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学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正当其时

发布时间:2024-07-29 13:45:53 来源: sp20240729

  11月1日是中国科学院建院74周年,也是在这一天,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正式发布。这个全新的公益学术平台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为主建设。上线首日,访问量即达876万次,11月3日的单日访问量达到2141万次。

  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创新了学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是对高质量公益性学术资源旺盛需求的回应。人们期待以此为契机,进一步降低科技文献资源获取成本,让公共财政支持的创新成果真正实现共享。

  约1.7亿篇可检索资源、约8000万篇免费全文资源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细文介绍,经过一年多的建设,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首期整合了中国科学院主办的期刊数据、出版图书、学位论文、研究所的仓储数据、ScienceDB数据中心的数据,以及开放获取环境下允许集成服务的学术资源,协议授权或其他合作共建模式获得授权的学术资源,“目前可检索的资源量约1.7亿篇,可免费获取的全文资源量约8000万篇,包含期刊论文、学位论文、预发布论文、专利文献、领域快报、动态快讯、科学数据和图书专著等类型”。

  目前上线的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有六大功能:公益性学术资源的集成检索发现、可获取全文资源的多途径导航、集成科大讯飞翻译引擎、主动推送领域高价值文献、个性化学术资源的组织管理和开放型学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未来,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资源将更丰富、功能将更强大。刘细文说:“后续二期建设将继续丰富学术资源,完善服务功能,持续提升精准、智能、高效和易用服务能力,努力发挥好聚资源、塑模式、建生态、促创新的作用。”

  打破科技文献资源商品化、垄断化的尝试

  科技期刊和科技数据库,特别是一些国外科技期刊和数据库的订阅费用不断上涨,其价格之高,让很多高校和研究机构都无法支持,只能弃订。无奈之余,不少人提出,为何公共资金资助的科研成果,不能为公众所享?

  刘细文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警惕的问题。作为全社会科技创新基础支撑的科技文献资源商品化、垄断化日趋突出,科研机构采购科技文献资源费和使用门槛也在逐步提高,科研人员和社会各界有效获取科研创新成果信息的难度逐渐加大。”

  构建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的尝试。刘细文介绍,这一平台是“举全院之力、聚各方资源打造的普惠性公益性学术资源平台,旨在为我国科技界和全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益性学术资源,提供学术资源检索发现、内容获取和交流共享等基础服务。未来,平台也将坚守公益性学术服务定位,坚持国际通行标准,充分尊重知识产权,汇聚更多高质量、多类型学术资源,积极促进公共资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及时开放共享。”

  这样的尝试,也受到了高度评价。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主任许倞说:“它能够实现全面支撑我国科技界和全社会学术资源的共享、交流、利用,能为实现国家科研创新资源保障的自主可控与安全保障提供有力支撑,也为加快建设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期待更多机构、组织和科研人员加入

  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的目标,是成为中国优质公益学术资源的聚集高地和全球优质公益学术资源的汇总索引。要实现这个目标,仅有中国科学院一家的努力是不够的,刘细文说:“我们也深知平台现有数据量和功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将加大投入,继续在公益性学术资源平台建设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也呼吁更多有识之士加入我们。”

  为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出了《获得公共资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及时开放获取的倡议》和《公益学术平台合作共建邀约》,邀请“更多的科研组织、期刊出版同仁以及广大科研人员和公众积极参与到平台的建设和使用中,实现共建共享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更大范围的学术资源共享和知识传播”。

  如何打破已有的利益格局?如何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实现最大程度的共享?公益平台怎样实现良性运转?这些问题都要在持续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加以解决。

  刘细文建议,统筹推进公益学术资源平台建设的中国方案。“应强化平台与其他机构、平台的互联互通,探索建立平台与科研机构、平台与期刊界、平台与出版界之间数据共享交换的运行机制,兼顾传统模式的同时,协同打造我国学术资源公益服务新生态。”许倞则提到,要着力建设智慧公益学术资源生态体系,推进制度建设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公益学术交流环境。

  公益学术资源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刚刚迈出第一步。刘细文说:“我们应紧紧抓住科技变革的良机,顺应创新发展的大潮,让科技成果、科技文献资源更有力地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本报记者 齐芳)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曹子健】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泰国女孩元帆帆在中国留学:我融入得非常好,一点也不像外国人 - 习语品读 | “成为妇女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娘家人”

泰国女孩元帆帆在中国留学:我融入得非常好,一点也不像外国人

发布时间:2024-07-29 13:45:55 来源: sp20240729

   中新网 成都12月12日电(祝欢 何芦恒)“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和泰国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不管是民间还是政府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融合得非常好。”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泰国留学生元帆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中泰两国能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合作共赢,行稳致远,再创辉煌。

  元帆帆是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区域与国别研究方向的一名研究生。早在2015年,元帆帆便来过中国,中文以及中国人的热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泰国后,元帆帆在高中便开始学习中文,大学也就读于泰国皇太后大学中国研究专业,不仅学习中文语言学,还学习中国的经济、文化和民俗等。

元帆帆在学校。高嘉琪 摄

  在本科期间,元帆帆通过专业老师了解到了电子科技大学的区域与国别研究方向。“我对这个方向非常感兴趣,今年就申请了来电子科技大学。”元帆帆表示,来到成都的一个多月时间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衣食住行,“我这次过来,感觉就是回家了一样。”

  如今,世界各国联系愈加紧密,互动越来越密切。在元帆帆看来,各国在建立友好关系或合作关系之前,应该从互相理解和了解开始。“我希望自己可以了解中国,所以选择来这边读区域与国别研究方向。”元帆帆自己除了学习语言外,还要学习关于中国的社会、文化、经济等背景。

  “有一定的基础了解中国,然后以后可以找更多更好的合作机会。”元帆帆认为,自己在泰国是从一个泰国人的角度看中国,而来到了中国,自己跟着导师从中国的角度去看泰国和其他国家。“这会让我的学术研究更加完整。”元帆帆表示,两段不同的学习经历会让她更加理解该怎么积极推动中泰两国文化交流和共享文化建设。

元帆帆在学校。高嘉琪 摄

  “现在大家都觉得我融入得非常好,一点也不像外国人。”元帆帆表示。来到中国求学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共享服务给元帆帆留下了深刻印象。“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共享服务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科技如何改变普通人的生活。”元帆帆为中国的社会服务点赞。

  在元帆帆看来,中国和泰国在交通方面有很大的区别。“我们那边大部分城市都是用私人交通工具比较多,公共交通工具方面没有那么的普遍,可是中国这边用公共交通工具比较多,而且价格非常划算。”元帆帆表示便捷的公共交通给她这样的外国人也提供了便利。

元帆帆在学校。高嘉琪 摄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泰国对外经济的增长也越来越依赖和中国各个领域的合作。”元帆帆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后,泰国和中国合作越来越多,机会也越来越大。

  中国是泰国重要的水果出口市场,而元帆帆的家乡正是泰国榴莲山竹之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年来,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帮助许多国家建立了基础设施,比如中老铁路等。“中老铁路开通后,泰国大批的榴莲、山竹运往中国各地。”元帆帆表示,中老铁路的开通吸引了大批中国企业到泰国投资,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都有了很大帮助。

  “我因为懂中文,也有了在泰国的各个中国企业工作的机会。”谈及未来,元帆帆希望可以在中国继续深造,拿到更高的学位,更进一步地了解中国。元帆帆希望通过努力,做出更有价值的文章来提供学术支撑,向世界分享东方智慧。(完)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