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新加坡航展,C919走向世界的起飞点

发布时间:2024-08-23 14:32:20 来源: sp20240823

  新加坡航展2月20日在樟宜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中国商飞的2架C919和3架ARJ21飞机参展。这是中国国产大飞机首次在境外航展上亮相,引发的热度很高。国外相关专业机构将C919称为航展上“最受关注的飞机”“最令人期待的亮点之一”“某种意义上的里程碑”。美国CNN称这是“中国制造”战略的一个突出标志,印度媒体则认为,过去几年国际航空业一直处在低潮期,C919的展示来的正是时候,不仅表明了航空业的复苏,也表明了中国对国际航空市场的影响。

  今天的中国,是有目共睹的世界制造业大国,那么作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中国制造的大飞机成色如何,过去国际上大部分人只是在新闻上看过。这次C919在新加坡航展上亮相,不但提供馆内模型展览,还有室外的静态展示和飞行表演,给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零距离认识中国国产大飞机的机会。实际效果也正如有国外专业机构所分析的,参加航展的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公司、5万名客商和观众,“很多人都想看看实际的飞机,看看它的性能和飞行状态。”

  在此之前,C919在中国国内的运营已经交出了满意的成绩单。从去年5月圆满完成首次商业飞行以来,至今已经交付了4架客机,安全运送旅客超11万人次。目前,C919的订单已经超过1000架,而且也已经有来自海外的意向订单。此次C919积极参加新加坡航展,迎接来自全世界目光的检验,既是对自身实力、技术性能的自信,也是希望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态度的体现。

  不过,我们也注意到,对于C919的首秀,一些西方舆论则多少有点吃味。CNN以及一些境外媒体说,C919的海外首次亮相正值波音因各种故障问题登上头条之际,中国毫不掩饰其最终与波音和空客竞争的“雄心”。说的好像我们乘人之危似的。我们认为,这是对中国发展国产大飞机乃至坚持自主创新道路的一种误读误解。中国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自信自立的,同时也是谦逊务实的,我们做好自己的事,不看任何人的笑话。

  具体到国产大飞机,我们当然清楚,作为“勇敢者的游戏”,大飞机投入大、耗时长、风险高、不确定性强,能够成功研制到投放市场,再到迈向商业成功,这条道路充满变数。C919从立项到首航成功经历16年,过程艰辛、花费无数心血,它今天所取得的成绩毫无疑问是中国工业科技整体水平强有力的证明,中国人完全有理由为它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感到骄傲。

  同时,我们从未因此而自满自傲,我们将C919定位为国际市场的参与者,而非一个挑战者。C919才刚刚起步,前面的路依旧漫长。如果看航空史的话,那些走完了产品研制阶段,却倒在市场推广过程中的机型也不鲜见。现在中国国产大飞机的商业交付和运营也已开始,这一步能不能走得好,我们仍在努力。空客花了大约40年的时间才实现与波音的均衡。对中国国产大飞机来说,现阶段更重要的目标是扩大国际市场的认知,争取市场认可。

  中国民航局日前宣布,今年将积极推进C919欧洲适航认证。一旦成功,C919就可以在全球绝大多数地区执行商飞任务。不少西方媒体认为,考虑到紧张的地缘政治关系,美欧适航认证这一步不容易。我们希望,美欧民航管理部门在考虑C919 的时候,实事求是地依据国际标准评判,让媒体的分析仅仅成为分析,不要让政治化真的成为现实。同时,对C919来说,真正的竞争力还是来源于自身技术水平和运营效果,美欧适航认证只能决定C919走向国际市场进程的快慢,决定不了最终结果。

  去年C919完成首次商业飞行后,波音公司CEO曾表示,对C919的过度焦虑是愚蠢的,在一个规模不断扩大的全球航空市场中,“有3家供应商不应成为世界上令人生畏的事情”。这才是一种真正理性的心态,西方政界尤其应该习惯这种良性竞争的心态。中国不是挑战甚至威胁,中国是为全球做大蛋糕的贡献者,是新引擎。 【编辑:曹子健】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解码链博丨中外嘉宾热议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绿色转型是底色 - 十六国时期的社会激荡与民族融合

