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衣热销背后 消费者“跟风”买单?

发布时间:2024-07-30 12:29:38 来源: sp20240730

  冲锋衣热销背后 消费者“跟风”买单?

  业内人士:如非专业户外运动,没必要花大价钱跟风购买

  11月的成都已有了寒意,在人来人往的春熙路,“冲锋衣大军”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似乎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这一现象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得到了印证,有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冲锋衣销量增加了165%。在社交平台,关于冲锋衣的分享也不计其数。

  11月21日,记者走访成都线下商业门店发现,除了传统户外品牌,休闲服饰也纷纷入局冲锋衣赛道,“人手一件”冲锋衣成为趋势。无疑,冲锋衣的“风”今年刮得特别大。相关专家认为,这是近年来户外运动“出圈”、精细化消费趋势的体现,但也有专业人士认为,个别人购买冲锋衣纯粹是“跟风”。

  冲锋衣线上热销

  部分消费者“跟风”购买

  冲锋衣、鲨鱼裤、运动鞋……在社交平台上,年轻人在户外运动时晒出最in的穿搭,一些网友点赞表示“很出片”。如今,以往被视作专业功能性服饰的冲锋衣已变成时尚宠儿,一时间,各大电商平台、直播间和社交平台均在大力推广冲锋衣。

  相关数据显示,某品牌户外冲锋衣成为抖音平台“亿元现象级爆品”。百度指数上,今年以来,冲锋衣日均搜索指数超过了1250,反超羽绒服。

  “打算趁着‘双十一’购买一件保暖的衣服,看到身边很多人都在穿冲锋衣,于是就下单了。”成都的向先生购买了人生中第一件“三合一”冲锋衣,轻便、防水、保暖等是大多数像他一样的消费者选择买冲锋衣的理由。

  同样在近期购买了一件冲锋衣的小刘有点后悔,“看到直播间每天都在推荐冲锋衣,于是跟风买了一件。”他说,其实根本不知道冲锋衣适不适合自己。

  面对冲锋衣的火热,消费者众说纷纭。一名专业户外人士表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特别是500元以下的冲锋衣,可能是交‘智商税’,要么不防水、要么不透气,商家过度宣传把大家带偏了。”

  加班加点赶订单

  有代工厂销量增加50%

  冲锋衣在线下是否同样受欢迎?11月21日,记者走访成都春熙路附近的商店看到,冲锋衣的广告出现在户外大屏上,一家专业户外品牌门店挂出的新款冲锋衣十分显眼,“这个面料比普通的防水面料更薄更轻,也更贵一些。”营业员说。记者发现,该店冲锋衣售价普遍为3000多元,对此,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冲锋衣销售占比较大,但羽绒服的接受度还是更高一些。

  相比于超3000元的价格,一些国产品牌似乎更便宜。记者看到,一件某品牌的羽绒、抓绒类三合一冲锋衣打折下来1000-1500元左右。“最近有很多川西的游客来购买,我们最差一个店面每天卖4-5件左右,从4月份起冲锋衣就开始热销。”某门店营业员说。

  记者同时发现,某休闲服饰品牌今年也首次推出了冲锋衣。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冲锋衣的销量大增,主要满足消费者户外的需求。

  在工厂端,冲锋衣的销量也十分可观。2020年就看准了户外赛道的徐鹏飞开始建厂生产冲锋衣,同时给一些大热品牌做代工,“双十一”后,他位于泉州的工厂正在加班加点赶订单。“今年冲锋衣销量比去年增长了50%,很多款式都断码了。随着大众越来越接受户外运动,以后市场会越来越大。”徐鹏飞说。

  户外运动的兴起

  带动冲锋衣需求增长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有“冲锋衣”相关企业640余家,大多分布在浙江、广东、江苏以及福建等地,其中浙江就有100余家。从成立时间来看,31.8%的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内。

  “近年来户外运动热潮的兴起,带动了冲锋衣等户外装备需求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生活方式并积极参与户外运动。”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认为,冲锋衣的热度也跟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有关,比如时尚博主、网红等对冲锋衣的穿搭和推广,进一步引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此外,在冲锋衣使用场景多元化趋势下,品牌方开始拼设计、拼功能、拼技术,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浙大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则认为,目前冲锋衣市场存在着设计同质化、面料质量参差不齐、外观设计高度相似等缺乏个性化的特点。另外,一些冲锋衣的材料科技专业度不够,如散汗功能、速干功能、防雨功能、纤维伸缩度、弹性弹力等,无法满足消费者对功能性和舒适性的需求。

