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康旅”特殊资产推介会在杭举办

发布时间:2024-07-10 16:15:13 来源: sp20240710

原标题:2024年“工康旅”特殊资产推介会在杭举办 共筑特殊资产互联网交易新生态

  6月20日,由中国长城资产主办,阿里资产承办的“工康旅”资产推介会在杭州成功举办。全国央国企、头部产业投资人、同业机构等400余位嘉宾参会。

  本次推介会聚焦“工业、康养、旅游”三类特定类别资产,精选中国长城资产在全国的近600亿元优质资产,涵盖矿产资源、产业园区、仓储物流等资产,以及知名旅游城市、知名景点的酒店、住宅等康养旅游地产。其中,华东、华中、华北以及川渝等具有核心区位优势地区的资产总量占比超过66%。

  中国长城资产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均锋在致辞中指出,本次推介会是中国长城资产历史上第一次聚焦“工康旅”类资产进行专项推介,是在2023年推出“商业、办公、酒店”类资产的基础上,隆重推出“工业、康养、旅游”类资产,以上两大类资产既是过往金融资源投入的重要领域,也是带动就业、税收、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既牵动民生、又事关发展,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周期缩影。此次,中国长城资产向全社会发出邀请,拟通过参与特殊资产运作,共同盘活存量资源、优化增量投资,对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淘宝事业部总裁谌伟业对长期以来中国长城资产深耕不良资产市场,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给予充分肯定,对以往友好合作表示赞许,期待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在传统的交易服务基础上,加强金融资产处置数字化建设,进行科技赋能、数据赋能,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服务,共同推进资产领域与互联网生态圈的融合。

  会议期间,中国长城资产与阿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长城资产向参会嘉宾介绍了重点推介资产、相关优质资产等总体情况、合作模式等,阿里资产进行了特殊资产行业分享。中国长城资产相关经营单位与参会客户进行了充分的沟通,达成处置意向或存量资产盘活意向,并签署相关协议。

  本次“工康旅”资产推介会的成功举办,加大了中国长城资产优质资产的营销力度,拓展了中国长城资产与央国企、头部产业投资人的合作空间。下一步,中国长城资产将继续践行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新要求,构建“专业化、重管理”的不良资产经营模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长城贡献。

(责编:曹淼、李源)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中国中医药年鉴》40载 见证中医药事业由废及兴历史 - 中国对热泵需求增长助力实现气候目标

《中国中医药年鉴》40载 见证中医药事业由废及兴历史

发布时间:2024-07-10 16:15:14 来源: sp20240710

   中新网 上海11月11日电 (记者 陈静)创刊于1983年的《中国中医药年鉴》(下称《年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反映中医药事业进展的综合性、史料性工具书。首卷名为《中医年鉴》,迄今已经40年。

  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副主任委员曹锡康11日对记者表示,《年鉴》自1983年创刊以来,虽几经更名,但初心未变,始终承担着存史鉴今、资政育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原司长、《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副主编李昱指出,《年鉴》是对上一年度中医药发展状况的记载,这种记载不是简单的转载,而是由全国中医药各学科权威专家和学科编辑对本年度成千上万篇中医药学术期刊论文以及科技成果进行仔细比较、甄别之后进行提炼编纂的,是一部综合反映年度全国中医药学术进展的综合性、史志性、资料性工具书,为中医药临床和学术研究作出了贡献。

《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创办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上海中医药大学供图)

  在《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创办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2023年编委、撰稿人会议上,记者了解到,40年来,共有26位专家参与《年鉴》编纂工作30年以上,国医大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施杞,全国名中医、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熊大经,深圳市名中医朱锦善教授等专家出席论坛并被授予“特别贡献奖”。

  “《中国中医药年鉴》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事业从百废待兴到蓬勃发展的历史阶段,也留下了各中医药领域、中医药工作者的成长印记。学术卷就是要紧跟学术发展的步伐,记录行业和个体的成长痕迹。”施杞认为,“《年鉴》作为一面镜子,要综合全面反映中医药医教研的进展和为之奋斗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着重呈现中医药发展与流派传承创新、学科建设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展示建设健康中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中医药贡献。”

  谈起参与年鉴编写的感想,熊大经说:“我1987年参与《年鉴》编写,至今30多年。编写团队在施杞教授的带领下,兼具温馨的人文情怀、严谨的研究精神。在编写《年鉴》的过程中,团队迎难而上,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大力支持。”

  曹锡康表示,下阶段,将进一步发挥《年鉴》在加强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提高中医药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紧扣中医药发展的时代脉搏,抓好《年鉴》内涵建设,努力打造一部全面记载中医药发展动态、展示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的高水平学术书籍。

  李昱表示,各位编委、撰稿人和学科编辑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擦亮《年鉴》的“金字招牌”,将学术平台进一步建设好、运用好,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作出新贡献。对于《年鉴》的未来展望,熊大经认为,要进一步提高《年鉴》的行业影响力,将《年鉴》打造成“肘后案头工具书”,让更多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人员通过《年鉴》了解学术进展,在启思悟新中激发灵感。(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