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经济观察)向“新”出发:中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07-23 20:47:41 来源: sp20240723

   中新社 北京12月20日电 题:向“新”出发:中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中新社 记者 刘亮

  “新质生产力”一词,是今年中国经济的一个新高频词。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来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何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意味着什么?

  何为新质生产力?

11月5日,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智能科技与未来产业发展”分论坛在上海举行。
中新社
记者 殷立勤 摄 11月5日,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智能科技与未来产业发展”分论坛在上海举行。 中新社 记者 殷立勤 摄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近日在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花了较多笔墨专门阐释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据介绍,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用更通俗的话理解,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智能为重要资源、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的生产力。从产业范畴看,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周文表示,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根本性的标准。当前,新的物质生产力,正在信息化、智能化等条件下形成。在他看来,先进科技是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内在动力。没有科技发展的关键性突破,就没有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新”与“质”。周文分析指出,所谓“新”,是指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生产力,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的生产力。“质”,则是强调把创新驱动作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以实现自立自强的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为龙头的生产力跃升。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意味着什么?

8月29日,黑龙江哈尔滨,悬挂式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展示。当日,第六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启幕。此次新博会以“合作共享新机遇 创新激发新动能”为主题,有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企业和机构参会参展。重点设置了十大展区,场景化、实物化展示新材料领域最新的产品和技术成果。
中新社
发 赵宇航 摄 8月29日,黑龙江哈尔滨,悬挂式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展示。当日,第六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启幕。 中新社 发 赵宇航 摄

  当前,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旋律。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中国强调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分析指出,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塑造中国未来前途的大逻辑,新质生产力为驱动高质量发展释放了新的动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将以更大决心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

  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看来,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意味着中国要更快摆脱对传统增长路径的依赖,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进入一个创新密集时代,中国需要抓住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周文说,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无论是当前提振信心、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还是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关键都在科技创新,重点在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的突破。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将有助于中国抢占发展制高点。

  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9月5日,重庆,2023智博会展厅的纯电跑车吸引观众。9月4日至6日,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举行,一系列关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新技术、新产品亮相吸引观众。
中新社
记者 何蓬磊 摄 9月5日,重庆,2023智博会展厅的纯电跑车吸引观众。 中新社 记者 何蓬磊 摄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志。

  在周文看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紧密关联: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将成为生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形成新质生产力可以更好地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抢占未来产业的新赛道。

  近年来,中国诸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为催生新质生产力增添注脚。一方面,以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释放发展能量。另一方面,面向未来的产业也正加速蓄势,铁基超导、量子信息、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相继传出重大成果。

  下一步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强调,重在把握三大关键: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用好新型生产工具、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同时,通过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营造鼓励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快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等,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创造有利条件。(完)

【编辑:钱姣姣】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粤黔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计划辐射至东盟 - 景区取消实名预约 体验会更好吗?

粤黔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计划辐射至东盟

发布时间:2024-07-23 20:47:42 来源: sp20240723

   中新网 广州12月21日电 (蔡敏婕 宋莉萍 查冠琳)“将广东省中医院‘品牌、管理、技术、人才’平移至贵州医院,让技术力量、管理经验和人才培养模式都保持‘广东标准’。”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院长石永勇21日表示,该院建设的目标是打造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西南样板,建设立足贵州、面向西南、辐射东盟的中医药高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一定程度上,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短缺,不同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患者跨区域就诊现象较为突出。

  2019年10月,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项目启动,在京、沪、粤等医疗资源富集地区,依托高水平医院作为输出医院,在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辽宁、新疆等8个省份,针对肿瘤、神经疾病、心血管病等6个重大疾病类别,通过建设分中心、分支机构等方式,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提升当地的医疗服务保障水平。截至今年7月,我国已确定五批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覆盖所有医疗资源薄弱省份。同时,全国组建1.5万个各种形式的医联体,远程医疗覆盖所有地级市。

  从今年2月12日揭牌,到12月20日正式开诊,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与广东省中医院合作共建的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已经焕发新貌。今年7月,它入选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名单。

  石永勇表示,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目前重点打造的专科方向,首先是根据贵州当地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外转就医率较高的病种来确定,如脑病科、心病科、肿瘤科、肺病科等专科;此外,能够体现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广东省中医院传统强科,如传统疗法中心、慢病管理中心、治未病中心等特色科室,也将逐步开展。

  对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标准,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通过“品牌、管理、技术、人才”四平移,实现与广东省中医院的“一体化管理,同质化发展”。“在医院管理方面,目前已‘平移’了逾百项总院广东医院管理理念、规章制度等;在专业技能方面,我们将分批组织贵州医院医护人员到总院进行轮转。”石永勇说。

  石永勇称,贵州地处西南,是道地药材产区之一,中药材资源丰富,“所谓医药不分家,我们希望能够以医带药,带动当地中药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希望以贵州医院为聚集点,挖掘包括苗医、瑶医在内的贵州本地传统民族医疗,进行收集、整理、研究和应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表示,将探索构建具有高水平一教研防的现代化中医综合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准的中医药科研创新与转化平台,带动区域内中医院协同发展,把贵州医院建设成为贵州乃至西南地区一张靓丽的名片。(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