解码链博丨中外嘉宾热议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绿色转型是底色

发布时间:2024-08-23 14:32:21 来源: sp20240823

   中新网 北京12月2日电(记者 左雨晴)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已进入深度调整。与此同时,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应用,驱动社会生产力水平全面跃升,新形势下构建现代供应链体系面临新的更高要求。建立协同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优秀企业代表和有关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国际组织嘉宾共聚供应链服务专题论坛,围绕供应链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传统供应链迎来新变革

  中国是联合国标准下工业门类最全、配套最为完整的国家,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比重近30%,全球制造和供应链重要中心地位不断凸显。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庆霜指出,中国正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未来必将进一步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机遇。

  与此同时,中国供应链正在经历新一轮变革。

  “供应链的链条正在不断的缩短,供应链的扁平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中国的供应链不再是单向流动的价值链,而是能促使各方共赢的商业生态系统,进而由平台模式搭建形成互利共赢生态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表示。

  以大健康产业为例,陈润生指出,传统大健康供应链非常复杂、存在多级分销、多级库存及周转慢等问题。而如今大健康产业链快速发展,医药电商、现代中医药等新兴形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向供应链体系模式创新和管理迭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应链如何创新顺应产业链发展,成了业界的新的思考,需要构筑大健康供应链新格局。”

  在陈润生看来,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有望成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方向。“有能力的企业通过供应链生态圈解决增长的瓶颈问题,中小型企业也将从供应链上找到答案,着力解决发展难题。”

11月28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开幕。本届链博会以“链接世界 共创未来”为主题,展览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设置智能汽车链、绿色农业链、清洁能源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等5大产业链和供应链服务展区,超500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
中新网
记者 李骏 摄 11月28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中新网 记者 李骏 摄

  多元运输方式保障供应链稳定高效运行

  如今,产业链、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确保供应链的安全稳定畅通高效,是实现安全发展,保持稳定增长,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韩敬华表示,交通物流作为畅通国际贸易和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贯穿生产、流通、交换到消费各个环节,是经济运行血脉,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基础保障。

  “我国交通物流运行持续整体向好,有利保证供应链、产业链高效运行。”据韩敬华介绍,截止目前,我国已有68个口岸开通国际道路运输业务,国际道路运输企业达440家,开通运输线路300余条,中欧班列通往欧洲25个国家和200个城市。国际道路运输合作范围拓展至21个国家,海上航线覆盖100多个国家,民航航线通达64个国家,邮政网络覆盖2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贸区、自贸港、海运、航空政策创新突破。

  国际道路运输联盟(IRU)东亚及东南亚代表处首席代表周妍认为,随着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加剧,运输方式和通道多元化势在必行,共促跨境公路运输发展是大势所趋。“公路运输本身是非常灵活的运输方式,同时可以提供多元化运输线路,发挥毛细血管的作用。”

  圆通速递有限公司董事长喻渭蛟表示,快递物流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要支撑,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的行业。“打造全球供应链和国际国内双循环,首先要打造共享的物流云平台。”

图为首届链博会展馆内景。 中新网 记者 李骏 摄

  绿色转型是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底色

  “稳定高效的全球供应链是支持和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更加关注绿色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联邦快递中国区总裁陈嘉良指出,节能减碳是实现全球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对此,麦兰威典(上海)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亚洲区首席执行官理查德·英瓦尔森(Rickard Ingvarsson) 表示,企业应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使用清洁能源等方式减少碳排放。“中国是电动汽车生产最大国家,而且中国的电动车已经出口到很多国家。我们也在一些运输场所使用电动卡车来减少碳排放,我们希望未来全球都能够用上电动卡车。”

  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德亮表示,港口行业处在供应链的核心节点,近年来,山东港口加大创新力度,积极探索绿色低碳模式。“我们自主研发自动化码头指控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九次刷新世界纪录;积极构建绿色低碳集输运体系,港区清洁用能占比达到58%,获评‘亚太绿色港口’,全国首个智慧绿色‘双五星’港口。”

  绿色转型是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底色,创新则是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济武指出,新生供应链来自于创新链。“创新链是供应链的重要基础,也是未来供应链转型的重要源头。”

  在他看来,为实现科技创新要素全球协同,推动供应链可持续发展,一要大力推动金融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二要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科创合作;三要打造高效活跃的成果交易市场,构建全球创新网络。

  “此外,还要围绕重点领域,发挥龙头企业的创新链主作用,以平台思维为小微企业提供创新应用场景,用大手拉小手形式,推动创新链发展,共同推进产业升级。”王济武说。(完)

【编辑:卞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