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原拆原建的“上海模式”

发布时间:2024-07-12 11:58:07 来源: sp20240712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张馨予

  发于2024.6.3总第1142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在上海采访的那几天,每次与那些在老旧小区住了几十年的居民聊天,我总会在他们脸上看到一种混合着骄傲与愤懑的神情。当年能住进这样的住宅楼绝对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老房不再带给他们优越感,只带来各种生活上的不便。

  全国各地有许多这样的老旧小区,一条全新的道路摆在人们面前:拆除老楼,再原地重建一栋新楼。但这是一条艰难的出路,问题有很多。新的住宅楼应该建成什么样子?谁来主导拆除和重建全过程?谁来出钱?

  在一些城市,居民在原拆原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居民自主发起,居民主导,居民参与住宅楼设计,居民出资一部分。而上海的独特之处在于,老旧小区的拆除重建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政府对于全市老旧小区拆建有一个长远规划,并且,一个小区动辄上亿元的拆除重建费用完全由政府出资。

  为什么上海会对原拆原建采取如此大包大揽的做法?在了解上海住房建设的历史之后,我的疑问才得到解答。

  1949年之后,上海建设了一大批工人新村。到1978年,上海新增住房面积1756万平方米,其中工人新村就占1139万平方米。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工人新村存在诸多问题。最突出的是,工人新村几乎都是一套房子分配给几户人家,两三户甚至七八户居民共用一间厨房和卫生间。几十年来,“厨卫合用”不仅是居民矛盾的导火索,也带来了种种安全隐患。2022年上海新冠疫情暴发期间,新增病例主要就集中在容易导致病毒传播的厨卫合用的工人新村。因此,上海更有动力自上而下地“消灭”厨卫合用的老旧小区。此外,除了上海,全国恐怕也没有几个城市拥有这样的财力。

  必须承认,不需要居民出一分钱的原拆原建非常奢侈。正因如此,当许多城市的老旧小区原拆原建到最后落得一地鸡毛,上海老旧小区的居民或许能感受到更多温情。

  然而即便是这样,原拆原建项目在上海也并不是总能够顺利地推进。当原拆原建成为一项福利,人们难免有不同的需求和各种欲望。为了实现最大公约数,一些小区从征询意见到最终启动花费了数年时间,工作人员要与成百上千的居民反复沟通。

  一位拆除重建项目负责人告诉我,在居民签约率终于实现100%的那天夜晚,他坐在车里打开音响,感到音乐从来没有这么动听过。

  《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第20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编辑:李润泽】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两家“九三学社全国传统教育基地”在沪揭牌 - 中塞高层再互动,“铁杆友谊”如何续写新章?

两家“九三学社全国传统教育基地”在沪揭牌

发布时间:2024-07-12 11:58:08 来源: sp20240712

   中新网 上海12月11日电(记者 范宇斌)12月11日,九三学社全国传统教育基地——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综合展厅、严东生生平展室揭牌仪式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举行。

九三学社全国传统教育基地揭牌仪式。 范宇斌 摄

  王应睐是中国现代生物化学主要奠基人和分子生物学开拓者,领导科学家团队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严东生是中国无机材料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在高温结构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人工晶体、特种无机涂层等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被誉为“给导弹穿上外衣的人”。

  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综合展厅、严东生生平展室通过大量珍贵历史照片、档案、老物件等,以视频和多媒体等交互方式,展示了王应睐、严东生两位九三学社前辈科学家矢志科学、许身报国的家国情怀,为科学进步顽强拼搏、终身不渝的崇高精神,为国为民殚精竭虑、尽职尽责的责任担当。

  “九三学社前辈科学家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更是教育激励新时代九三学社社员传承‘爱国、民主、科学’优良传统、勇担科技创新强国重任的生动教材。”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主委钱锋说。

  “九三学社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组织是上海市最早成立的直属基层组织之一,也是科技特色最为突出的组织之一,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钱锋表示,希望九三学社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委员会强化教育基地思想引领作用,建成弘扬传统、开展社史教育的初心课堂;突出宣传教育作用,建成瞻仰前辈、汲取力量的崇德之地;发挥汇智聚力作用,建成学史力行、推动履职的实践之地。

  据了解,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综合展厅、严东生生平展室此前入选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之一,充分彰显上海科学家资源丰富和科技创新精神底蕴深厚。

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综合展厅。 范宇斌 摄

  当前,上海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迈进,科技创新事业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汇聚各方力量和智慧。

  “九三学社全国传统教育基地揭牌,对于弘扬老一辈科学家榜样引领作用,激励包括九三学社社员在内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攻坚克难,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书记徐枫表示,希望两家基地继续深挖科学家事迹,讲好科技报国故事,打造成为科技工作者的教学点、青少年科学教育的第二课堂、社会公众爱国主义教育的打卡地,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澎湃动力。

王应睐生前办公室复原空间。 范宇斌 摄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当前,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正在深入开展“传承老科学家精神·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行动”专项工作,已建成11个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其中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综合展厅、严东生生平展室均在其列。

  “这两家基地被命名为九三学社全国传统教育基地,成为开展九三学社社史教育、加强组织文化建设的又一重要载体。”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分党组书记、沪区党委书记李正华表示,九三学社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委员会将着力让教育基地成为激励广大科学家科技报国的课堂,成为致敬先贤、文化育人的阵地,成为社会各界了解九三学社、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窗口。(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