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漓江源头瑶寨欢庆盘王节 特色文化引客来

发布时间:2024-09-09 21:58:59 来源: sp20240909

   中新网 桂林11月28日电(蒋丰慧 涂丽莎)11月28日,位于广西桂林的漓江源头、华南第一峰猫儿山脚下的华江瑶族乡的瑶族同胞们载歌载舞,欢庆盘王节。当天,兴安县华江瑶族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暨第七届盘王节开幕。

瑶胞表演《师公舞》。 涂丽莎 摄

  盘王节是瑶族同胞一年一度祭祀瑶族祖先盘王的重大节日。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祭祀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民族的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欢度盘王节。

  瑶乡同胞邓正姣身穿瑶族服饰,头上高耸的凤冠格外引人注目。“我头上的凤冠是家传的,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每次有重大活动我就戴着它。”邓正姣说。

头戴凤冠的瑶胞参加盘王节。 涂丽莎 摄

  庆祝活动现场,邓正姣与姐妹们一起展示了瑶族同胞祖传的手艺——反面刺绣。无需描绘花样,也不用绣圈子,一群老人在黑布上利落绣出简洁大方的纹样,翻个面便是一件颇具瑶族风情的绣品,引得游客驻足观看。

  据了解,华江瑶族乡总人口1.8万余人,居住着汉、瑶、壮、苗等民族,其中瑶族人口占26.6%,是兴安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而盘王节作为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瑶族节庆活动,集瑶族传统文化之大成,已是一种增强民族向心力、维系民族团结的人文盛典。

  如今,华江瑶族乡确立了生态绿色,历史红色和瑶乡原色“三色”文化发展思路,以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养生养老小镇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契机,规划建设华江九寨、中国健康好乡村等重大康养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从单一的山水观光游向休闲康养、红色研学和民宿体验综合旅游转型。(完)

【编辑:刘阳禾】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贵州医生张毅:一个为“生命的馈赠与延续”的“嫁接者” - 环境污染促使动物改变行为 寄居蟹学会用垃圾作壳为“家”

贵州医生张毅:一个为“生命的馈赠与延续”的“嫁接者”

发布时间:2024-09-09 21:59:00 来源: sp20240909

   中新网 贵阳11月12日电 题:贵州医生张毅:一个为“生命的馈赠与延续”的“嫁接者”

  作者周燕玲

  45岁的张梅(化名)是幸运的,肾衰竭的她在等待1年零2个月后,等到了“重启生命”的机会。躺在贵州省人民医院病床上的她,刚接受完肾移植手术不久,腹部有一条十来公分缝合好的伤口。

图为张毅在病房与病患交流。周燕玲摄

  “应该还有一个多星期就可以出院了。”脸上带着浅浅微笑的张梅说,自己身体里承载着另一个生命的馈赠,未来要更有意义地活着,才是对捐献者的尊重与感恩。

  中国2007年颁布实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并于2010年启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试点工作,随着认知的提高,公民逝世后捐献器官的量逐步增加。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26日,中国共实现人体器官捐献44639例,捐献器官135615个。

图为张毅(左二)与团队在进行手术。受访者供图

  “器官移植手术已成为挽救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重要医疗手段甚至唯一手段。”贵州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主任张毅说,自2021年7月医院开展肾移植手术以来,先后完成260余例肾移植手术,成功率在98%以上。

  从医近30年的张毅,是器官移植科带头人,在贵州省内率先开展了第一例劈裂式肝移植、儿童肝移植及肝后下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联合左半肝自体肝移植术……

  2020年3月,一个7月龄的女婴来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先天性胆道闭锁并肝硬化(失代偿期Child-pugh C级),后患儿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经治疗后消化道出血好转,并符合肝移植手术指征。

  “通过公证处公证,全院讨论决定行小儿亲体肝移植,患儿母亲捐献左肝外叶给患儿,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后,患儿恢复,顺利出院。”张毅回忆说,这场手术难度极高,不管是切肝还是缝合,在同时进行的两场历时9小时的手术,全程由医院的肝移植团体自主完成。

  公民逝世后捐献器官是移植器官的主要来源,为有效缓解供肝短缺,张毅2019年带领团队开展贵州省内首例劈裂式供肝肝移植以来,已相继开展劈裂式供肝肝移植10余例,成功实现“一肝二受”,即一个肝脏救两名患者。

  张毅介绍,要把一个肝脏精准地劈离成左右肝,并保证左右肝都能用到两个成人或一个成人和儿童身上,对技术要求极高,需要对门静脉、肝动脉以及胆道的分离精细到毫米,也需要团队的密切配合。

  作为一名器官移植科医生,张毅大部分工作处于急诊状况,时常和团队要经历9小时以上的“手术战”,“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前,2天时间完成了12例器官移植手术,一例肝移植手术6小时左右,一例肾移植手术3小时左右。”

  在张毅看来,器官移植是一个承载着生命重量的领域,需要全心全意的付出,容不得半点懈怠。

  中国每年约30万患者需进行器官移植。近年来,中国器官捐献数量和捐献率虽有增长,但仍面临供体短缺问题,无法满足国内患者的巨大需求。

  “目前医院有1000多名患者进行了登记,等待合适的配型器官。”张毅坦言,没有器官捐献就没有器官移植,从尚有体温的身体里摘取的宝贵器官,是不幸逝者对急需器官移植患者最大的生命馈赠。

  今年50岁的张毅同时还是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人愿意捐献器官,以另一种方式活在这个世界上。

  采访结束之际,张毅介绍了“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记者登上这个平台,成功登记器官捐献后显示,截至2023年11月10日16时,在此平台上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人数超246万人。(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