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蔡皋散文集《人间任天真》引领读者寻找“玩儿”心

发布时间:2024-07-10 22:05:53 来源: sp20240710

   中新网 北京6月24日电 (记者 应妮)何为“玩儿”?艺术家蔡皋与学者何怀宏日前以“这世界,我是来玩儿的”为主题在京展开对谈。

《人间任天真》书封。湖南文艺出版社供图

  蔡皋认为“玩儿”并非游戏人间,而是一种带有儿童天真的放松心态,是一种“看透了生活或者人生百态之后会出现的光明境界”。这种状态很难贯穿人的一生,却值得我们去努力追求。

  何怀宏鼓励大家以“玩儿”的心态去看待生活,“对一件事情要先有兴趣,做的过程才会有乐趣,原本平淡无奇的日常也隐藏着无数的可能性。”

  作为蔡皋暌违6年出版的全新散文集,由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的《人间任天真》收录了百余篇她于寻常花木、烟火生活中参悟的箴言小短文,渗入了其平和淡然、通透达观的人生哲学。

  蔡皋在过去往往以儿童绘本画家的身份为读者所熟知,而《人间任天真》是她继《一蔸雨水一蔸禾》后,第二部面向成人的作品。在书中,作者以“天真”一词作为关键词,“天真,不是只有儿童才拥有的天性,天真与年龄无关。所谓天真就是质朴自然,欣然接受生活赠予的每一份礼物,以一种简单的方式来应对世间的一切复杂。”这不但为蔡皋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更蕴含着永恒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柔软绵厚,抚慰人心,让人的精神在遭遇创伤之后,还能生出最坚硬的铠甲。

分享会现场合影。湖南文艺出版社供图

  活动最后,围绕年轻人如何走出迷茫,找回内心这一问题,蔡皋从个人经验出发,分享了自己的答案:她年轻时曾担任7年的乡村教师,《人间任天真》的序言就讲述了这期间她的心路历程。一开始,她并不乐意接受命运的安排,然而在执教过程中,她远离城市,每日跟自然打交道,跟朴实的农民、温良的学生打交道,她被他们的善意拯救,被生活中的美所拯救。事后再回望这段经历,她才发觉这是她生命中最纯粹的一段时光。

  蔡皋表示,审美与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挖掘出真正的力量,唤醒我们。每一次被美好的事物打动的瞬间,无疑也是自己从动物性、自私本性中提升的瞬间,是与万物共通共享的瞬间,是灵魂在我们身体之中被唤醒激活的瞬间。(完)

【编辑:李太源】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走进中国乡村)中国磨盘柿第一村:农文旅融合借“柿”而为 - “2023天津滨海新区韩国推介会暨中韩经贸合作交流会”在首尔举行

(走进中国乡村)中国磨盘柿第一村:农文旅融合借“柿”而为

发布时间:2024-07-10 22:05:55 来源: sp20240710

   中新社 北京10月21日电 题:中国磨盘柿第一村:农文旅融合借“柿”而为

   中新社 记者 吕少威

  霜降临近,寒意渐浓,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大峪沟村即将迎来柿子收获季。

  记者沿着周张路前行,写有“中国磨盘柿第一村”八个醒目大字的石楼牌坊映入眼帘,这便抵达了大峪沟村。

  柿子在中国种植历史悠久,有“色胜金衣美,甘逾玉液清”的美誉。柿子种类很多,按果实形状,可分为磨盘柿、莲花柿、尖柿等。“北京名柿”当属磨盘柿,其果实大而扁圆,中间一圈明显缢痕将果实分为上下两部分,整体形似一个小磨盘。其果口感甘甜,深受人们青睐。

  北京市磨盘柿种植以房山区最盛,其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据明万历年间编修的《房山县志》中记载,“西北河套沟,西南张坊沟,无村不有,售出北京者,房山最居多数,其大如拳,其甘如蜜。”房山区被原中国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磨盘柿之乡”称号,房山区磨盘柿还入选北京市系统性农业文化遗产。

  有“中国磨盘柿第一村”之称的大峪沟村,正是位于“中国磨盘柿之乡”。村里有百年柿树7000余株,优质柿树7万株,磨盘柿年产量达300万公斤。

10月20日,在大峪沟村拍摄成熟的磨盘柿。 中新社 记者 田雨昊  摄

  秋风萧瑟,落叶纷飞,金灿灿的柿子挂满枝头,成为金秋时节大峪沟村特有的亮丽风景。

  今年已届花甲之年的穆启兰是土生土长的大峪沟村人,种了约两亩的柿子树。每年收获1万斤(1斤=500克)左右的柿子,一两个月就能卖完,光这一项就能带来数万元(人民币,下同)的收入。

  近年来,张坊镇带动村里积极实施科技创新,将培育功能性、营养性突出的优质新品种作为磨盘柿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得益于技术支持,和柿子打了快一辈子交道的穆启兰尝到了更多“甜头”。“以前管理没有这么精细,品种也比较单一。这些年引入了很多现代农业技术,柿子无论长势、外形还是口感都比之前提高了不少。”穆启兰笑着告诉记者。

  柿子有季,惟秋最宜。如今,新技术助力柿子打破季节限制,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当地的柿子加工企业——北京琦彩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保鲜”的“独门绝技”。

  据该公司负责人郭振林介绍,经特殊的技术处理,在生产车间将精选的磨盘柿加工成类似于冰淇淋口感的冰柿,可长时间冷冻保存,够做到一年四季想吃就吃。

  冰柿装在碗内,揭开盖,里面是一个完整的柿子,橙黄鲜亮,上面罩着一层薄薄的白霜。挖一勺放在嘴里,清凉甘甜,舌尖上满是柿子的清香……目前,冰柿销往全国多地的大型商场、酒店餐馆。

10月20日,在大峪沟村拍摄“冰柿”。 中新社 记者 田雨昊  摄

  除了冰柿,大峪沟村还研发了蜜柿、柿子酵素、柿茶、柿酒、柿醋等相关产品,积极探索磨盘柿深加工产业,充分发挥“柿”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村民增收。

  在大峪沟村,记者看到整洁的柏油路联通四方,路边应季花朵在绿树丛中争相开放。道路两侧,风格各异的民宿吸引游客驻足。

  依山而居的“峪间·遇见”民宿,“摩洛哥”风格颇受年轻人喜欢。在了解国家鼓励盘活闲置宅基地的相关政策后,“95后”詹佳在村里民宿合作社的带动下,“指导”搞建筑装修的父亲詹幼军开了这家民宿。詹幼军颇为满意地说,孩子懂政策又懂流行趋势,目前旺季时一天的营业额能有5000元。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拓宽柿子产业基础上,大峪沟村借“柿”而为,大力推进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融合发展。

  2023年,大峪沟村获评“2023年度北京市美丽休闲乡村”,还被中国农业农村部列入“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大峪沟村村委会主任苏月华向记者表示,近年来,围绕新消费方式,村里还探索发展野奢露营地等业态,形成“住在民宿、吃在农家、秋摘柿子、冬季滑雪”的多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通过产业融合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祖辈以柿为生,我们希望村里有更多好‘柿’出现,不断擦亮‘中国磨盘柿第一村’这个金字招牌。”苏月华说。(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