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中文学校协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华文教育研讨会举办

发布时间:2024-09-01 18:24:41 来源: sp20240901

   中新网 北京12月14日电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华文教育研讨会日前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成功举办。大会主题为“传承·创新·合作·发展”,旨在深入探讨美国华文教育领域的多个关键方面,特别关注后疫情时代的数字化转型、线上线下融合、课程本土化、师资队伍技能升级、教学内容和模式更新、多元社区建设等重要议题。这次盛会吸引了来自美国及全球各地的400多名会员学校代表、华文教育专家、以及华裔青少年,齐聚一堂,共同分享中文教育、文化传承以及组织社区服务等方面的经验与成就。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华文教育研讨会合影。(全美中文学校协会供图)

  1995年全美中文学校协会第一次会议在俄亥俄哥伦布召开,28年后协会大会再次回归哥伦布,对美国华文教育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黄屏总领事一行,全美中小学中文教师协会、全美中文教师学会、全美中文学校联合总会、俄亥俄州立大学、富兰克林大学的代表以及来自英国、日本、葡萄牙、印尼国际代表等专程前来参加大会;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俄亥俄州长、马萨诸塞州州长、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侨联以及中国各省市侨办和侨联机构纷纷发来贺电与贺信。为了庆祝全美中文学校协会本次大会回归哥伦布以及俄亥俄现代中文学校在两次大会中所做出的贡献,哥伦布市议会特别决定将大会期间的日期(通常为十二月的第二周)定为中国文化和语言周。

哥伦布市议会特别决定将大会期间的日期(通常为十二月的第二周)定为中国文化和语言周。(全美中文学校协会 供图)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会长倪小鹏致辞表示,本次大会承载着自协会成立以来的特殊历史意义:这是后疫情时代的首次大会,是一次而立归来的大会,是在后疫情余波、国际时局多变、商业网教兴起和人工智能等诸多挑战和机遇并存时期探索新路的大会。面对新的境遇和机遇,正是我们重新审视和定义华教的新愿景、新需求、新策略的时候,凝心聚力,与时俱进,共同塑造更具活力的华文教育体系和新生代培养框架。随后按照理事会各部门的分工,各位理事会成员梁辉、夏铭、陈卫平、李欣、关丽华、邱继明、王静涛、许尤峰向参会代表汇报了两年来协会各部开展的各项活动和工作。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会长倪小鹏。(全美中文学校协会 供图)

  本次大会在协会成立近三十年之际举办。凭借协会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本次大会组委会与本地执委会的共同努力,成功地与会员学校展开了紧密的沟通与合作。通过精心策划和繁复的准备工作,本次大会在广泛程度和参与体验上达到了新的水平。这些活动涵盖了美国华文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实践成果,内容涉及中文学校的发展与管理、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设计与课堂活动、华裔历史、新兴科技辅助中文教学等多个方面。本次大会也邀请全球华教代表和参会人员分享,促进全球范围内的比较和借鉴。大会中还设置了丰富多彩的展板,内容涵盖了多个主题,如华工与铁路建设、洲际铁路的建设、哥伦布华人史、全美中华语言联盟等。这些展板展示了丰富多样的历史和文化,为与会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和探讨的机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华文教育研讨会现场。(全美中文学校协会 供图)

  借此大会之际,协会充分肯定了为华文教育做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和志愿者,并通过颁发奖状和证书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此外,为了表彰协会组织参与的各类比赛的优秀表现,大会还特别为获奖学校和个人颁发了奖项。晚宴期间,组委会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包括组合腰鼓舞、唐诗联唱、川剧变脸等精彩的节目。

  大会最后一天以民主和严格审慎的方式讨论修改了协会工作条例,并且进行了理事会换届选举最终选出了协会的第15届理事会。(完)

【编辑:王琴】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人民论坛) - 文化、艺术、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有了新规定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人民论坛)

发布时间:2024-09-01 18:24:43 来源: sp20240901

  擘画发展“大棋局”,惦念民生“冷暖事”。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来到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察看小区改造和便民服务情况,听取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基层减负情况介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个重点,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既要保留历史记忆和特色风貌,又要解决居民关切的实际问题”,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锚定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主村社区从传统“老破小”蝶变为网红“打卡地”,就是生动见证。曾经,小区内配套不足、功能缺失、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居民生活面临诸多不便。如今,老旧楼栋穿上了“新衣”,管线“蜘蛛网”都下了地,原来坑坑洼洼的道路变得平整干净,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会客厅等一应俱全,新建的社区食堂十几元就能吃饱吃好……补齐设施短板、完善社区功能、提升居住品质,老街巷在新时代成为居民的新家园。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给,更多家庭实现住有所居、住有安居;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叠加降价和医保报销,2023年协议期内谈判药为患者减负超2000亿元……从衣食住行,到改革发展,我们聚焦“民之所盼”,为增进民生福祉而务实笃行,一点一滴创造人们的美好生活,充分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

  发展和民生相互牵动、互为条件。发展是为了民生,民生又连着内需、连着发展,惠民生也是抓经济、促发展。

  在海拔高、气压低、沸点低的西藏,人们做饭普遍面临“一口锅”的烦恼:常见的压力锅不是为高海拔地区设计的,烹饪压力不足,“米饭夹生,肉煮不烂都是常有的事!”为了解决“锅不趁手”问题,西藏相关部门协同行动,推动研制出了适合高原群众使用的新款高压锅。一口“高原锅”,解决了民生难题,小炊具还“烹”出大产业,带动了新型高原炊具产业的发展。如今,已有约50万个西藏家庭用上了本地生产的高原炊具。

  这启示我们:持续不断改善民生,不仅能为群众纾解难点,还能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善于从群众期盼中找准切入点,紧贴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解决民生问题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每年办一些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发展和民生有效对接、良性循环,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保障更可持续。

  “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前进道路上,把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落实到为民造福的具体行动上,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取得更大成效,我们一定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张凡)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7日 04 版)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