种质资源储备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产业持续发展的保障。

  意识到种质资源重要性,华坪县建设起芒果种质资源圃。郭学红带领团队反复试验,收集国内外芒果品种资源330个,种植不同品种果树3000余株,华坪种质资源圃成为目前国内品种最多的芒果种质资源圃之一。

  种果30年,郭学红见证着华坪芒果一步步攒起家底。“过去产煤的黑山,如今变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2017年之前,华坪县芒果种植面积还不到20万亩,现在已超40万亩。”在华坪,有8万人从事以芒果为主的绿色产业,户均收入18.6万元。

  不只华坪,历时20余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现已收集、保存早熟、丰产、反季成花等国内外芒果种质资源超1000份,为云南省芒果种植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水果受市场、气候影响,价格波动风险大,但优良的种质资源始终是产业持续发展的保证。”李永平说。

  本期统筹:栾心怡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31日 04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地评线】中安时评:坚定绿色转型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 国际锐评丨持续深耕中国市场,他们作出不约而同的选择

【地评线】中安时评:坚定绿色转型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07-28 11:21:09 来源: sp20240728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日下午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环境资源界委员要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上作出新贡献。要守牢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底线,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黄河岸边,秦岭深处,高原之巅,祖国的山山水水,见证着总书记的绿色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全党全国人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更好支撑和服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站在新的起点上,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根基。

  着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在浙江安吉,余村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再到“挣碳汇”,把好生态做成金名片,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路,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110多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更是节节攀升,沿着绿色发展这条路坚定向前,余村这座小村庄实现了美丽蝶变。绿色低碳发展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面向未来,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将生产方式转到更加注重节能环保低碳的轨道上来;要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企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加快推进绿色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数字技术的介入为生态治理全流程提供支撑,让精准识别、实时追踪环境数据成为常态,让及时研判、系统解决生态问题成为现实。从海漂垃圾重点监测、空气质量精准研判,到指挥中枢部署工作“点对点”、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审批“无纸化”,福建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平台依靠海量数据与强大算力,不仅能够高效监测、主动预警,还具备了科学分析、有效应对的功能,为生态环保工作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带来了更多帮助;在湖北石首,天鹅洲保护区内的水温、溶氧率、江豚进食量等数据被采集汇总到智慧生态保护系统中,助力动物保护更加精准高效……数字化、智能化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路径。面向未来,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畅通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的互动渠道,集聚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的力量和智慧,推动形成网络化、开放性的多元协同治理格局,把数字技术贯通于监测评估、监察执法等生态环境全业务、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工作中,不断丰富数字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场景。

  凝聚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广泛共识。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在福建厦门,筼筜湖水清景美、群鱼悠游、绿树掩映、白鹭翩跹,已成为这座“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的绿色招牌,当地有一支“筼筜蓝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参与志愿巡湖、科普和日常清扫维护工作,自2022年“筼筜蓝志愿服务”平台正式成立以来,平台已经吸纳了数千名市民;在湖北武汉,蔡甸区满目山清水秀,环境格外优美,当地群众大力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垃圾分类、植绿护绿、节能降碳、开立“个人碳账户”,绿色化、低碳化的生活方式融入日常生活,2023年该地获评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就能形成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强大合力。面向未来,要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在观念上认同生态文明理念,在行为上积极主动参与美丽中国建设,不断凝聚绿色共识,促进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良好社会风尚,让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艾鹏)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