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加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管理 严禁以竞赛证书、面试等选拔学生

发布时间:2024-09-20 16:30:34 来源: sp20240920

   中新网 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 杜燕)今天,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202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今年,北京将进一步强化“四个严禁”,持续聚焦扩优提质,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此前,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严格贯彻落实教育部要求,制定行动方案,不折不扣抓好落实,聚焦优化完善政策措施、严格监管入学流程、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检查评估落实情况等重点任务,全面加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管理工作。

  负责人强调,北京今年将进一步强化“四个严禁”:

  ——严禁以考试成绩和各类竞赛证书、培训竞赛成绩、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

  ——严禁以面试、评测、接收简历等形式选拔学生;

  ——严禁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以培训班、校园开放日、夏令营等形式提前招生、选拔学生;

  ——严禁任何学校以实验班、特色班、国际部、国际课程班等名义招生。北京市将严肃执纪问责,加强对入学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从严规范。

  负责人指出,近年来,为满足群众上好学的期待,北京市深入推动改革创新,持续聚焦扩优提质,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据介绍,2024年是北京市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年、课程建设年、教师队伍建设年和狠抓落实年。北京市加快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教育服务供给由单体学校向教育集团、学区供给转变。目前,全市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75%,学区制管理覆盖了90%的中小学,乡镇义务教育学校100%得到“手拉手”帮扶。与此同时,促进小范围、大比例、多元化的新型教师交流轮岗,截至目前,共交流轮岗教师4.2万余名,占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的79%,已基本形成常态化交流轮岗机制,优质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连续三年实施“新增2万个中小学学位”民生实事工程,累计增加11万余学位,新增学位100%实现优质供给。同时,巩固深化“双减”成果,教育教学持续提质增效,全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

  负责人指出,北京市按照“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载体”的总体思路,以中考改革为教育评价改革的切入点,以中考改革为教育评价改革的切入点,以数字化作为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推动基础教育系统性跃升。近期还启动了“全域教研”新模式,更好发挥教研工作对基础教育的专业支撑作用,逐步构建纵向联动、横向协同、专业高效、支撑有力的教研新格局,支撑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完) 【编辑:曹子健】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我国科学家实现基于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信标的零知识证明 - 博集天卷任殿顺:网络文学是中国文学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板块

我国科学家实现基于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信标的零知识证明

发布时间:2024-09-20 16:30:35 来源: sp20240920

  新华社合肥11月9日电  (记者戴威)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院士、张强教授等与上海交通大学郁昱教授、清华大学马雄峰副教授、南方科技大学范靖云教授等研究者合作,首次实现一套以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产生器作为熵源,以后量子密码作为身份认证的随机数信标公共服务,将其应用到零知识证明领域中,消除了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中实现真随机数的困难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的安全性。

  零知识证明是一种基本的密码学工具,允许互不信任的通信双方之间,一方向另一方证明某个命题的有效性,同时不泄露任何额外信息。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是零知识证明的一种最重要的变体,其特点是通信双方无需多次信息交换。由于其简单易行并且互相通信次数少,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广泛应用于数字签名、区块链和身份认证等领域。常用的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系统的安全性建立在生成可信的真随机数的假设之上,然而,实际应用中,由于真随机数生成器难以实现,通常会使用确定性的伪随机数算法来替代。此前已有研究指出,这种方法会产生潜在的安全隐患。

  量子物理学的内禀随机性为解决这一安全隐患提供了全新方案。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基于无漏洞贝尔不等式检验的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可以提供具有最高安全等级的真随机数,其安全性由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保证,无需用户对量子设备进行任何先验表征或假设。

  研究团队曾于2018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可抵御量子攻击的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随后于2021年提升了随机数产生速度。在此次研究工作中,研究团队搭建了一个基于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的信标公共服务系统,并利用该系统设计并实施了一种不依赖于真随机数假设的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方案。该随机数信标服务可以实时向公众广播生成的随机数。此外,为确保随机数在广播过程中的安全性,研究团队还采用了可以抵御量子攻击的量子安全签名算法。随后,研究团队利用接收到的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代替之前的伪随机数,构建并实验验证更安全的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协议。

  据了解,此次研究工作首次将量子非局域性、量子安全算法和零知识证明3个不同的领域结合起来,大幅提升了零知识证明的安全性,其中构建的面向公众的随机数服务在密码学、彩票业和社会公益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潜力。

  日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