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山西平定:以“电”助“文” 千年陶瓷文化迸发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4-08-05 16:35:31 来源: sp20240805

山西省平定县莹玉陶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赶制文创产品。国网阳泉供电公司供图

   中新网 阳泉2月6日电 题:山西平定:以“电”助“文” 千年陶瓷文化迸发新活力

  作者 高雨晴 李云亮 席少晨

  春节前夕,走进山西省平定县莹玉陶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阵热浪袭来。数十名工作人员正在为赶制文创新品“龘龘春碗”和“五龙戏珠盘”,忙得不亦乐乎。

  10条生产线一片忙碌景象,烧窑炉里一片火热,货架上整齐摆放着形形色色的瓷器半成品。

  “临近春节,‘龘龘春碗’和‘五龙戏珠盘’订单量暴增,上个月已生产超10万套,还有订单需要赶制。生产线24小时不能停歇,电力保障尤为重要。”平定莹玉陶瓷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峰说。

  以“龘龘春碗”为代表的一系列新产品陆续投产,不仅给企业带来新的市场和效益,也为我国陶瓷行业转型升级作出新的贡献。

  平定陶瓷历史悠久,该县境内冠庄村古瓷窑至今仍留存大量被火烧过充满气孔的浮石。民国初年,平定保晋公司附属瓷厂,是山西三家官窑之一。平定陶瓷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

“龘龘春碗”,以汉龙的演化结合时代特色为题材,描绘双龙戏珠,栩栩如生。国网阳泉供电公司供图

  该公司最新推出的“龘龘春碗”,以汉龙的演化结合时代特色为题材,描绘双龙戏珠,栩栩如生;五龙戏珠盘图案源于九龙壁,融入中国传统“五行”思想,寓意吉祥如意、多福多寿。

  粉碎、沉泥、拉坯、修坯、上釉、彩绘、二次烧制、出窑冷却……精美瓷器制作程序复杂,窑炉需不间断运转,一旦停炉重启,管道冷却形成的炉灰便会落在瓷器上,造成全炉产品报废。

  随着订单量屡创新高,该企业月用电量已超50万千瓦时,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成为重中之重。为保障企业顺利生产,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订单量,国网阳泉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每周都会到企业进行巡检。

  国网阳泉供电公司冠山供电所所长葛艳强带队详细了解企业用电需求,根据陶瓷企业特有的数控修坯机、温控电机、滚压机的用电负荷与运行情况,制定专业供电保障方案。

供电人员帮助企业认真查看电力设备运行情况。国网阳泉供电公司供图

  在近30摄氏度的生产车间内,供电人员帮助企业认真查看电力设备运行情况,对15个窑炉、5个电烤炉的电机进行测温,仔细检查机油含量,并对厂房内大大小小数十个空气开关线路接头进行仔细检查。

  “开关都没有问题,这几个窑炉的电机也都运行正常,有问题随时与我们联系。”葛艳强一边收拾工具一边对企业负责人说。

  在稳定可靠电力的加持下,平定莹玉陶瓷有限公司产量和工艺持续提升。2021年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评为“中国轻工业日用陶瓷行业十强企业”,其生产的骨质瓷、镁质瓷和耐热瓷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乌兰茶晶石尾矿新功能重大发现及功能化陶瓷关键技术”,更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以“电”助“文”,国网阳泉供电公司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持续赋能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让历经千年的陶瓷文化迸发出全新的生机活力。(完)

【编辑:黄钰涵】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新春走基层丨三代“粮王”话“粮景” - 马来西亚留学生:向家乡“种草”中国文化

新春走基层丨三代“粮王”话“粮景”

发布时间:2024-08-05 16:35:32 来源: sp20240805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丨三代“粮王”话“粮景”

腊月二十八,年味越来越浓。在山东德州临邑县翟家镇,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年货,种粮大户段希林的心思却还在“粮”上。

“今天要盘农资库存,还得去地里看看;腊月二十九给值班的职工发红包、封了账,再见面就是正月初九了。”段希林说,立春已过,开工就要浇返青水了。

几天前,产粮大市德州公布了2023年度市级“总粮王”和各县区“粮王”名单,56岁的段希林蝉联“总粮王”称号。“这‘粮王’可不是我一个人拿下来的。我这200来亩高产攻关田,省、市、县的农业专家都时不时来,帮着‘把脉问诊’和出主意,经常一待就是半个月。”说话间,段希林带着记者走向麦地。

眼下的临邑田野,一望无际的大地像是铺了一层绿色的绒毯;走近了瞧,一行行青苗反倒被黄褐色泥土衬得少了颜色。

“去年两季粮,测产的成绩小麦亩产800来公斤、玉米亩产1160来公斤,靠的是精力、技术、天时。”段希林随手揪起几株麦苗,有的根茎已有中性笔芯粗细,分出了高、中、低三个蘖。段希林说,开春后的关键就是要精准控旺促弱,让每个蘖都能长出壮穗。

新“粮王”的秘诀是精准用力,老“粮王”的心得是根据苗情施策。“我当年种地,主要是给二类苗、三类苗想办法。它们底子弱,往上推一把就能长成一类苗、二类苗,这亩产就稳当了。”71岁的孙丰忠与段希林在同一乡镇,2010年,他以夏玉米亩产1029.6公斤的成绩,获得山东省农业主管部门主办的“山东粮王大赛”全省总冠军。随后几年间,他又获得多项粮食种植领域的荣誉。

2020年起,孙丰忠因为身体原因不再种地,但还经常被邀请参与粮情评测等工作。“希林这帮后生干得行!都说种粮大户不如散户管理得精细,但他们种几百亩地,亩产比打理三五亩的‘老把式’还高,给大家的土地流转费又涨了!”他说,以前自己也为“谁来种地”的问题发过愁,如今再也不担心地没人种、种不好了。

在老“粮王”和新“粮王”之间,临邑县还有一位响当当的“粮王”——德平镇富民家庭农场负责人魏德东。2011年,他被国务院评为全国种粮售粮大户,那年他才38岁。

“种粮除了要对土地有感情、良种良方结合,最关键的是要紧跟党和国家政策。这些年,我都是跟着中央一号文件走。”魏德东说,2008年,土地流转刚刚兴起,他从经营农资转型为经营土地,成为当地最早的种粮大户之一;2013年,他在当地率先注册成立家庭农场;2018年,他又注册了农业服务公司,如今正为当地近6万亩耕地提供全托管或半托管服务。

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同比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山东粮食总产1131亿斤,再创历史新高;临邑县粮食总产达到16亿斤。“粮食还有增产空间。”作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魏德东说,自己准备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关注农业社会化服务规范运行的话题,“不能光自己种好地了,咱还得为粮食生产探路。”

“地不会亏待人。”段希林说,去冬今春是先下雪、后降温,这对冬小麦稳产增产是件大好事,当下的苗情具备丰产的条件。有国家政策支持,有专家团队指导,自己今年将继续努力做好精细化管理,争取拿下德州市“粮王大赛”三连冠。(记者陈灏、萧海川)

(责编:乔业琼、杨迪)