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出“流量”与“留量”,5.3亿!传统活动为文旅产业发展添动力

发布时间:2024-09-20 08:39:36 来源: sp20240920

原标题:“泼”出“流量”与“留量”,5.3亿!传统活动为文旅产业发展添动力

这两天,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热闹非凡。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是傣族、德昂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如今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各种传统特色活动吸引不少游客。

泼水节巡游 点燃西双版纳的热情

在景洪市,一场民间传统文化巡游展演吸引了许多游客。7个展演方阵、48支表演队伍、十多辆花车依次展示在游客面前,让人流连忘返。

在澜沧江畔,12支龙舟队伍为观众们带来了精彩的赛龙舟表演。夜间,这里还举办了万人齐放孔明灯的活动,一只只承载着美好祝愿的孔明灯在夜空中徐徐升起,与澜沧江上的水灯交相辉映,绘成了一道绝美的景观。

除了泼水,赶摆也是傣历新年的重要的活动之一。西双版纳最古老的公园化身成为特色文创赶摆集市,吸引很多游客前来“打卡”。

西双版纳:4月15日开启全城泼水模式

4月15日上午11时,西双版纳开启全城泼水模式,泼水节进入高潮。在城区的大街小巷里,大家会把象征着幸福、健康的吉祥之水洒向身边的每一个人。

瑞丽:欢歌笑语泼水节 多种活动轮番上演

德宏州瑞丽市也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活动现场,人们敲起象脚鼓、跳起孔雀舞,别具风情的竹筒传情、山歌对唱等活动轮番上演。在瑞丽市南闷村,这里的村民正在制作着泼水粑粑。

泼水节迎客来 旅拍 餐饮市场火热

泼水节不仅传递了祝福,还带来了持续升温的文旅经济。随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各种消费热点层出不穷。

夜幕降临,在西双版纳景洪市的告庄景区里,很多游客身着民族服饰,化着精致的妆容,正在摄影师的指导下拍摄写真。

晚上8时,在这家写真店,仍有不少消费者在做妆造。负责人介绍,泼水节期间,他们的客流量比平时多了一倍。

泼水节的到来,再加上旅拍市场的火热,民族服饰也出现了热销。在这家服装批发、零售店,负责人介绍,早在2024年2月份,店里就已经接到了泼水节相关的订单。最近每天,从早上9时到晚上10时,工作人员一直在加班加点地赶制服装。

泼水节期间,同样火热的还有餐饮市场。晚上10时,在景洪市特色小吃街,游客摩肩接踵,不少餐饮店摆放在室外的餐桌都坐满了消费者,还有些在排队等位。

数据显示,泼水节第一天,西双版纳州景洪市预计接待游客为43.47万人次,同比增长23.77%,旅游综合总收入预测超过5.3亿元,同比增长超45%。(央视网)

(责编:杨虞波罗、李楠桦)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银发经济”观察:如何快乐优雅地老去? - “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合作研讨会”在印尼雅加达召开

“银发经济”观察:如何快乐优雅地老去?

发布时间:2024-09-20 08:39:37 来源: sp20240920

   中新网 杭州8月21日电(林波)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多重养老挑战日益凸显,如何“快乐优雅地老去”已成为广大民众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

  “老龄化社会,特别是长寿时代,带来的不只是我们通常讲的人口统计数据的变化,它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重塑性的转变。”近日,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吴玉韶在杭州举行的中华慈孝养老高端对话上表示,老龄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活动现场。 王刚 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

  可以说,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

  吴玉韶表示,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这些人进入60岁左右的老年期后,也被称为“6060”新生代老年人,梳理他们的老年化画像可以发现,他们具有较强消费实力、较高消费意愿、时尚品质追求、为自己消费愿望、掌握信息化能力的特点。

  基于此,吴玉韶提出,未来的发展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银发经济”,而是经济“银发化”,“未来大部分产业因为老龄社会而被迫进行转型和细分,呈现经济银发化现象。在这一转型过程中,隐含着无限的商机和潜能。例如心理关爱、健康管理、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领域”。

  在这一转型与探索的过程中,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养老理念相融合,成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创始院长,民政部原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受访时表示,孝慈文化是中国养老服务的重要社会支柱,也是现实的重要支柱,“中国有其独特的生活与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在探索中国式养老服务业发展之路时,需要在养老服务领域探索家与国的平衡点”。

  服务父母是不是工作?现在的退休人员养孙辈是不是职业?面对这些家庭养老中的“思考”,王振耀认为,孝慈型的养老服务业是高社会价值的产业,需要进行双重探索,即将孝慈文化与养老服务的供给紧密结合起来。

中华慈孝养老高端对话活动现场。 王刚 摄

  “中国养老服务业在客观上蕴藏着新商业文明的密码。”王振耀呼吁发现身边存在的“积极老龄社会”,建立起支持家庭养老的政策机制,并积极探索家国一体的服务机制,以实现养老服务的全面优化与发展,并鼓励建立起支持个体学习的系统,特别是老年人也需要重新系统学习,重新读书与思考,打造融入社区、参与社会共创的新生态。

  如今,“快乐养老”正成为慈孝文化新内涵。不少老年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年龄并不是追求梦想的障碍,只要心怀热爱和坚持,就能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满足。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兼妇女工委会主委、大健康工委会副主委,台湾中华两岸康养协会理事长李泓兰表示,在“快乐健康且有尊严地老去”的过程中,完整的医疗服务和连续性的医养结合服务不能缺。

  她认为,老龄友善社区的营造是让老年人有尊严活下去的必要环境,“尤其是老人最看重、最珍惜和最放不下的是亲情,因此,教育青少年爱老、敬老、孝老的情操,也是最重要的课题”。

  随着各地养老产业的不断发展,如何进一步促进养老产业的交流与合作?

  香港岭南大学亚太老年学研究中心副总监、博士冯明穗建议,共同发展养老产业,“我们可以探讨跨境养老,例如粤港澳大湾区之间可以加强沟通,探讨如何把不同地区的服务规范进行统一,推动长者到不同地区养老”。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首席专家、老龄社会30人论坛发起人、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康养分会会长梁春晓指出,老龄化是社会现代化与文明进步的自然产物,本身并不是问题。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调整基于年轻社会及人口红利时代的一整套社会体系,以应对和适应老龄化挑战和老龄社会转型。

  梁春晓进一步阐述:“一个理想的老龄社会,不应让任何人因年华老去而感到焦虑。尽管当前距离这一愿景的实现还有相当长的路程要走,但这同时也意味着银发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而且确定。”(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