  与此同时,一位业内人士也提出建议,如果不是参加特别专业的户外运动,如徒步、登山等,没有必要花大价钱跟风购买专业面料的冲锋衣,不经常穿的话实属浪费。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朱珠 摄影报道 【编辑:于晓】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坚定文化自信,推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 - 第十届龙脊梯田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

坚定文化自信,推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

发布时间:2024-07-30 12:29:39 来源: sp20240730

原标题:坚定文化自信,推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既能保持自身特性又能造福人类文明的确信与自豪,坚定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精神力量。大学生承载着国家和民族寄托的厚望,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争做昂扬进取、守正创新、面向未来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者。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结合点,要充分发挥自己在知识和文化领域的优势,重视文化育人,切实强化文化素质教育。

1 坚定文化自信,是高校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根本遵循

文化素质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本土化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定文化自信为新时代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世纪末,教育部针对高等教育重理轻文、人文教育薄弱的状况提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之后文化素质教育开始在高校全面推广,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提升大学的文化品位与格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对促进高等教育观念的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践探索中,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院士等把文化素质教育的定位放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现代中国人的高度上,强调文化素质是一切素质的基础,在学校开设人文选修课、实行语文水平达标测试、举办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产生了很好的反响。这一实践探索让我们看到,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自创生以来就秉持赓续文化血脉的职能定位,成为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有力手段。

新时代,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高校要凝神聚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水平人才、一流人才、拔尖创新人才。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形成对中华民族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德才兼备,以德率才,在走向社会后善于自觉地从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优秀文化养分中汲取前进定力,进而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在脚踏实地躬身践行中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2 坚定文化自信,对高校推进文化素质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谈到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有人会将其与通识教育简单混同,还有人将其看作通识教育在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中的本土化。其实,文化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各有各的出发点和侧重点。对文化素质教育而言,其核心载体是课程,但课程教学的目标定位于素质,相比知识传递来说更加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识教育则主要针对高等教育学科划分带来的知识割裂问题,主张在专业教育之外通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课程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力争使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对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深切的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有效的思考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作出恰当判断的能力、辨别价值的能力乃至形成更强的创新能力。

相比通识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突出强调道德素养,尤其重视大德,以大德率小德,“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站位更高,内涵更广,意义更大,而这正是坚定文化自信对高校在文化素质教育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的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本土原创性,高度重视价值观引导,基于价值观和文化的社会性、民族性,引导学生做自信自豪的现代中国人。

3 推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要优化提质

经过近30年探索,很多高校开设了数量可观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但各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地位不高、活力不足、教学方式陈旧等问题,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亟待提升内涵,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校要以高标准开发文化底蕴深厚、内容形式精良的文化素质教育专门课程。专门课程要紧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提升内容的系统性、理论的深刻性、语言的生动性、情境的感染性、手段的丰富性。高质量的课程开发需要在思想立意、资源选用、单元布局、模块组合、师生互动、成果显现等方面做好系统筹划、精细研磨,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直至形成精品课程、一流课程。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要发挥试验田、策源地作用,集中精力开发高质量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并借助校际交流、数字课程等方式做好推广普及。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还要贯彻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原则,课程渗透要因课制宜,兼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情理交融、线上线下结合以及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拥有深厚的文化素质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大学文化环境是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赤诚中国心的隐性课堂,要凸显大学发展与中国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讲好本校师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智慧和汗水报效祖国的感人故事,指引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4 推进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要以评促建、以研增效

文化素质教育以培育文化自信为旨归,其效果评价需要严谨全面。基于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要求,高校要完善文化素质教育评价方式,综合使用学生课堂参与和日常行动数据,在创造性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水平测评上下功夫。文化素质教育重在育“信”导“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行动答卷”,在为大学生提供投身社会实践、开展社会服务、参与事关国计民生的科研攻关项目等机会的同时,还要认真考察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现出的爱国心、报国志,并予以有力的指导和引领。

推进文化素质教育需要加大研究力度,重视实验探索,逐步提升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水平。高水平大学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在深化文化素质教育研究、开发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落实文化素质教育评价等方面聚力攻关,并且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共享高水平课程等方式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取得的成果,可以将其主动对接、整合到不同学段,助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作者:尤政,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责编:李昉、孙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