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洋年货”锦上添花

发布时间:2024-08-17 21:47:32 来源: sp20240817

  据北京晚报报道,随着春运大幕拉开,完成商业提质的北京站再次上新,“全聚德·站台”中国铁路客站首店、中欧班列进口商品(保税)店、中国国家队特许零售店等店铺跻身候车大厅,吸引了南来北往的旅客目光。

  无论是工作旅游来一趟北京,还是过年过节回老家,旅客总是希望能带点北京礼物回去。候车大厅不仅有特色礼物卖,而且价格公道,不愁没有顾客。北京站前期需求调研就发现,餐饮、零售店铺是旅客呼声最高的,尤其是知名品牌、老字号、网红店,备受年轻旅客的青睐。

  北京站在消费场景和货品供应上的创新,开拓了火车站商业业态的新路。近年来,北京站的定位发生巨大变化。随着北京南站和丰台站的落成,北京站比往日少了些喧嚣与拥挤。2019年10月,北京站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文物里运营一座车站”成为铁路人的新挑战。去年春运前,北京站完成升级修缮,复刻了建站之初的原貌。正是在此次改建中,空间纵深感、通透感强烈的二层第八候车室,被打造成精品商业街,实现了商业服务与旅客服务同步提升。

  变的是布局和风格,不变的是为旅客服务的初心。今年春运开始之际,北京站按照品牌化、精品化、特色化的定位,开展了全区域、全流线、全业态整体规划,第八候车室迎来一众新品牌。中欧班列进口商品(保税)店光美妆类商品就有约500种,因流通环节较少,价格比官网便宜10%到30%;“全聚德·站台”店卖的虽是快餐,但鸭坯用的就是常规店的供应链;在中国国家队特许零售店,96款特许新品集中亮相;满眼都是宫墙红的“上新了故宫”店内,每一件商品都蕴含了历史元素和艺术设计……价格上尽量亲民,供应上做好品控,再加上明亮的装潢环境和现代化服务水准,大大颠覆了旅客印象中的车站消费场景,为老牌车站增添了浓厚的文艺范儿和时尚气息。最重要的,这里成为北京商业的一面窗口,离京旅客可以在上车前带走心仪的北京礼物,也会留下对消费新场景的美好记忆。

  把共建“一带一路”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尖货上架,折射车站经营理念的上新;满足旅客自用、餐饮和伴手礼等全方位需求,是商业提质扩容的证明。精选好吃的、好玩的,荟萃中国的、外国的,让旅客能在火车站的商业街有时尚新颖的购物体验,北京站印证了老牌车站的竞争力。

  把店铺搬到旅客身边,零距离对接旅客需求,丰富特色文旅产品,满足日益多样的出行需求,何尝不是北京站的又一次华丽转身。

  (北京晚报 辛音) 【编辑:李润泽】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新成果 文明起源形成发展图景更加清晰 - 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新成果 文明起源形成发展图景更加清晰

发布时间:2024-08-17 21:47:34 来源: sp20240817

良渚遗址外围新发现近20条水坝、石峁遗址发现皇城台转角浮雕与贵族专属墓地、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分布范围和内部结构初步摸清……12月9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发布最新成果。本阶段进一步扩大了研究的时间、空间范围,围绕29处核心遗址,在深化对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整体认识的同时,聚焦关键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精心设计多学科综合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更加深化对古国时代的认识

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这种以一座大型聚落为中心、聚集多座普通村落的社会结构,与先秦文献记载的五帝时代的“邦”“国”类似,兹称之为古国。

具体说来,可将从距今5800年至距今3800年划分为古国时代和王朝时代两个时代。与第四阶段相比,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对古国时代的认识更加深化。

在古国时代的第一阶段,大约为距今5800至5200年前后。以西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为代表,考古发掘工作发现并确认该遗址第一地点是由9座台基构成的大型台基建筑群,曾出土各类泥塑的“女神庙”就坐落在其中一座台基上。这一发现对了解牛河梁第一地点的建筑关系和祭祀性质意义重大。

古国时代第二阶段,大约为距今5200至4300年前后,社会分化进一步凸显,社会资源的调动能力加强。山东章丘焦家遗址新发现了大汶口文化中期的城址,这是目前黄河下游最早的史前城址。新发现的高等级墓葬有多重棺椁和随葬玉石陶礼器的制度化表现,是中华文明礼制物化表现形式的源头之一。

在浙江良渚古城遗址,塘山以北的良渚外围新发现近20条水坝,经过测年发现修建年代跟过去发掘的11条是完全一样的。“这说明到良渚中期时,这些水坝、莫角山、反山和良渚古城都是统一规划、在短时期内营建的,良渚社会在这个时期发生了重大变革。”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执行专家组双组长之一、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弛说。

良渚遗址新发现水坝及遗址群中晚期结构。国家文物局供图

良渚遗址新发现水坝及遗址群中晚期结构。国家文物局供图

古国时代的第三阶段,大约为距今4300至3800年前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社会发展陷入停滞,中原和北方地区后来居上,开始新一轮的文明化发展,进而形成了一个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奠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基础。

多学科助力探寻文明发展脉络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在“破译”古国时代和王朝时代众多未解之谜的实践中,多学科协同的理念得以贯彻。

年代学研究重点解决了石峁皇城台、内城、外城空间布局的年代,并针对山西兴县碧村遗址的白灰地面开展测年方法研究,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环境考古以及稳定同位素分析、古DNA分析的协同研究显示,距今7000年以来生业经济反映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中原及北方地区显示出明显以粟为主,黍、大豆、水稻为补充的混合型农业生产体系。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发现的重要水田遗迹表明不同的稻作农业模式与早期复杂社会结构存在共生关系。

手工业生产的研究结果也可圈可点。研究发现,大约在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手工业生产技术发生了质变。玉器方面,二里头文化中心区域突然集中出现璋、钺、刀等大型玉兵器以及优质闪石玉制成的柄形饰等礼器,同时延续数千年的绿松石工艺突变,与青铜组合出现新型礼器。

对于公众颇为关心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执行专家组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常怀颖介绍道,测年结果显示遗址埋藏年代集中,商末周初,但埋藏器物年代则各不相同。结合传统考古学和数字技术,考古工作者发现很多三星堆器物坑当中的器物是可以跨坑进行拼合的,“在不同的坑里埋藏同一件器物、把它打碎放在不同坑里,指向了最后的埋藏行为可能是一个一次性的仪式行为。”常怀颖说。

促进考古研究成果广泛传播

学术研究不能脱离公众,考古工作也不能止步于发现和研究。推动考古成果与历史研究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进一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12月9日,立足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研究成果的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与观众见面。据介绍,《何以中国》共拍摄全国考古遗址、博物馆等点位230余个,用鲜活的视听语言讲述中华文明的根基、发源、形成与早期发展的精彩故事。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一道桥梁。近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鉴往知远——新时代考古成果展”、山东博物院“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展”等多个考古主题展览,让公众在方寸之间遇见浩瀚无垠的文明历史。

今年9月,观众正在参观“鉴往知远——新时代考古成果展”。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今年9月,观众正在参观“鉴往知远——新时代考古成果展”。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中国考古博物馆今年9月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常设展厅7000多平方米,基本陈列包括“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个专题。“我们努力使用多种手段,营造恢宏的历史氛围,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更加鲜活地展现在观众眼前。”中国考古博物馆馆长巩文说。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使国人和全世界炎黄子孙得以了解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了解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是真实的历史。随着探源工程第五阶段的许多工作不断深入,有关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将会得到更加清晰明确的解答。

(责编:杨虞波罗、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