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步入“快车道” 能源低碳转型再提速

发布时间:2024-09-12 11:15:15 来源: sp20240912

在沙漠,一排排光伏发电的太阳能板整齐铺开,为周边地区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电力;在海上,一座半潜式海上平台矗立其中,实现全年、全天候稳定均衡的新能源发电;在山区,山坡上的光伏发电设施随着阳光开始运转,光伏板下的金银花、蔓荆子等中药材为当地农户带来额外的种植收入……

从“跟跑”到“领跑”,近年来,我国光伏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重点环节国产化程度大幅提升。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我国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4574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新增2193万千瓦,分布式光伏新增2381万千瓦,光伏发电正在加速步入发展“快车道”。

科技赋能创新,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上游制造业的助力,关键技术的攻关和创新为光伏发电注入核心动力。在江苏,一间投资3亿多元、面积近6000平方米的高新技术试验车间里,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挥舞手臂,将薄薄的电池片轻轻抓起;大大小小的电子屏幕上,一组组数据不停闪烁着,展示着新设备的各项性能。

“光伏电池生产设备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基本上每3年就要换一代。”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一季度出货量猛增,各车间加班加点满负荷运转,关键技术不断突破。目前,当地光伏产业链覆盖除多晶硅料以外的所有生产制造环节,同时布局风光互补、高效储能、能源互联网等领域。

电池技术是光伏制造业的核心领域,钙钛矿光伏技术的创新研发为光伏发电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相比于传统的晶硅电池,钙钛矿光伏技术理论上可使生产能耗从1.52千瓦/小时下降到0.12千瓦/小时,生产周期从72小时下降至3小时。”有关专家介绍,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持续创新,其原料价格、加工周期、广电效率、度电成本等优势日渐明显。

据介绍,钙钛矿与晶硅的叠层电池能够实现对太阳能全光谱的利用,其光电转化效率能够达到40%,是当前大规模应用的光伏电池转化效率的两倍。在青海,共和塔拉滩30万千瓦光伏建设项目成功并网发电,成为全球最大商用尺寸兆瓦级钙钛矿组件光伏示范项目,核心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年均减排二氧化碳约47.32万吨;在山东,当地首个钙钛矿光伏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成立,通过聚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技术、装备、工艺等产业化面临的问题,建设钙钛矿太阳能通用技术开发和试验检测平台……

“光伏产业的创新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前沿技术创新、开发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有关专家表示,光伏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要持续强化技术创新,驱动核心关键技术,坚持自主创新。从设备、材料、产品等方面全面发力,拓展新的应用场景,进一步降低成本,巩固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

上游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为光伏发电打造了坚实的技术底座,而下游的光电应用则进一步拓展了光伏产业的发展潜能。近年来,“跨界融合、多能互补”成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词,“光伏+”模式持续赋能各行各业。自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来,河南、浙江、安徽、宁夏、四川、上海等地均出台相关实施方案,鼓励“光伏+”和分布式光伏纵深发展。

贵州推出“光伏+农业”模式,探索“农光互补”产业应用,打造绿色能源技术与传统农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江苏投运全国首个超大规模“光伏+气膜”光伏电站项目,有效避免当地煤炭砂石等散料的扬尘外溢问题,每年可减少污水排放约28万吨;甘肃探索“光伏+养殖”的绿色发展之路,为当地养牛场加装太阳能板,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消纳方式,给当地养殖户带来额外发电收益……

“光伏发电兼容性强,能够与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融合发展,实现空间的综合效益与增值利用。”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熊敏峰表示,我国光伏发电发展规模不断创新,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要坚持“光伏+”的融合发展模式,拓展光伏应用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王檬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乔业琼、高雷)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人民艺起评:“科目三”土不土不重要,群众喜欢就足够了 - 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强度降低超八成

人民艺起评:“科目三”土不土不重要,群众喜欢就足够了

发布时间:2024-09-12 11:15:16 来源: sp20240912

最近,“科目三”火爆出圈。有网友说“科目三”舞动世界,确实夸张了些,但称它人气高涨,出圈出海,还是合情合理的。据统计,在国内的短视频平台,其话题播放量达到了近120亿;在国内受到欢迎的同时,“科目三”也火到了国外,在诸多社交平台上,随处可见“老外”也跳“科目三”。

据报道,“科目三”始于广西某婚礼现场多人欢歌起舞的场景,后经改编和传播,迅速火遍大江南北。观看“科目三”视频,舞者跳时,脚踝内翻、扭腰、摆胯、摇花手,配合着动感背景音乐,形成一套丝滑的小连招,让人看了不禁也想跟着舞起来。

“科目三”为什么如此之火?“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每个人都能分析个子丑寅卯、说得头头是道。只要逻辑自洽,都能让人信服。

“科目三”的流行是源于中国的乡土文化。更准确地说,“科目三”来自基层,来自群众,它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也有着最接地气的特质。无论它最早出现的场景,还是它的舞蹈特点,乃至它的精神气质,都让人觉得这个舞蹈是属于草根的,是有人缘的,是来自火热的生活,是扎根于群众之间的,体现的是人间烟火气。

另一方面,“科目三”带有很强的感染力,迎合了当前流行表达的元素。它所展现的松弛心态、乐观精神,以及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为年轻人所需要、所接纳。“科目三”的舞姿很粗犷、音乐很上头,整体看很“魔性”,传递出的情绪热烈而喜庆、幽默而轻松,自然很有感染力,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尽管有人嫌弃它土得掉渣,但更多的人对此欲罢不能。

千万不要嘲笑“科目三”土得掉渣,也不要认为它难登大雅之堂。“科目三”火的时机也许随机,但火起来绝非偶然。应该说,包括“科目三”在内,一切能够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文艺作品,都应该火,也会火起来。火,是水到渠成,是众望所归。

“科目三”能火多久?也许没人能给出准确答案。但是,可确定,那些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的作品是有生命力的。有朝一日,即便“科目三”不怎么火了,但还会有“科目四”“科目五”……火起来。

(责编:徐玉涵、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