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将启 这里再成“国际会客厅”

发布时间:2024-07-13 20:52:00 来源: sp20240713

   中新社 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 张素 梁晓辉)中国之邀,应者云集。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大幕将启,中国敞开大门迎接八方来客。

  本届论坛的新闻中心依然设置在国家会议中心,这个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地标建筑再次化身“国际会客厅”。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时光流转,10年里,国家会议中心已是第三次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结缘,承办其重要活动,见证着梦想种子长成繁茂大树。目前,相关准备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国家会议中心正蓄势待发。

10月15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外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景观布置。当日,位于国家会议中心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启动试运行。  中新社 记者 田雨昊 摄

  论坛的新闻中心15日开始试运行。这几天,不少媒体已到新闻中心“先睹为快”。置身其间可以看到,“一带一路”主题元素被巧妙地置于多个建筑装饰物的细节中。论坛新闻中心大门两侧摆放着两块主题灯光展板,走近细看,航行在大海中的帆船、在沙漠中行走的骆驼、“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标志性建筑物等多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细节尽在其中。特殊装扮的“国际会客厅”,显示出十足的“一带一路”范儿。

  其实,国家会议中心不仅多次与“一带一路”结缘,也见证许多重大主场外交的高光时刻。比如,2014年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8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一系列主场外交的部分活动都曾在此举行。上个月,以“开放引领发展,合作共赢未来”为主题的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部分活动也是在这里举办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从2008年夏季奥运会到2022年冬季奥运会,国家会议中心作为独一无二的会展“双奥场馆”,见证了北京成为“双奥之城”独一无二的历史。

  可以说,国家会议中心宛如一扇“窗口”,让人从中看到今日之中国,世界之中国。

  当前,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大幕将启。据介绍,除开幕式外,高峰论坛将同时举办3场高级别论坛、6场专题论坛。论坛期间,还将举行“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截至目前,本届高峰论坛参会嘉宾注册人数超过4000人,预计达成的成果总量更是有望超越前两届。

  10年携手共进,10年春华秋实。人们期待本届论坛进一步凝聚共识、总结经验、规划未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完)

【编辑:钱姣姣】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北京市中小学将实施“劳动+”课程 - 去澳大利亚,这些东西千万别带了!

北京市中小学将实施“劳动+”课程

发布时间:2024-07-13 20:52:01 来源: sp20240713

人民网北京10月25日电 (记者李昉)设计智能灌溉系统,搭建“葫芦乐园”,制作中药香包,描摹京剧人物脸谱……在近日举行的北京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总结推进会暨密云区劳动教育工作现场会上,学生们展示了各校劳动课程的成果。

北京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总结推进会暨密云区劳动教育工作现场会召开。北京市教委供图

会上,北京市少年宫、东城区教委、密云区教委等7家单位分享了劳动教育的经验做法。北京市少年宫开发了29门劳动教育融合课程,丰富孩子们的劳动体验;东城区将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课时、职业体验纳入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密云区加强劳动教育资源开发和劳动研学实践基地建设,开发“精品课程路线”;首师大一分校聚焦“耕读”劳动教育,由课内走向课外,探索出德智体美劳互相融合的大课堂;门头沟区军庄中心小学通过与当地村委会开展党建共建,征得一亩半土地,为孩子们提供学习、劳动、实践和研究之所;清华附中昌平悦府小学在社区公园里放置了240个种植箱,从“种、学、用、讲、创、联”六个维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密云区劳动研学基地研发推行精品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在安全、沉浸、全形态的教育基地中体验劳动的价值。

北京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总结推进会暨密云区劳动教育工作现场会召开。北京市教委供图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介绍,未来,北京将把劳动教育与中考改革、双减提质增效等一系列教育改革结合,强化课程实施,在融合创新上下功夫,将劳动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体系、实施途径、落实方式、保障机制等进行整体规划,达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北京市还将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力量,实现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并实施“劳动+”课程,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他学科、实验教学、课后服务。同时,在校外构建劳动教育新场景,形成新型劳动实践体验基地。

“我们要加强劳动教育的体系化、系统性构建,形成对内对外的新型劳动教育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在校内要跨越学科边界,渗入到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对外要跨出校园边界,渗入到整个区域的资源环境中。”李奕说。

(责编:李昉、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