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海事人的春节:守护“浙”片海

发布时间:2024-08-20 16:30:41 来源: sp20240820

   中新网 杭州2月12日电 (王逸飞 俞臻 袁媚 )新春佳节,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守护平安的人有很多。海事人就是颇具代表性的群体。

  在东海海面,横卧着一条“海上巨龙”,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在它不远处,通苏嘉甬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加快建设,建成后它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铁路桥。

俞付明在工作中。浙江海事局供图

  今年48岁的俞付明,是嘉兴海事局海巡执法支队支队长。今年春节,因为铁路桥施工方积极响应浙江“两重不停”政策号召,加班加点施工。俞付明和他的同事亦24小时在岗待命。考虑到施工船抛锚工作不靠岸,他们所在的海巡0781艇在完成日常巡查的同时,也为施工船送去了新春祝福。

  工作二十余年,俞付明一直在海事监管第一线,见证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和运行。

  2003年,杭州湾跨海大桥开始建设。在当年有限的监管手段下,年轻的俞付明和同事每天都要带着厚厚的纸质材料出海巡查。“当年就是看到哪艘船就去查哪艘船,一开始不熟悉船舶情况,可能早上刚刚核查过的船舶,到了下午又差点重复核查了。遇到一些不配合的船舶,看到海巡艇靠近,还会故意往反方向驶离,等到执法队员们离开,再偷偷进场施工。”俞付明回忆。

  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从此,俞付明又化身“大桥卫士”,“跨海大桥投入使用后,我们像守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保持着大桥水域巡航检查,维护桥区通航秩序,及时处置突发事件,防止碰撞大桥事件发生,已经保持15年安全无事故。”

俞付明在工作中。浙江海事局 供图

  去年3月,通苏嘉甬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开工建设。时隔二十年,俞付明再一次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得益于数字化建设,如今我们不用再随身携带纸质材料,取而代之的是完备的数字化系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船舶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在施工期间,各艘船舶的实时定位也能在智控平台中一目了然,船舶离开特定区域,或是没有核查过的船舶进入了施工区域,平台都会发出预警。”俞付明打开移动执法终端,一边接收着当日巡查任务一边介绍。

  同俞付明一样,春节期间,来自杭州海事局海巡执法支队的徐启航也坚守在岗位上,守护着杭州的母亲河——钱塘江。

徐启航(右一)在工作中。浙江海事局 供图

  从参加工作至今,这名“90后”已经在钱塘江上值守1200多个日夜。他介绍,冬季的杭州,气温复杂多变,寒潮来时钱塘江甚至会大面积冰封,出现美丽又危险的“冰雪潮汐树”。加之钱塘江水况复杂,一天两次涨潮退潮,潮头高时可达2-3米,不仅给沿岸施工带来很大影响,也给过往通行船只带来隐患,对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每日巡航,督促过往船舶按照既定的航线安全有序航行,并处理一些突发水上事件。

  春运启幕后,徐启航就和同事走进航运公司、码头和水工项目。预警信息发布、现场安全监管、船舶安全检查……他们一次次巡航在钱塘江上。

徐启航与同事在工作中。浙江海事局 供图

  在办公桌前,徐启航正使用着浙江海上智控平台、CCTV、AIS等数字化系统,对辖区重点涉水工程、嘉绍大桥桥区、临江码头、船舶可航水域等区域开展电子巡航和船舶点验,做好提醒督促工作。讲起春节在岗值班,他说:“前几年都是同事体恤我,让我回家团聚,今年该轮到我坚守岗位了。”

  谈起自己的新年愿望,这名年轻人坦言:“平安,是每个海事人新年最大的愿望。只要群众出行安全,只要水上环境清洁,我们再忙都值得。”(完)

【编辑:邵婉云】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汇丰银行主席王冬胜:香港优势仍在 但需持续扩大吸引力 - 中国援马耳他医疗队为当地老年人义诊

汇丰银行主席王冬胜:香港优势仍在 但需持续扩大吸引力

发布时间:2024-08-20 16:30:42 来源: sp20240820

   中新社 香港10月12日电 (记者 韩星童 戴梦岚)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主席王冬胜近日接受 中新社 记者专访时表示,尽管经历疫情冲击,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具备的优势仍在,在金融、法律等方面亦有着相当深厚的根基。但他也认为,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香港需要持续扩大自身吸引力。

  过去几年来,香港经济发展面临不少挑战,坊间不时有评论担忧香港或会逐渐失去国际金融中心的光辉。问及这一问题时,王冬胜笑道:“过去几十年,香港已经经历了十几个危机,每次都有人说香港不行了,但香港每次都在事件稳定后又起来了。这些问题香港见过很多,我也见过十几个,所以我对香港很有信心。”

  这份信心,不仅来自香港本身的国际网络、灵活自由的市场环境,以及金融和法律领域的深厚根基等,更重要的是“香港背后还有国家,那么大的一个市场在后面支持我们。”王冬胜指,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接近9000万,经济总量超过19000亿美元,这一规模比韩国都大。

  来自不同国家的投资商正是看中了大湾区这一庞大市场,希望在此深耕,而香港如何把握机遇扮演好“中间人”的角色,通过提升自身吸引力,将这些客户带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则是王冬胜眼中香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我跟很多客户谈过,他们都知道大湾区内有很多机会,但到底是什么样的机会他们不清楚。而要想进入大湾区内地市场,有很多不同的手续,哪怕是拿一个驾驶执照也有很多流程,我们怎样帮他们把这些手续简化到最低。”王冬胜认为,香港可以为这些投资商提供进入大湾区内地市场的“一条龙”服务,协助他们处理行政手续、银行业务,甚至是提供医疗、税务及教育等多方资讯和优惠。“我们要对这些愿意在大湾区投资的公司进行深入调查,看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他们面对什么样的挑战。”

  与此同时,王冬胜认为,香港协助国家“走出去”的“窗口”作用同样重要,面向国际,了解最新、一流的产品及服务标准,并搭建桥梁与内地进行交流、接轨。

  “疫情过后,可能还存在地缘政治的影响,但这些事情慢慢都会过去的。香港还是要做好自己的基础,用法律做事。”王冬胜对香港发展前景的乐观从未动摇。(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