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以数字技术点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发布时间:2024-07-27 17:08:50 来源: sp20240727

  【光明论坛】

  作者:马云志、张竞文(分别系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近日,“孔子密码——沉浸式文物数字艺术展”在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开展。展览以“孔子密码”为主题,从凝聚思想智慧的《论语》《诗经》,到融于现实生活的器物、美学,依托数字化技术,探索孔子思想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迈向新时代新征程,需不断加强数字文化建设,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加速赋能,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更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增添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鼓励推出优秀网络原创作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推动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我们看到,《哪吒之魔童降世》《长安三万里》等取材于传统历史文化故事、诗词典故的影视作品屡次“出圈”引领传统文化热潮,成为文化艺术作品新近“破圈”密码;京剧艺术一代宗师梅兰芳,在AIGC+XR技术加持下“复活”,现场向观众和全球“梅粉”致意……借助现代数字技术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充分展现,可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更为可视化、形象化,以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出独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蕴魅力。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行统筹开发利用,把实物形态转化为数字形态,有利于普查、摸清我国文化遗产、革命文物等资源的家底,对历史文化遗产采取预先性和抢救性的保护修复,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有效依托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文化网站等数字基础设施,提供数字在线课程、数字图书阅读、数字文物展览等公益性文化服务,汇集全国各民族地域性优秀文化资源,形成全国综合文化数字资源库以及文化大数据体系,可以对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共享,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例如,敦煌研究院经过近30年的数字化保护探索与研究,形成一整套针对不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关键技术和工作流程,实现了对洞窟的数字化保护。截至目前,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敦煌石窟数字资产管理平台构建与应用示范”已经完成290个洞窟数字化采集、179个洞窟壁画图像处理、45身彩塑和7处大遗址的三维重建,形成了超过300TB可以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数字资源,在增强公共数字文化供给的同时,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博大精深,为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认同夯实基础。

  当前,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推动数字文化消费场景多元化发展,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今年端午假期,数字技术的运用推动着不少地方“新中式”旅游的持续升温。在山东青州,游客们不仅可以“打卡”漆扇,在古城内观看非遗表演,参加漆器、面塑等公益传习活动,了解传统技艺,体会匠人的匠心与坚守,还能借助虚拟场景、裸眼3D、触摸屏等数字化技术,通过互动体验、游戏等形式,在博物馆内感受科技赋能文化的力量。未来,更好以数字化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必须更加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文物的多重价值,积极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来搭建传播平台、加强内容生产,推出更多承载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的文化产品,扩大优秀传统文化感染力、吸引力,以数字技术点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技术增量和文化增量。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01日 11版) 【编辑:邵婉云】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近百款“敦煌文化校服”发布:壁画团花图案“轻舞飞扬” - 搭建科创平台 集聚创新资源(科技视点)

近百款“敦煌文化校服”发布:壁画团花图案“轻舞飞扬”

发布时间:2024-07-27 17:08:51 来源: sp20240727

   中新网 兰州10月14日电 (周斌全 张文瑾)甘肃敦煌市委宣传部14日发布消息称,作为“敦煌文化进校园”活动重要载体之一的敦煌文化校服设计推广应用近日取得重大成果,设计的4个系列近百款敦煌文化校服正式发布,敦煌市1.3万余名学生穿上了敦煌文化校服。

10月13日,在敦煌文化进校园暨敦煌文化校服展示活动上,当地学生展示“敦煌文化校服”。周斌全摄

  敦煌文化校服由敦煌市委托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并邀请北京服装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等组成优秀的专家团队进行设计,以敦煌壁画中的石青、石绿、灰色、红色为主色调,将莫高窟北魏第254窟几何图案、盛唐第217窟石榴图案、西魏第285窟忍冬图案、盛唐第45窟团花图案分别用在校服设计的上衣领、口袋、裙子、领巾、领结、胸章等处,让敦煌文化艺术与中小学校服有机结合。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主任刘元风说:“校服是敦煌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我们的理念是将敦煌壁画中的图案和色彩与校服完美结合,使得校园中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让更多的孩子热爱传承弘扬敦煌文化。”

图为敦煌小学生展示“敦煌文化校服”。周斌全 摄

  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马强介绍说:“我们借鉴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图案和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校服设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展现了敦煌学子昂扬向上、勤奋上进的精神面貌。”

  敦煌市西关小学教师张雅萍说:“石绿色系的运动服象征着蓬勃、希望、青春和活力,代表着青少年充满生机勃勃的力量,也体现出了新时代小学生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精神。”

  自2022年敦煌市启动实施“敦煌文化进校园”活动以来,敦煌市开展了一系列喜闻乐见、成效显著的活动。推广敦煌文化校服是其中一项创新举措,敦煌文化元素被融入到校服设计中,既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的创新精神,凸显了敦煌市中小学生的文化形象,让学生从小在敦煌文化中熏陶滋养,在敦煌艺术中传承创新。(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