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伙坚持划船上班100天 不少人坐“顺风船”分享有趣故事

发布时间:2024-08-30 19:06:30 来源: sp20240830

  “第100天了!”4月9日晚,当李先生划船回到家附近的河岸边,放下桨板的时候,他长舒了一口气。去年6月,李先生偶然发现家附近有河道可以直通公司,于是开始了划船上班之旅。虽然经常出差,但他仍旧坚持了下来。在这100天里,李先生划了1200公里,12000分钟,72万桨,他在水上感受了四季的变化,体验了39摄氏度的酷暑,零下6摄氏度的寒冬。他坦言,也遇到过不少囧事,比如河道临时受阻,他被迫拉着皮艇跋涉;手机意外丢失……当然,他还遇到了不少好玩的事,比如27小时后才被打捞出的手机还能用;不少粉丝慕名来坐“顺风船”,一起分享有趣的故事……

  紫牛新闻记者 徐韶达 图片和视频素材:受访者提供

  1 发现河道从家直通公司 仔细勘查后尝试划船上班

  家住上海的李先生今年38岁,是皮划艇运动爱好者,去年他偶然在地图上查到了从家到公司的河流是相连通的,于是有了划船上班的打算。“这条河叫三八河,我专门沿途勘查了一下,发现两边都有适合上岸的地方。”

  李先生介绍,从他家到公司的河道长约6公里,宽度在35米至60米不等,岸边有浅滩,河中间深约3至6米,“我早上先从家走个十几分钟到达岸边,划船的时间约四五十分钟,公司在河岸边,我上岸走两步就到了,通勤时间在一小时左右。”

  李先生一般会将皮划艇放置在河岸边上,为了防止周围的小孩拿来玩,他用链锁将船锁在栏杆上,每天到达后,他从船舱里拿出干的便服到公司换上。

  虽然李先生开车到公司只需要20至30分钟,用时比划皮划艇少了将近一半,但他觉得划船更有意思,“平时忙于工作和家庭,运动时间少,划皮划艇上班提高了户外运动的频率,投入不多还低碳环保。”

  2 坚持划船上班100天 感受过美景也遭遇囧事

  从去年6月到今年4月,李先生坚持划船上班100天了。“不出差就划得多些,出差或者应酬就搁置几天。”100天的时间,他在船上经历了四季变化,也见证了河道上一座桥梁的建成。李先生打趣说,“日复一日路过这里,桥上的工人都认识我了,感觉我成了这座桥的监工。”

  李先生划船上班很不容易,最热的时候,他顶着39摄氏度的高温在河面划船,“热到受不了,干脆光着膀子,全身大汗淋漓,好像洗了个澡。”李先生介绍,冬天最冷的时候温度低到零下6摄氏度,“刚下水时很冷,桨板溅起的水花附着到衣服上、船上会迅速结冰,我只有卖力地划动桨板,才能慢慢暖和起来。”

  李先生说,在划船上班的过程中,还遇到了不少插曲,“因为修建桥梁,河道会被临时阻断,我过不去,只能临时拖着皮划艇上岸,跑个几百米,翻过一个小山坡,再重新下水,简直是‘跋山涉水’。”

  让李先生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由于天色过暗,皮划艇直接撞上了修桥施工处摆放的钢缆,“当时正好是顺流,船速有点快,根本来不及反应,船直接被撞翻了,我也掉进水里,还好没受伤,但放在船面上的手机掉进了河里。当时联系了打捞人员,他们是南通的,第二天才能来,我的手机经过27小时才捞上来,没想到还能用,我觉得挺神奇的。”

  3 开发出“顺风船”业务 喜欢分享彼此的故事

  在划船上班的这100天里,他还开发了“顺风船”业务,“坐过我船的乘客大约有10余人。”李先生介绍,有的是朋友同事,也有喜欢记录两岸风光的拍客,还有慕名而来的粉丝朋友,“有粉丝朋友在社交媒体上联系我,表达了‘蹭船’的想法,我们就约好时间一起划船。”李先生表示,一般划船载人的通勤时间要比平时更久一点,所以自己会提早出门。

  “很多人一上船就开始惊叹,原来在水面上的视角是这样的!”李先生笑着说,“有的人会坐在前面跟我一起划,也有人会一边欣赏两岸风光,一边分享故事。坐我的船不用付钱,但是要提供情绪价值,带好自己的故事。”

  “有一位女士在船上跟我讲述了她的人生,一开始在国企工作,后来创业,虽然失败了,但她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努力健身、参加越野跑、学习新东西,一直在追梦;还有人分享自己在富士山脚下露营的经历、在冰岛看极光的美好时刻。”李先生说,很多朋友坐完船后都觉得,划船可以忘记很多烦恼。

  “有人问我,划船上班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我觉得,划船上班是与自己的对话,我能抛开杂念,享受美景,同时也让我在工作与生活中找到了一个平衡。家人和朋友也从我的视角感受到了水上的美好,这也是我坚持划船的意义所在。”

  李先生说,现在划船上班100天的目标已经完成,未来还会继续划船上班,“已经让我形成习惯,后面数字已经不重要了,而是希望‘顺风船’被更多人知道,和更多乘客分享有趣的故事。”

  李先生坚持划船上班的事情吸引了一家从事河道旅行工作的公司,“或许未来我会带着皮划艇和大家一起走进山区的天然河流,既能给稍微落后的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活力,也能让更多人喜欢上划船这项运动,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扬子晚报) 【编辑:李岩】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甘肃崆峒10万亩设施蔬菜成规模:农业“芯片”以“智”增效 - 长三角铁路“五一”预计发送旅客2700万人次

甘肃崆峒10万亩设施蔬菜成规模:农业“芯片”以“智”增效

发布时间:2024-08-30 19:06:30 来源: sp20240830

   中新网 兰州3月12日电 (魏建军 刘潇 史静静)“蔬菜产业以‘链式思维’发展,提质增效事半功倍。”甘肃平凉市崆峒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万红艳说,该区蔬菜产业提质增效,“打虎芹菜”“崆峒辣椒”等特色蔬菜品牌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逐步提高,“崆峒山”农产品商标愈发响亮。

  2023年,崆峒区设施蔬菜产业链聚焦“一城三园一基地”建设,围绕泾河川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这一目标,谋划“两心两带”产业布局,扩规模、提品质,创品牌、增效益。截至2023年底,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3万亩,实现产量2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亿元。

3月上旬,工作人员在甘肃平凉一栋12万平方米智能玻璃温室作业。 魏建军 摄

  在平凉超越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一栋12万平方米智能玻璃温室,生产区为10万平方米,其中蔬菜“芯片”育苗区就达1万平方米。该温室是全国第一座高规格、大面积设施种植串番茄的温室项目,年生产优质串番茄2700多吨。

  据该公司总经理徐金伟介绍,该项目由荷兰库珀公司承建,以欧洲的先进标准和科技装备为支撑,其玻璃透光技术、滴箭与循环灌溉、中央温控、环境监测、生物病害防治和无土栽培系统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徐金伟说,生产所使用的串番茄种子拥有了该品种在亚洲市场上5年的使用权,技术指导由荷兰农业专家组成,特别是大数据系统的运用,为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数字化+农业”提升产品质量、拓展销售渠道、打造知名品牌。

  “从历史来看,崆峒区这一带农户自己种植蔬菜经营大棚的有很多。”万红艳说,除了白水镇如“椒”似火的辣椒产业和花所镇的山药品牌,以四十里铺镇为中心建立的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亦是崆峒区重点发展蔬菜产业链的“智慧中心”。

图为平凉市崆峒区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一角。(资料图) 魏建军 摄

  官方数据显示,泾河川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园一期项目建设,2023年底已建成智能化玻璃温室12.23万平方米、日光温室9.5万平方米、拱棚4.2万平方米;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三期项目建设,2024年6月底建成日光温室500座并完成定植。

  四十里铺镇党委书记段锦博说,随着育苗集约化推进,做好四十里铺上湾、花所信河等7个集约化育苗基地的育苗技术指导,完成辣椒、芹菜、番茄等蔬菜种苗3500万株以上。利用盛立智慧农业公司1万平方米现代化育苗设施设备,为全区蔬菜生产做好育苗保障。

  如今,崆峒区已逐步形成“一乡一品”特色种植区域布局。坚持连村成片、跨乡成带、集群成链,突出辣椒、山药、芹菜优势单品,扩大集约化种植规模,建成花所镇2个千亩集中连片种植示范点,草峰、白水、白庙等5个百亩以上高原夏菜种植示范点。

图为展台上的“崆峒辣椒”。(资料图)魏建军 摄

  依托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专家工作站,该区强化蔬菜优质新品种、绿色关键栽培技术与新材料、新装备推广应用,建成泾河川万亩现代产业园果蔬分拣中心,实现果蔬分拣、保鲜、配送一体化。

  值得一提的是,崆峒区还通过数字赋能流通、电商助力交易,建立蔬菜产品高效便捷的流通体系。打造“种、采、装、销”和数字化等为一体产业发展模式;依托冷链物流园区大数据平台及物流公司,开展交易结算、分拣包装、仓储保鲜、物流配送等一体化服务。(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